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世紀近20年原創兒童文學現場觀察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3期 | 王泉根  2020年05月25日14:50

    內容提要: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原創生產與出版傳播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階段,我國正在從童書出版大國向強國邁進。原創兒童文學作品呈現出良性發展、多元共生的態勢。現實性兒童文學與幻想性兒童文學交相輝映,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作品。第五代作家的崛起以及他們走向更為深廣的審美世界的追求,則讓人們看到了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繁榮的可能。但兒童文學原創生產也存在著同質化、平庸化傾向,文體發展失衡等問題。

    關鍵詞:中國兒童文學 現實主義 幻想文學 第五代作家

    21 世紀的到來,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具有變革性意義。“新世紀文學”已成為當代文學評論領域的一個熱門關鍵詞,兒童文學也是如此。進入21 世紀以來,中國兒童文學的原創生產與發展潮流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活躍,中國正在從童書出版大國向強國邁進,并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文學現象。年輕作家迅速崛起,新的創作熱點逐漸形成,童書出版格局不斷調整,兒童文學整體上呈現出良性發展、多元共生的態勢與更為復雜的局面。那么,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兒童文學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又在怎樣的意義上觸動了原創兒童文學的變革?下面,我愿從多個維度談談自己的觀察與思考。

    一、兒童文學新力量正在崛起

    綜觀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時代規范與審美嬗變,我們大致可以將兒童文學作家分為五代:第一代作家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后文學啟蒙的一代,代表人物有葉圣陶、冰心、茅盾、鄭振鐸等,這些兒童文學的開拓者本身均為中國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因而一開局即為大手筆。第一代兒童文學拓荒者的功績主要在于開創之功、奠基之功。第二代是20 世紀三四十年代戰爭環境中革命和救亡的一代作家,代表人物有張天翼、陳伯吹、嚴文井、賀宜等,他們以文學之筆,直接切入現代中國的社會形態和革命救亡等時代命題。第三代是“十七年”語境中的一代作家,代表人物有任大霖、徐光耀、任溶溶、柯巖、葛翠琳以及孫幼軍、金波等。他們創造了當代中國兒童文學原創生產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同時進行著不懈的藝術探索與民族化追求。第四代作家是經歷過“上山下鄉”“恢復高考”,進入“改革開放”的一代,代表人物有曹文軒、秦文君、張之路、黃蓓佳、沈石溪、常新港、董宏猷、周銳、冰波、鄭春華等,他們特殊的人生經歷鑄就了他們對兒童文學的文化擔當與美學品格的執著堅守。無論是“追求永恒”還是“感動當下”,他們都在努力地踐行著用文學塑造未來民族性格、打造少年兒童良好人性基礎的文學理念,他們不但是20 世紀八九十年代,也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兒童文學的中堅力量。

    建構新世紀兒童文學繁榮發展的新局面需要后起之秀與后備力量源源不斷地補充。使我們深感欣慰的是,那些“60 后”“70后”“80 后”的年輕作家,正在成長為中國兒童文學最具創造力、影響力與號召力的“第五代”新力量群體。

    第五代作家的創作大致是在1990 年代出道的,他們的成長經歷和文學道路與前四代作家截然不同,他們的成長歲月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是在一個市場經濟、傳媒多樣化的環境中長大的。這一代作家在原創兒童文學方面的新思維、新成果已經呈現出新時代兒童文學的耀眼光芒,其中最具影響力和特色的地域作家群是:

    由殷健靈、陸梅、張潔、蕭萍、李學斌、郁雨君、謝倩霓、唐池子、張弘、周晴、周橋、金建華等組成的上海作家群,由祁智、韓青辰、王巨成、李志偉、曹文芳、王一梅、胡繼風、饒雪漫、蘇梅、顧鷹、徐玲、趙菱、龔房芳、沈習武、盛永明、龐余亮等組成的江蘇作家群,由湯湯、毛蘆蘆、趙海虹、吳洲星、小河丁丁、趙霞、王路、慈琪、孫昱、吳新星、孫玉虎等組成的浙江作家群,以及伍美珍、李秀英、楊老黑、王蜀、謝鑫、許諾晨等組成的安徽作家群和彭學軍、曉玲叮當、李秋沅等組成的閩贛作家群,這些作家群構成了“江南方陣”。

