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言文化振興 樹立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電影、音樂、文藝演出等文化產業遭受較大沖擊,至今尚未恢復放映、演出活動。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提振文化產業,堅定行業信心?圍繞這個話題,參加今年全國政協大會的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從樹立文化自信、建立專項扶持資金、開展線上演出等角度支招。
劉家成委員:
創作必須凸顯中國特色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劉家成認為,堅定文化自信,對搞好文藝創作意義非常重大。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更要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地域特色影視文藝作品質量。
劉家成說,創作必須堅持群眾路線。群眾是文化最廣泛、最有力的載體,我國的文化傳統、文化精神,在群眾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體現得最深刻、最淋漓盡致。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可以激發創作靈感,找到豐富的創作素材,發現中國好故事。
劉家成認為,文藝、影視創作必須體現時代精神。這個時代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快速變化的、朝氣蓬勃的時代,這樣的時代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素材,這樣的時代不缺故事。
“我們對這個時代的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致的。文藝工作者絕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娛自樂,而是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融入時代的大潮,與時代同頻共振,用文藝作品記錄時代、引領時代。”劉家成說。
劉家成表示,創作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他認為,堅定文化自信,不等于抱殘守缺,而是要取精華、棄糟粕、在不斷更新中實現文化的不斷進步。文藝的生命也在于不斷更新,不能老是老腔老調,要不斷創新形式和內容,要敢于自我突破、突破自我,永遠站在創新的潮頭。
劉家成建議,創作必須凸顯中國特色。文藝工作有普遍的規律,也有特殊性。每個國家的文藝都有自己的特色、風格和特點,這是走向世界的商標和認證,丟失了特色便難以在世界上立足。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發展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文藝,以特色求發展,以鮮明的風格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張頤武委員:
建立電影產業紓困扶持基金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市委副主委、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調研發現,受疫情影響,電影業困難嚴重。影院的恢復雖然已經開始,但開放緩慢,上游電影企業開工不足,大批從業人員就業困難。
對此,他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中國電影產業紓困扶持基金,以項目方式支持電影全行業的發展。從制作、發行到院線,多個方向給予扶持,紓解電影業困難,提振發展信心,保留未來發展的基礎。
“基金應有一定的規模,比照國家藝術基金的運行模式,迅速建立評審等機制,從多方面、多角度支持電影行業發展。基金的來源除財政支持之外,也可采用更為靈活的方式,也要鼓勵地方政府設立相應的基金。”張頤武說。
他建議,應在嚴格審核的基礎上,對于對電影發展有意義的各種項目予以扶持,特別是在發展的重要環節上做積極的投入和支持。
談及具體措施,張頤武說,首先應對優秀的已經成型的電影作品的制作和發行進行扶持,鼓勵其迅速制作完成和進入發行,并對有基礎的優秀劇本投入拍攝進行扶持。其次,對電影發行和放映體系進行扶持,讓院線能夠保持其基本的運作能力,并在諸如探索發行和放映方式創新等方面提供支持。再次,對于一些面臨困難的電影公司、電影基地等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能夠維持基本運作。
張頤武認為,電影業的困難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以紓困基金的方式支持整個行業的發展,有其必要性。
張立萍委員:
促進在線音樂交流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主任張立萍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前國內及世界各國聚集性音樂活動都處于停滯狀態,應抓住時機著力促進在線音樂交流。
張立萍建議,推動收聽在線音樂唱片有償化及多平臺普及。她說,當前我國唱片數字化趨勢日益顯著,多家國內知名在線平臺,如QQ音樂、酷我音樂、蝦米音樂等均通過有償化服務將更多數字化音樂帶給普通聽眾,但仍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花錢接受服務。同時,國際上的最新音樂作品不能及時輸入國內平臺,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本土音樂作品也難以在蘋果音樂、亞馬遜音樂上尋得身影。為更好推動本土音樂走出去,國外音樂請進來,國家有關部門需要加強政策研究,進一步開放音樂合作市場,使國際音樂及本土音樂都能第一時間在全球同步收聽,以中國好音樂宣傳好中國軟實力。
同時,她建議推動在線音樂會等文藝演出的普及。張立萍說,為應對世界疫情防控形勢發展,可推動國內各類文藝演出在無觀眾條件下錄制視頻,同時購買國外團體錄制的演出視頻,通過在線平臺,在指定日期及時間有償播放。這樣既可以將各類文藝演出團體的損失降低,也可以讓更多觀眾有機會享受高品質的文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