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市場主體作用 用網絡文學講好“中國故事”
從出版授權到建立閱讀平臺,從規模化翻譯輸出到開啟海外原創,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中國網絡文學借助互聯網優勢,不斷推動“出海”。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網絡文學不僅擁有廣泛的讀者群,更凝聚了一大批核心者隊伍,從編譯到原創,再到IP打造,不斷形成廣泛的影響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互聯網時代的重要文化現象,中國網絡文學已成為新時代文化“走出去”的先鋒。如何以網絡文學為依托,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中國網絡文學“花開海外”
自起點中文網創建“VIP”收費制度后,中國網絡文學確立完善的產業發展模式,逐步奠定“網文出海”基礎。從晉江文學城簽訂第一份外文版權合同到“花千骨現象”,從純粹的網絡文學作品傳播到多種文藝形態輸出。目前,網絡文學IP打造后,已經帶動海量的動漫、影視、游戲等多種內容形態出海。
多名業內人士介紹,中國網絡文學在東南亞等地區廣受歡迎,大量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不少網絡作家拿到了國外版權收益。同時,一些海外讀者甚至也與中國讀者一樣,在網絡文學平臺上留言“催更”。
據了解,早在2017年5月,網絡文學領軍平臺閱文集團就上線海外門戶“起點國際”(Webnovel),旨在為海外讀者提供全面內容、精準翻譯、高效更新及便捷體驗,目前累計訪問用戶已超6000萬。上線作品已經覆蓋英語、西班牙語、馬來語、越南語、法語、泰語、土耳其語、菲律賓語等語種,上線作品七百多部,單部作品最高點擊突破3億。
以網絡小說為主體的網絡文學,從“網站購買版權、翻譯之后在網絡上更新、讀者網絡付費閱讀”的模式,兼有“海外翻譯網站部分授權、大量盜文、在線翻譯、延后追更”的方式,到正式邁入“正版主導、同步更新、多元布局、全面覆蓋”的機制。
在產業化輸出布局下,多種文藝形態傳播開始加大落地性和影響力。如動漫《從前有座靈劍山》《全職高手》和網絡小說改編劇《扶搖》成功登陸歐美主流視頻網站和韓國、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與港臺地區電視臺。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武動乾坤》實現全球同步播出。
《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報告》顯示,網絡文學企業通過自建網文傳播渠道,提供優質內容和服務,不斷優化企業海外布局,講好中國故事。目前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傳播范圍廣泛,覆蓋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上線英法日韓、俄、印尼、阿拉伯等十幾種語種版本。
閃亮“名片”背后離不開多重助力
《盤龍》在歐美實現快速傳播,《鬼吹燈》在東南亞風靡多年......近年來,中國網絡文學在全球范圍內越發受到歡迎,已成為與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韓國演藝并駕齊驅的世界“四大文化產業現象”,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張名片。
中國網絡文學憑什么能夠在海外如此流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中國網絡文學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撐,在跨文化傳播中發揮了基石作用。同時,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傳承也為網絡作家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靈感。”
“中國網絡文學已經步入青年時代,體量大得驚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網絡文學用戶量高達4億多,注冊作者1400多萬人,作品日更字數超過2億字。巨大的體量帶來了網絡文學發展的豐富可能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黨組成員潘凱雄說。
文化“走出去”,靠的是文化產業的“硬實力”。潘凱雄認為,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對于優質文化產品的需求也在大幅上升。在文化產品供給端,網文、動漫、影視等文化產業正版化與互聯網化態勢發展迅速,在產品制作規模與精細化、專業化程度上都有了較大提高。文化產業供求兩旺、質量攀升,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準備了必要基礎。