    由李東華、楊鵬、張國龍、汪玥含、安武林、孫衛衛、保冬妮、翌平、葛競、呂麗娜、左昡、史雷、韋楓、熊磊、周敏、張菱兒、王蕾、王苗等組成的“北京方陣”。

    由薛濤、黑鶴、老臣、車培晶、劉東、王立春、于立極、常星兒、滿濤、蕭顯志、李麗萍、商曉娜、許迎坡、宋曉杰、馬傳思、常笑予等組成的“東北方陣”。

    由湯素蘭、鄧湘子、林彥、謝樂軍、皮朝暉、蕭袤、童喜喜、舒輝波、彭緒洛、陶永喜、陶永燦、毛云爾、鄧一光、陳靜、唐櫻、周靜、龍向梅、宋慶蓮、方先義、伍劍、阮梅等組成的“楚湘方陣”。

    由張玉清、肖定麗、周志勇、趙靜、蘭蘭、翟英琴等組成的“燕趙方陣”。

    由郝月梅、張曉楠、英娃、李岫青、魯冰、劉北、張吉宙、于瀟恬、劉青梅、周習、楊紹軍、代士曉、王倩等組成的“齊魯方陣”。

    由楊紅櫻、鐘代華、湯萍、余雷、湘女、劉澤安、戚萬凱、曾維惠、蔣蓓、簡梅梅、李珊珊、雷旦旦、肖體高、駱平、王林柏、麥子等組成的“西南方陣”。

    由李國偉、陳詩哥、袁博、郝周、王勇英、盤曉昱、林玉椿、夏商周、李一魚、郭麗莎、磨金梅、黃蓉蓉、廖曉威等組成的“兩廣方陣”。由李利芳、趙劍云、曹雪純、張琳、張佳羽、茍天曉、劉虎、張元等組成的“甘肅兒童文學八駿”,以及包括高凱、趙華、崔昕平、劉乃亭、王琦、王歡等在內的山西與西北作家群等。

    這是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繼往開來、砥礪前行的一支年輕而強大的力量。在他們的努力耕耘下,兒童文學的豐富性、多樣性以及交叉性越來越明顯,很多新文體、新業態正是經由他們之手出現或做大做強的,如幻想兒童文學、成長小說、動物小說、網游文學等。親子共讀最好的藝術形式原創圖畫書,主要也是最近十年發展起來的。

    從整體上看,第五代作家正處于創作的攀升階段,未來前景十分看好。他們的創作緊貼時代社會生活,緊貼當代少年兒童的精神生命成長與審美接受心理,注重作品的時代性、可讀性以及作品被轉化為其他藝術產品(如影視、動漫、圖畫書)的衍生性;由于他們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同時又是網絡寫手,有著比前幾代作家更為突出的知識優勢、信息優勢、傳媒優勢,從而使他們的創作更能與世界兒童文學交流交融,具有明顯的先鋒性、時尚性與創新性。但另一方面,他們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長大的,因而容易滑向商業寫作,容易浮躁,缺乏精雕細刻,和前幾代作家那種具有使命感與美學擔當的寫作相比有一定距離。當然第五代作家有他們的優勢、特色,在他們中間,寄予著中國兒童文學的希望。

    二、原創大于引進的格局已經形成

    1990 年代后期至新世紀初,中國兒童文學的出版狀況一直是引進大于原創,《哈利·波特》《雞皮疙瘩》《冒險小虎隊》以及日本、韓國的動漫、卡通,還有口袋書,可謂鋪天蓋地,國內原創作品出版艱難,兒童文學一度面臨迷茫,不知風從哪里來,該往哪里去。當時有不少專業少兒出版社甚至撤銷了兒童文學編輯室。

    經過廣大兒童文學工作者的艱苦打拼,從2003 年起,這一局面終于得到了扭轉。據國內權威的圖書發行調查機構“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統計,2007 年國內本土原創少兒類圖書在中國內地小讀者中受歡迎的程度已高于國外引進版,國內原創兒童文學的圖書碼洋已經占到整個少兒圖書市場近半的比例。

    “開卷”數據顯示,自2010 年之后,引進版兒童文學在少兒類年度TOP30 榜單的席位日益收縮。至2014 年的少兒類年度TOP30 榜單中,引進版兒童文學僅存3 席,其余27 席均為本土原創兒童文學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原創圖畫書的發展非常迅猛,曹文軒的《羽毛》,余麗瓊、朱成梁的《團圓》,彭懿的《不要和青蛙跳繩》等作品陸續推出,并逐步得到世界的關注與認可。

