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山:完善出版行業法規 推進全民閱讀公平發展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
今年兩會,中國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準備了三份提案,就建立著作權“法定許可”獲酬保障機制、制定圖書交易價格法和加強農村兒童閱讀習慣培養等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完善中國出版行業法律法規,推進全民閱讀的公平發展。
今年是現行著作權法施行的第30個年頭,在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當被問及在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廣泛征集意見之時,修改“法定許可”的必要性在何處,魏玉山表示:“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1990年《著作權法》頒布時就有學者提出這個問題,前兩次修改著作權時都沒有解決。沒有規定‘法定許可’情況下使用者拒不履行法定付酬義務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這是著作權法的‘硬傷’。”魏玉山認為,修改“法定許可”適用范圍,關鍵在于保障作者“獲酬”的合法性:“現行著作權‘法定許可’只規定了使用權限,沒有財產權保障,用了也白用。創作者因作品被使用而獲酬的權利,也需要得到法律保障。”
魏玉山的提案中強調,應明確“法定許可”的適用條件,保障創作者權利,維護出版行業市場秩序,使得互聯網時代圖書的出版、流通得以規范和公平發展。“例如,使用者應當向集體管理組織備案,使用作品時指明作者姓名、名稱和出處,并向權利人或集體管理組織付酬,同時也要明確使用者不履行法定付酬義務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圖書定價問題依然是魏玉山今年的兩會提案重點。他認為,近年來網絡書店愈演愈烈的“價格戰”,既給出版產業環境帶來不良影響,也危害作者與讀者的權益,亟需通過立法予以規范。“圖書‘價格戰’表面上是讀者受益,實際擾亂了圖書市場秩序,毀壞了圖書出版產業鏈,讓實體書店舉步維艱,出版改革成果將難以為繼。”去年他提交的《關于制定圖書交易價格法,規范圖書市場秩序的提案》獲得有關部門的回復,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據調查,網上書店圖書價格比實體書店平均低20%左右,節日或促銷期間低至30-40%。這打破了圖書售價的全國統一定價的法律規則,使許多中小微型實體書店難以為繼,也讓網絡書店之間陷入惡性競爭的循環,從而擾亂圖書生產、傳播、消費整個業態的秩序。對此,魏玉山認為,圖書公平交易制度缺少法律依據是圖書市場失序的根本原因。他建議國家價格主管部門從立法層面給予突破,為圖書交易價格進行立法,遏制惡性競爭,重振健康市場。
圖書銷售價格立法是否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對此,魏玉山認為,“這是個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如何平衡的問題。圖書定價走向虛高,倒逼出版上游背負‘不能承受之重’,不僅不能促進更多優質圖書的出版,如果形成渠道壟斷,還會導致圖書出版的定價與發行權在互聯網電商手中,最終讓消費者被‘割韭菜’,并不能真正讓利于消費者。”
提倡“全民閱讀”,不應該忽視被遮蔽的廣大鄉村。魏玉山認為,城市兒童與鄉村兒童在閱讀基礎設施的人均占有量、親子陪伴時間、閱讀課程開設等方面,有著越來越顯著的差距。根據一份國民閱讀調查顯示,近三年來農村兒童圖書閱讀率、閱讀量等主要指標低于全國平均值,農村的親子閱讀行為在下降,家長陪伴兒童閱讀的時長也在縮短。“我國有2.5億兒童,其中1億兒童在農村。農村兒童的閱讀水平決定著中國兒童閱讀水平,農村兒童的未來決定著鄉村的未來,應該把農村兒童的閱讀作為重要問題來抓。”魏玉山說。
因此,魏玉山在今年兩會中提出了《加強農村兒童閱讀習慣的培養的提案》,從相關立法保障、農村書屋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小學閱讀課程開設、公益與社會活動幫扶等各個方面對保障農村兒童閱讀提出了具體建議。在他多年調研和考察中,發現造成農村兒童閱讀水平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綜合施策,全社會共同關注,各級黨委、政府共同發力。“唯有如此,才可能解決農村兒童面臨沒有書讀、不會讀書、不愿讀書的問題。”他說。
(康春華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