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產業助力經濟發展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文物資源十分豐厚,是世界文物最多的國家,文博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完善文博法制建設,改革文博管理體制,規范文博市場行為,著力推進文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文博市場化、金融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釋放文博產業至少500萬億以上市場潛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增長動力。
一,明確思路,確立產業發展新理念。促進文博產業改革發展,建議按照“保護與利用并重、產業化發展優先”原則,加快文博管理體制改革,構建文物藝術品確真、確權、確值體系,提升文物經濟、文化、藝術、歷史價值,推進文物藝術品從資源向資產和資本轉化,促進文物藝術品市場化、金融化、國際化、產業化發展,著力盤活巨大的民間文物資源,把文博產業培植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動能。
二,創新思維,強化法制建設。法制是文博產業發展的基礎,必須構建起有利于文博產業發展的法制環境。鑒于文博產業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建議頂層設計,盡快出臺加快文博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盡快制定促進文博產業發展的制度規定和政策措施,制定并盡快出臺《促進文博產業改革創新發展條例》,條件成熟時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博產業促進法》,明確文博產業發展的定位、機構設置、各部門職能及鼓勵措施。
三,從體制改革著手,將民間收藏文物藝術盤活。針對文物藝術品民間收藏量大面廣、監管難度大的狀況,建議設立中國社會文物保護利用管理協會(或中國社會文物保護利用基金會),由文化旅游部主管,協助政府管理民間收藏行業,促進民間文物藝術品創新發展。
四,“三確”體系建構。建議國家盡快建立各類文物大數據中心,這是文物確真、確權、確值“三確”體系的基礎。依托律師事務所、文物鑒定機構和評估機構等第三方機構,構建三位一體的“三確”執行體系。加快規范民間藝術品鑒定、評估管理機制,將傳統文物藝術品目視鑒定方法統一歸屬到物證司法檢驗評估技術管理體系中。依托律師事務所做好文物藝術品的“確權”。建立規范的民間文物藝術品保管備案機制,設立民間文物藝術品大數據智能化管理中心。 設立國家文物藝術品鑒定協會和文物藝術品確權協會,由國家文化旅游部監管,協助政府分別負責文物確真和確權的行業監督管理和業務指導;設立文物藝術品資產評估協會,財政部監管,負責文物確值的行業監督管理和業務指導。
五,開展“確權”登記。摸清文物尤其是民間文物底數并明晰權屬,是促進文博產業化發展的基本前提。建議實行文物收藏合法制度,嚴格執行民間收藏文物認證和備案制度,凡是未涉及刑事案件的文物,嚴格適用無罪推定和善意取得制度,其權屬按照“誰登記屬于誰”的原則辦理,切實保障民間文物收藏者法律地位和合法權益,打消民間收藏顧慮。建議開展全國文物登記普查活動,摸清我國文物資源及保存狀況并明晰其權屬。
六,盤活文博資源。文博資源的市場化、金融化、產業化、國際化,是將文博資源轉化為資產、建議營造規范寬松的營商環境,鼓勵文交所、拍賣公司、古玩城、舊貨市場、畫廊、文物商店、藝術品電商平臺等文物藝術品經營機構發展,建立和完善文物藝術品的標準流程、運營規則和技術手段,加快構建文物藝術品市場體系。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