    正是因為新世紀近20 年間兒童文學創作涌現了大量優秀的作家作品,逐漸帶動了原創兒童文學的全面復蘇。市場的需求、閱讀推廣的日益成熟與兒童閱讀量的剛需不斷提升,都與本土原創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形成了更為積極的良性互動,帶來了持續增長的發展空間。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2018 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統計,2018 年全國共出版少年兒童讀物新版22791 種、重印21405 種,總計44196 種,總印數8.8858 億冊。而在這44196 種少年兒童讀物中,最具影響力、號召力與占市場份額最大的正是兒童文學,尤其是一批優秀兒童文學暢銷書,如《草房子》銷量已超過1000 萬冊。特別需要提出的是,2016 年的兒童文學圖書總印數占比已經在整個文學圖書中突破50%,也就是說,現在全國出版的文學類圖書,兒童文學占到一半。

    沒有一定的數量也就沒有所謂的質量。在原創作品數量持續攀升的情況下,追求質量自然應是我們持之以恒的方向,兒童文學作家尤其是那些暢銷書作家,特別需要集中精力打磨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精品之作。

    三、現實主義創作成為主導

    建構多元共生的兒童文學新格局,需要作家實踐多種藝術創作手法,多樣文學門類的審美創造,為小讀者們提供豐富的而不是單一的藝術作品。新世紀近20 年尤其是第二個十年,兒童文學在這方面表現出色,特別是在直面現實、書寫真實生存狀態的現實性兒童文學與張揚幻想、重在浪漫表述的幻想性兒童文學方面,交相輝映,互補共榮,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作品,其中最為活躍的文體當屬小說、童話。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作的亮點有三:一是關注“三農”問題,集中體現為“農民工子弟文學”;二是熱衷抗戰歷史題材的創作;三是對災難題材的文學書寫。

    “農民工子弟文學”可以分為“農村留守兒童”與“進城務工農民工的流動兒童”兩大類。此類文學,早在1980 年代的兒童文學創作中已有體現,如曹文軒的《弓》《山羊不吃天堂草》等小說已將視角投向了進城務工農民工這樣一個社會弱勢群體,但大面積的創作則出現在新世紀以來,這與農民分散、農村空心、農業閑置的現象有關。

    “留守類”作品關注的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生活問題、心理孤獨問題乃至由此誘發的社會問題。小說有湖南牧鈴的《影子行動》、上海陸梅的《當著落葉紛飛》、河南孟憲明的《花兒與歌聲》、江蘇胡繼風的《鳥背上的故鄉》、北京張國龍的《無法抵達的渡口》、廣東曾小春的《公元前的桃花》、湖南鄧湘子的《像蟬一樣歌唱》、東北謝華良的《陳土豆的紅燈籠》等。報告文學有四川邱易東的《空巢十二月—留守中學生的成長故事》、武漢舒輝波的《夢想是生命里的光》,以及重慶劉澤安的兒童詩集《守望鄉村的孩子》,長沙中學生唐天用筆和相機記錄下來的紀實文學《我的鄉村伙伴—一個城市少年的鄉村紀行》等。“流動類”作品更多關注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的子女們,這一大批在城里跟隨父母到處流動的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生存問題,從教育機會的獲得到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從打工子弟學校的艱難生存到社會各界的無私援助。安徽伍美珍的報告文學《藍天下的課桌》、江蘇徐州農民工子弟學校女教師徐玲的小說《流動的花朵》,是“流動類”作品的代表之作,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農民工子弟文學”是新世紀獨具特色的現實主義書寫,這些作品深接地氣,緊貼現實土地,揭示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的生存困境與精神掙扎,與他們一起歌哭嬉笑,有苦難,有困惑,有憧憬,也有希望、溫暖與陽光,正在化為磨礪農村孩子意志與在艱難生存中奮發進取的動力。