另一名業內人士分析,網絡文學為群眾提供了多樣性的文化選擇,對群眾的生活方式起到引領作用,有效地擴大了文學的影響人群。
在此基礎上,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認為,網絡文學走出去具備獨特的優勢和作用。“‘一帶一路’提出‘五通’,其中民心相通、情感融通是所有通的基礎。網絡文學因為它的形象化、文藝性、故事性,更容易受到普通民眾的歡迎。而且,中國網絡文學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表達方式,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比一般的藝術形式更受到國外觀眾的歡迎。”
業內專家認為,在“一帶一路”推進的進程當中,有必要把網絡文學作為內容之一,可以說網絡文學是“一帶一路”倡議積極的響應者、先行者、實踐者,也是檢驗標準。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肖驚鴻認為,隨著科技發展和媒介全球化,跨文化傳播自然越來越突出,中國網絡文學在創作內容上不僅傳承了中華文明,還廣泛吸納了世界先進文化,順應了網絡文學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 共同講好中國故事
在駱沙鳴看來,網絡文學走出去正是中國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有力體現。“網絡文學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渠道,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們跟我們進行文化互鑒和民心相通,這是一個很好的載體。”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中國網文取得了重要海外成績,但也存在部門協同力、IP整合力、對外翻譯力不足等短板,建議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進一步完善市場化機制,并加強打擊盜版等限制網絡文學發展的“毒瘤”,形成對外傳播“一盤棋”格局。
回顧20多年來網文發展歷程,平臺在打擊盜版、作家體系培育與激勵、版權運營、作品海外傳播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家與網文平臺精誠合作,有利于進一步把國內網絡文學的蛋糕繼續做大,保持中國網文行業國際競爭力。陳崎嶸認為,中國網文取得行業繁榮和“走出去”的重要成就,離不開網絡文學平臺的推動,也離不開平臺和作家的和諧共生。
為了進一步規范和推動國內網文行業,提升文化“走出去”實力,潘凱雄建議,有關部門在文化產業管理層面上做好頂層設計,在具體的操作方法上,則應當運用產業化思路,鼓勵文旅、影視、互聯網等內容生產機構多方參與。進一步做大做強行業領軍平臺,鼓勵通過版權銷售、聯合投資、聯合制作和自主開發等形式,多層次推進平臺聚合與版權開發。
同時,在市場規則體系基礎上完善市場化機制,鼓勵作家和網文平臺之間達成更有效共識,在收益分配與權益保護之間找到共贏共生的平衡點,促進網文行業發展行穩致遠。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對此,部分政協委員建議,各級政府應加強對網絡文學平臺的研究和重視,要根據網絡文藝發展規律和特點研究管理辦法,必要時可采取一行一策、一臺一策的做法。“要讓它有生命力,它才有活力,如果把它管死了,這就不行了。”
駱沙鳴也建議,加強放管服改革,為平臺企業做好服務。“從服務當中去引導、整頓,不要把它一管就死。有一些可以合并起來,把一些小的機構引導到大的平臺上,把資源整合起來,這樣會比較有力、有效、有序,又合法合規。”
盜版一直是中國文化內容行業網的痼疾。網絡文學也不例外。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文學整體盜版損失規模為58.3億元,為同期市場規模的58.3%,遠高于數字音樂的5.9%和網絡視頻的14.3%。一些海外翻譯網站也不同程度存在對中國網文的盜版問題。
潘凱雄認為,打擊盜版是整個內容行業的正本清源之舉,也是網絡文學作家創作的重要保障。建議進一步推動多部門聯合加大力度打擊盜版,提高處罰標準,加大處罰力度;與此同時,建議行業協會訂立行業反盜版自律公約,推動形成行業共識,并與海外翻譯網站進一步溝通版權合作,解決海外盜版問題。
針對當前我國網文翻譯量與原創體量相比還很小,難以滿足海外巨大的市場需求等問題。駱沙鳴建議,盡快搭建AI翻譯平臺,快速提升翻譯作品數量。同時,推動網文平臺與政府相關翻譯局、各駐外文化機構合作,結合人工翻譯與智能翻譯,擴大中國網文的海外用戶群體。此外,建議加強網文平臺翻譯標準化和規范化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