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文學
我小時候讀一篇文章,至今記憶猶新,因為其中立意精妙,情感真摯,經得起反復咀嚼,回味無限,反觀現在浩如煙海的網絡文學,有些動輒百萬字,卻令人讀過就忘,味同嚼蠟。
現如今,緊湊的生活節奏使閱讀越來越碎片化,人們已經很少會花大量時間靜心研讀文學著作。當出版業、讀者和作者開始僅憑點擊率與銷量來評價一部文學作品,我們便應該進行反思。對印刷數量和打賞金額的盲目追求正在抹殺文字的靈性,作者失去了細細打磨、斟酌字句的時間,甚至遺棄初心,勉強生產,抄襲成風。
想要寫出有力量的文字,得先把自己變成一塊干癟的海綿,盡己所能地大量吸水,擠壓出渾濁糟粕,再以學無止境的態度繼續吸收,反復多次,此外,社會閱歷與生活經歷也必不可少,少了這兩樣,文字也只是虛虛浮于表面,創作必須經歷長時間的錘煉。
鐵凝曾說:“要有放慢腳步回望從前的勇氣。”我們應當停下來,撥開功名利祿的濃云,撇開金錢名譽的干擾,好好學習歷久彌新的經典佳作,少一些無病呻吟,品一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少一些閉門造車,試一試“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少一些生搬硬套,理一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樣,才能還文學創作一份本真。
其實“守護文學”這個標題由我這個黃毛小兒寫來實在有幾分嘩眾取寵的意味,“嘿!這頑童,大言不慚!”我企圖刪改替換,思索良久,最終作罷,既然要講本真與純粹,那干脆直言不諱,守護文學正是我心底的聲音。不少有思想的作家改行做編劇,做網絡文案,他們迫于生計,高呼創作已死,文學已死,但其實方塊字占的地方并不大,只需一點時間與一支筆,他們依然可以寫真正想寫的、該寫的東西。
我這樣說,又該受到“何不食肉糜”的批判,條條框框如此之多,也讓表達束手束腳,再難見以文論戰,群情激昂的熱烈場面。看看伏爾泰的那句話,“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有這樣想法的作者,我見得也不多了,前幾日竟見所謂“網文圈”中兩派攪起罵戰,作者放任粉絲四處攻擊,容不得批評,容不得多余聲音,文學竟成了排除異己的手段。
還是停下來回望從前吧,聽余華在微風細雨中呼喊,看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中顛沛輾轉,百草書屋的鳥鳴響了幾十年,使我心寧靜,意悠遠。
守護文學,我愿從我做起,以蚍蜉之力高呼守護方寸凈土,寫真實且有溫度的文字。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心中都會不約而同地燃起點點星火,它召喚每一位文學愛好者加入守護文學的行列,這力量來自于對文學之美的追求,來自那些激蕩靈魂、啟迪思想的精神糧食,就像正午時分向日葵上空的艷陽,永遠燦爛芬芳。
真實姓名:張振宇
年齡:14
性別:男
學校:宜興市陶都中學八年級(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