    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作的另一重心是書寫抗日戰爭題材,多是中長篇小說,新世紀近20 年產生過影響的作品主要有:曹文軒的《火印》、李東華的《少年的榮耀》、谷應的《謝謝青木關》、黃蓓佳的《野蜂飛舞》、薛濤的《滿山打鬼子》、左昡的《紙飛機》、史雷的《將軍胡同》、賴爾的《我和爺爺是戰友》、張吉宙的《孩子劇團》、李秋沅的《木棉·流年》、王苗的《雪落北平》,以及毛蘆蘆以江南水鄉抗戰為題材的《柳啞子》《絕響》《小城花開》三部曲,殷健靈以上海灘為背景的《1937,少年夏之秋》,張品成、童喜喜分別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長篇小說《覺醒》、長篇童話《影之翼》等。我們還應特別指出,2015 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 周年之際,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精心組編出版的“烽火燎原原創少年小說”,包括八部抗戰題材長篇小說,肖顯志的《天火》、張品成的《水巷口》、牧鈴的《少年戰俘營》、汪玥含的《大地歌聲》、王巨成的《看你們往哪里跑》、毛云爾的《走出野人山》、毛蘆蘆的《如菊如月》、趙華的《魔血》。

    藝術的最大價值在于時代的永恒性,在于藝術對所承載的文化與民族命運的思考。愛國主義一直是中國兒童文學貫穿始終的思想主脈。雖然抗日戰爭早已遠離了我們,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鳳凰涅槃的民族精神永遠鮮活地流貫在兒童文學的藝術版圖中,成為激勵民族下一代精神成人的動力。

    災難題材書寫是現實主義創作的又一方面重要內容。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并非是桃花源、伊甸園,地震、病毒、海嘯、臺風、火災等都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老子早就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因而如何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懂得和學會抵御災難、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就顯得十分必要;而如何通過孩子們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藝術形式直面災難,這對作家是個考驗。

    以震驚全球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樹大地震為背景的兒童文學作品,最初有高洪波、金波、王宜振、商澤軍等的兒童詩與散文,詩歌發揮了快速反映重大題材的文學“輕騎兵”作用。經過時間積淀,小說與童話等敘事性文學接了上來。以后有秦文君的小說《云棠》、谷應的《一個孩子的大地震》、王巨成的《震動》等。來自四川地震災區的楊紅櫻,接連創作了小說《小英雄與芭蕾公主》、童話《那個黑色的下午》《一頭靈魂出竅的豬》。前一部是楊紅櫻“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小說的收官之作,后兩部則是“笑貓日記”系列童話中的原創新作。

    關于災難題材作品,我們還應特別提出安徽“80 后”女作家許諾晨2018 年創作出版的國內首套原創災難生存兒童小說《淘氣大王董咚咚災難求生》系列。許諾晨的系列小說,以淘氣大王董咚咚為主要藝術形象,串聯起一個個校園內外的災難故事,在本應無憂的成長歲月中,突發的災難與變故將嚴峻的生存考驗擺在了他們面前;面對災難,除了自救求生,還有一個要不要舍己救人、如何與他人一起戰勝災難共克時艱的問題,實際上戰勝自然災難與戰勝心理上的陰影是疊合在一起的,在災難面前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許諾晨將自我拯救與拯救他人、戰勝災難與戰勝自我、身體成長與精神成長,智慧地融為一體,既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地震、病毒、海嘯、臺風、火災等災難時的自我保護生存能力,更使孩子在戰勝災難中懂得團結的力量、道德的力量、集體的力量,因而這套書系既是生動可感的災難求生小說,也是砥礪意志與精神的別一種成長小說。

    現實主義題材的原創作品還將觸角指向當代兒童生存困境等沉重題材,如遼寧少兒出版社出版的“遼寧小虎隊兒童文學叢書”,薛濤、董恒波、車培晶、常星兒、劉冬、于立極、許迎波等7 位遼寧男性兒童文學作家的7 部小說,涉及農民工、下崗工人子弟的艱難求生,市場化在金錢與信念、道德與良知之間的拷問和博弈,這些作品具有濃郁的東北地域社會背景,用不同的敘事風格塑造了當今東北社會生活的多重敘事空間。當代兒童生存環境面對的問題還體現在校園暴力與少年犯罪,這在少兒紀實文學與報告文學都有深度反映。如江蘇韓青辰的《飛翔,哪怕翅膀斷了心》、湖南阮梅的《罪童淚》、上海簡平的《陽光校園拒絕暴力》,以未成年人的成長危機與挫折乃至扭曲人生為題材,滿蘊著作家對這類未成年人“特殊群體”的深深關愛與期待,寫得十分感人。

