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守護,我的歸來
穿過八十年的時光,風雨飄搖中九死一生之時,因為有你,八十年后,久違的故鄉終于呼喚我回家。而現在,我給每一個人訴說那一段非凡的歷史。
我是故宮的文物,是千萬兄弟中毫不起眼的清代青花瓷瓶。
1933 年——
那是一個肅殺而又靜謐的冬夜,山海關的槍炮聲震動了整個華北。老故宮人,我們形影不離的守護者,做出了故宮文物南遷的決定。就這樣,我被嚴嚴實實地裹上棉花和稻草,裝入定制的木箱當中,同 13427 箱又64 包兄弟姐妹們一道踏上征途。我不知道,路要往哪里走;我更不知道,命運何從。但有著身旁的守護人在,一切未知的危險似乎都消融在了他們細致入微的關懷中。這里是北平,動蕩而又溫寧。
1939 年——
日軍的轟炸近在眼前,河水的拍岸聲更催促著我們必須在極短的豐水期結束前被搬離。僅雇到的 11 艘木船,僅有的幾十個人手,卻要把千箱文物運走!曙色微茫之際,在一眾奔走的身影中,我看到了一個微僂的背影向裝運區走去。等等!他為什么還在往前走?船艙蓋沒有合上,繼續走會墜入深深的船艙!“老朱!老朱!”我呼喊著。一定是太累了吧,沒有注意到腳下的危險。他失足跌落……幾天后,重傷不治,長眠在了那個守護我們的地方。他,朱學侃,為了守護我們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里是重慶,有艱辛也有溫情。
2020年——
我穿越了歷史,靜靜地立在故宮博物院的展覽柜里,現在,有一雙眼睛望著我,清澈溫柔卻也深邃,他也是曾經陪我輾轉各地的守護人之一,故宮守護世家第五代梁先生。只聽得他口中默念道:“文物有靈。”是啊,文物有靈。如今,我和我眾多的兄弟們正以最耀眼的姿態、最挺拔的身姿, 展示給世人。我們用這種特別的方式,感激著那一代代守護者的無悔付出。因為, 他們守護的不僅是我,更是中華文明。這里是北京,中華文化之光閃爍著的北京。
那首《故宮守護隊隊歌》又回響在耳畔,“億萬斯品,羅列靡遺。誰其守之,惟吾隊士;誰其護之,惟吾隊士!”是啊,這樣的守護者,給了我們一次重新展示自己風采的機會,讓我們在和諧有愛的時代,向所有人訴說中華文明。有你們的守護,才有我們今天的歸來!
馮宇鑫,女,14歲,貴陽市第一實驗中學八(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