扎根豐厚文化資源 融匯多重審美意蘊 ——2019年度云南文學創作漫評
2019年,云南作家承繼悠久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以強烈的責任感深入歷史和現實的縱深處,探究文學與時代之間的聯系。無論是著力于追尋歷史風韻、觀照現實民生的小說,還是集中于對人類生存世相深度呈現的散文,作家們都扎根民族文化資源豐厚的云嶺大地,不斷修煉寫作功力,形成融匯多重審美意蘊的文學創作風格。
歷史與現實的旋律共鳴
2019年,云南作家的長篇小說成果首推張慶國的《老鷹之歌》。小說以南洋華僑機工積極回國投身抗日戰爭的史實為背景,向讀者展開了一幅歷史與現實交錯的復雜畫卷。《老鷹之歌》的寫作題旨,首先是一曲關于抗戰的充滿悲愴色彩的生命頌詞。同時,作為紀實性寫作,小說的另一重寫作題旨,是在人性層面上對漫長歷史時空中愛恨情仇的真切書寫與表達。作家力圖站在更高的視點來展開抗戰敘事,將人物放置于特定的歷史和政治格局中進行考量,表現其生命的倔強與無奈。
同樣是歷史題材,段愛松的長篇小說《金縷曲》講述了古滇國的歷史。在寫作手法上,小說借鑒了音樂中的多聲部復調結構來講述主人公漫長的返鄉和救贖之路,通過體驗與超驗、現實與夢境的交織,使得小說具有多重文化意蘊。段愛松的另一部短篇小說《招月》則延續了對先鋒藝術的探索,以恍惚迷離的夢境展開講述一個小鎮家庭的磨難史。作者敘事視角不斷變化,既強化了主體對于世界的體認,也延展了文學表現的意義空間,因此帶有強烈的寓言意味。
呂翼的《馬腹村的事》和《竹筍出林》則集中于脫貧攻堅主題。小說以人物的經歷和矛盾化解為主線,在推進易地搬遷、產業扶貧、扶智扶志等進程的書寫中,逐一串聯起現實的復雜面影。同時,作者尤其著重描述貧困群眾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成為新型農民、承擔起鄉村振興重任的故事,體現出作者試圖以文學方式回答社會問題的努力。此外,作者對少數民族村寨——彝族村寨風俗傳統的描寫,也豐富了作品的審美維度。同樣是扶貧題材,青年作家李司平的《豬嗷嗷叫》則以充滿黑色幽默的講述,把扶貧對象和扶貧干部的形象塑造得鮮活生動,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
人性世情的深度挖掘
對人性的聚焦是文學創作的重要主題,云南作家善于從人性的幽微之處發現文學的興奮點。2019年,范穩發表于《收獲》的中篇小說《橡皮擦》,以一樁入室搶劫案為線索,描述現代社會的競爭規則。其中,真情成為壓倒性的力量,人性的堅韌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橡皮擦”在小說中有多重隱喻,它既在無形中擦去(因病痛而產生)記憶,又試圖擦去人物卑微的出身,體現出作家直視紛繁復雜社會現象的能力。
2019年,陳鵬和包倬在《收獲》《作家》等刊物上發表了多篇中短篇小說。陳鵬一如既往地聚焦社會現象,但又跳出傳統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在敘述上以繁復纏繞的風格挑戰寫作的難度,借以達到對小說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的追求。包倬的作品則體現了從弱者立場進行文學書寫的自覺,那些社會底層人物的悲苦歡欣,因為他的書寫而有了鮮活的文學記憶。
西木的短篇小說《向著遠方》講述了三個人在出差途中,因車輛半路拋錨而引發的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故事。小說細節飽滿,懸念迭出,語言生動,體現了作者極強的文字駕馭能力。錢靜的短篇小說《博物館》講述了一個復仇故事。男子在為父報仇過程中心理逐漸發生變化,故事也在情理較量中走向和解,耐人尋味。此外,胡性能、馬碧靜、雷杰龍、半夏等作家也在本年度發表了一系列優秀的小說作品。
世相百態的溫情呈現
云南散文作家們向來在世俗煙火中感悟人生,作品或凝重深沉,或細膩清新,都體現了真情與樸素的本質。陳洪金將自己多年踏勘地理與追思歷史的經歷凝結于《博南山記》,賦予因茶馬古道聞名的滇西大山以神奇厚重的色彩。葉淺韻的散文則以禮贊生命為主題。繼《生生之門》獲得十月文學獎后,她又發表了《生生之水》《坡,可以是一個量詞》和《使客至如歸》等作品。人情世故、家長里短在她莊諧雜出的敘述中變得生動鮮活,收放自如。
李光彪的《二姐的面孔》是關于親情的書寫。在他樸素的文字中,映現出農家生活的樸實與溫婉,真情的力量直擊讀者心扉。同樣是寫親情,李朝德的散文則體現出對文字的高度把控能力,彰顯情感的隱忍力量。他的《那一束光》描寫了與母親相約在鐵道邊匆匆一瞥的經歷,《此去經年》則回憶了那個回不去的故鄉,情感充沛,溢于言表。余繼聰的《鄉村月亮》和《追憶童年》以豐盈的細節、充滿溫情的敘述,展現了滇中地區的人文風情。
如何在散文文體上實現突破,是年輕一代散文作家的創作自覺。李達偉的“講述者”系列著重探究生命與外在世界的關聯,以強烈的主體意識直逼事物的本質,拓展語言表達的邊界。他于2019年出版的散文集《記憶宮殿》,體現出一名寫作者與存在世界對話時的清醒與機警,同時也呈示了西南邊陲獨特的社會風俗與氣象。“90后”青年作家蘇楊文靜的散文則以較短的篇幅著筆客觀世界中的瞬間或片段,其作品《西行》和《如斯》分別記錄了冬天與春天的出行,以內心情緒的律動去呈現外部世界的面貌,引發讀者關于人類生存本相的感知與思考。與此同時,張永權、柏葉、寧紅瑛等作家的散文創作也可圈可點。
值得一提的是,文學評獎和研討也是促使云南小說和散文走向繁榮的重要推手。2019年,云南省委宣傳部組織了第九屆云南文化精品工程評選,已故著名作家彭荊風的長篇小說《太陽升起》,青年作家段愛松的《金縷曲》等入選圖書類作品。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與云南省文聯組織了第八屆云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評獎,于昊燕的小說《狗奴》和李達偉的散文集《大河》等作品獲獎。此外,云南省作家協會組織了2019年云南文學年會暨云南青年散文作家作品座談研討會,省內有關高校的評論家對左中美、胡正剛、朱鏞等6位作家的散文創作展開研討。這些活動的開展,既加快了云南當代文學的經典化進程,也提振了作家勇攀文學高峰的信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