    進入“十八大”以后的新時代以來,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作有一個新的趨向,即如何將當今時代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融化進兒童文學,讓少年兒童感受到祖國正在經歷的巨大社會變革和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從中汲取精神成長的力量,這對兒童文學作家而言既是一種歷史責任,也是一個藝術考驗。在這方面,一批作家深入生活一線,作了有益的探索,淬煉出難得的精品力作。如董宏猷的《一百個孩子的中國夢》、劉先平的《美麗的西沙群島》、吳然的《獨龍花開》、徐魯的《追尋》《羅布泊的孩子》、韓青辰的《因為爸爸》、于瀟湉的《深藍色的七千米》、彭學軍的《黑指—建一座窯送給你》、曹文芳的《牧鶴女孩》等。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成人文學作家參與兒童文學創作的熱情不斷升溫,其中有不少作品看重的也是現實主義精神,如徐則臣的《青云谷童話》(2017)、柳建偉的《永遠追隨》(2017)、楊志軍的《巴顏克拉山的孩子》(2019)、裘山山的《雪山上的達娃》(2019)等。

    以上作品,承繼了百年現代中國兒童文學的重要傳統,直面現實,直面少年兒童的現實生存狀態,緊貼中國土地,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兒童的故事,引領小讀者展開對社會人生與精神成長的思考,從而使“現實主義精神”成為當下兒童文學創作的主導力量之一。

    四、幻想兒童文學日臻新境

    進入新世紀以后,由于受到以《哈利·波特》《魔戒》等為代表的全球性幻想文學風暴的沖擊與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國幻想文學創作出現方興未艾的勢頭,極大地拓展了兒童文學的藝術空間與想象力。互聯網搭建的網絡幻想平臺,新世紀兒童文學在童話、幻想小說、兒童科幻小說、動物小說等文體積聚起來的創作經驗與藝術更新,尤其是廣大少年兒童對幻想性文學作品的需求,以及文學界、教育界呼喚兒童精神素質并倡揚“保衛想象力”—當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幻想兒童文學的出道與出彩已是呼之欲出、順利成章的事了。大批兒童文學作家投入到幻想文學創作中來,探索之作不斷涌現,如上海殷健靈的4 卷本長篇《風中之櫻》,遼寧薛濤根據本土傳統神話演繹的《精衛鳥與女娃》《夸父與小菊仙》《盤古與透明女孩》,云南湯萍的《魔界系列》《魔法小女妖童話系列》等。一向以現實主義兒童小說見長的曹文軒,也傾情投入了多卷本幻想小說《大王書》的創作。這些作品為新世紀原創兒童文學注入了—股飛翔、靈動的詩性元素,在這里我們尤其需要關注“大白鯨現象”。2013 年,由大連出版社攜手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等共同創設“‘大白鯨’原創幻想兒童文學優秀作品征集活動”,截至2019 年,這個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該活動構建了通過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征集、評審推動原創兒童文學作家隊伍建設及創作發展、閱讀推廣的“一條龍”途徑,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關注。“大白鯨”征集活動以“保衛想象力”為主旨,專門獎勵原創幻想兒童文學和圖畫書創作,全程匿名評審,只看作品質量,不問作家出身。截至2018 年,先后征集到來自亞洲、美洲、歐洲、澳洲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 多部作品,有百余部佳作脫穎而出,推出了王林柏、趙華、麥子(廖小琴)、龍向梅、馬傳思、王君心等一批國內青年作家。難得的是30 多種“大白鯨”優秀作品榮獲各種殊榮:麥子的幻想小說《大熊的女兒》與王林柏的科幻小說《拯救天才》獲兒童文學的最高獎—中國作協“第十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還有多部“大白鯨”作品獲中宣部2017 年“優秀兒童文學出版工程”、國家新聞出版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全民閱讀辦公室2017 年度“大眾喜愛的50 種圖書”、中國出版協會“2018年度30 本好書”以及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金獎等。“大白鯨”征集活動被業界譽為“是一項有文化遠見、有文學情懷、有童年夢想的,致力于推動我國原創兒童文學進步事業的卓越工程”。

    以“大白鯨”優秀作品為中心的幻想文學創作,呈現了新世紀幻想兒童文學的四種基本藝術形式及其審美特征:一是以科學和未來雙重進入現實為特征的科學幻想,這有《拯救天才》《最后三顆核彈》等;二是將幻想直接瞄準社會百態與現實情緒的人文幻想,這有《大熊的女兒》《我爸我媽的外星兒子》等;三是以原始/ 兒童思維為幻想基準的童話幻想,這有《點點蟲蟲飛》《尋找藍色風》等;四是以遠古神祇、始祖、文化英雄或神圣動物及其活動為敘事的神話幻想,如被評為特等獎的王晉康的《古蜀》。這些原創作品雖然幻想思維的模式不同,藝術表現手法不同,題材內容不同,但它們的創作目標都是一致的:為兒童,服務兒童,自然優秀的幻想兒童文學作品也能直達成年人的精神領域。

    五、本土原創圖畫書實現突破

    作為幼兒讀物重要載體的圖畫書,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除了繼續引進國外產品,在打造本土原創讀本方面出現了轉機,甚至突破。2010 年,中國少兒出版社推出的《中國原創圖畫書》100 種,精選100 位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的文字佳作,再請插畫家繪畫,從題材、構畫、人物造型到色彩運用,完全是十足的中國故事、中國風格。此外,由保冬妮策劃、撰文,一批年輕插畫家繪畫的兩種原創圖畫書“虎年賀歲”系列(海燕出版社)與“中國原創圖畫書精品”系列(重慶出版社),也有上佳的創意。海燕版有《神奇的虎頭帽》《虎妞妞》《小小虎頭鞋》3 種,重慶版有《元宵燈》《花娘谷》《荷燈照夜人》《滿月》等5 種,都是十足的中國風味。

    國內一批圖畫書創作者如熊磊、熊亮兄弟、保冬妮等雄心勃勃,他們提出要讓中國孩子從小看著完全中國本土化的圖畫書長大,而不是歐風美雨;他們的作品力圖體現中國圖畫書與西方審美標準不一樣的特質,即“注重神而忘形、萬物有情,注重內在的音律節奏、氣韻生動、虛實相生”,這是頗有文化自信的。實際上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由余麗瓊撰文、朱成梁繪畫的《團圓》,曹文軒撰文的《羽毛》,秦文君撰文的《花木蘭》,彭懿撰文的《妖怪山》《不要和青蛙跳繩》等圖畫書新作不但在國內受到贊譽,在國際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團圓》還登上了美國《紐約時報》2011 年最佳兒童圖畫書的榜單。

    關于原創圖畫書的出版,我們還應關注長江少兒出版社“中國制作—打造本土原創兒童文學精品”的理念與作為。該社在相繼推出“曹文軒畫本館”系列、“楊紅櫻畫本館”系列后,2019 年又推出了由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主編的《百年百部中國兒童圖畫書經典書系》。該書系利用國家圖書館的珍貴典藏,精選我國百年間已出版的具有較高思想價值、文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的百余部經典兒童圖畫書作品,系統展示了我國原創兒童圖畫書的文學成就和藝術魅力。已出版的第一輯有《哪吒鬧海》《神筆馬良》《蘿卜回來了》《畫馬》《小山羊和小老虎》《梨子提琴》《外星人收破爛》《河馬幼兒園》等8 種,由鄭振鐸、方軼群、魯兵、洪汛濤、冰波等作家撰文,萬籟鳴、賀友直、嚴個凡、戴敦邦、于大武、何艷榮、周翔等繪畫大家繪制。該產品出版后深受小讀者的喜愛,使中國原創圖畫書真正成為可與國外圖畫書一爭高下的精品。

    最近幾年我國原創圖畫書的數量呈現出幾何增長的態勢,除上文所述的產品外,其他重要產品還有:蒲公英童書館的“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新蕾出版社的 “中國神話繪本”系列,吉林出版集團的“吉星高照中國故事繪本”,新世紀出版社的“中國繪”系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 “小時候”中國圖畫書系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最美中國”系列,天天出版社的“童年中國”系列等。

    六、兒童文學作家進軍網絡游戲

    網絡游戲,簡稱“網游”,這是數字化時代通過信息網絡傳播實現多人同時參加的互動娛樂游戲新玩意。由于參與網游的大多是6 歲至14 歲的少年兒童,因而游戲商家專為少年兒童開發研制的兒童網絡游戲(兒童網游),更是網游的主打產品。對于網游,商家關注利潤,學校和家長關注“媽媽放心,孩子喜歡”,有良知的兒童文學工作者則更關注“真善美”“精氣神”。使人欣喜的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一批兒童文學作家已經責無旁貸地進軍兒童網游,為兒童寫網游,用兒童文學改變網游。

    最先投入兒童網游創作的作家有上海的周銳,江蘇的蘇梅、李志偉,安徽的伍美珍,他們簽約的網游商家是上海淘米與童石公司。周銳執筆“功夫派”系列,蘇梅執筆“小花仙”系列,李志偉執筆“賽爾號”系列,伍美珍執筆“惜呆兔咪”系列,以后還有北京的楊鵬執筆“精靈星球”系列,河北的翟英琴執筆“植物大戰僵尸學校”系列。他們的作品不但給少年兒童的網絡游戲帶來互動娛樂的即時快樂,同時還以圖書的形式,為孩子們所津津樂道與傳閱。此外,網絡游戲與文學相互滲透的游戲兒童文學也開始走向孩子,這就是將兒童文學作品直接開發成同名網游,如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將曉玲叮當的童話《魔法小仙子》改編成網游《魔法仙蹤》。

    兒童文學作家深度進軍網游的標志性產品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 年起陸續出版的《植物大戰僵尸》系列,文字作者包括金波、高洪波、葛冰、白冰、劉丙鈞等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如首度開發的《植物大戰僵尸·武器秘密故事》12 冊,共48 個故事。植物王國的玉米加農炮、豌豆射手、西瓜投手、帶刺仙人掌、變身茄子、卷心菜投手、高堅果兵團、火爆辣椒等戰士們,個個都有秘密武器與絕活,他們與僵尸斗智斗勇,縱橫馳騁。或短兵相見,各出奇招;或攻其不備,突出奇兵;或圍城打援,里應外合,而所有“戰斗”都是兒童式的、游戲好玩的。作為詩人的金波與高洪波,還在行文中不時穿插兒歌味十足的語句,更增添了網游的風趣與快樂。

    對于兒童網游文學,我們應當辯證地加以看待:一方面,在多媒體互動時代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兒童網游文學,為喜愛網絡游戲的兒童帶來了一種新的文學閱讀種類和娛樂感受;另一方面,兒童網游文學往往迅速登上暢銷童書月度排行榜,但又很快成為明日黃花。上榜的兒童網游文學圖書每個月都以走馬燈的速度變換著身影,很少能夠連續在榜,真正具有文學價值和恒久魅力的作品尚待時日。面對兒童文學在兒童網游中的從屬地位,兒童文學的文學品質的堅守與兒童網游的游戲性究竟該如何平衡,又該如何尋求獨立的文學品質,仍是今后必須面對的問題。

    以上是對新世紀近20 年原創兒童文學現場的一個基本看法與審思,作家們付出的智慧心血與對下一代滿腔熱忱的愛心必須加以充分肯定,但同時也應看到存在的問題與發展空間,有的還相當嚴重。比如同質化、平庸化傾向,有些類型化作品一開筆就是五六本,難免注水、速成。其次是文學的個性化藝術風格欠缺,一些作品在語言和敘述上驚人的相似,陷入套路,缺失“自己的美學”。同時,必須指出兒童文學各類文體創作的失衡現象日益突出。由于市場看好與消費的影響,童話、小說與幻想文學等敘事類作品,幾乎囊括了整個兒童文學出版,而散文、報告文學、傳記文學特別是兒童詩的出版,少之又少,兒歌的出版更是稀缺,由此嚴重制約了這些文體的發展,也不利于孩子們的文學閱讀與精神成長。

    但是,總體來看,我國原創兒童文學還是在新世紀近20 年來取得了顯著的創新成果,呈現出良性發展、多元共生的態勢。2016 年曹文軒成為我國首位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兒童文學作家,這一事件標志著中國原創兒童文學已經步入一個不斷成熟并進入經典化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相信,機會與挑戰并存的新世紀兒童文學,必將為引領未來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長作出更大的貢獻,而第五代新力量作家群的崛起以及他們走向更為深廣的審美世界的追求,則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兒童文學繁榮的可能。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国产精品一区12p|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网|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院|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人妻|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91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欧洲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观看| 精品国内片67194|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人精品video黑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