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庚:大力弘揚醫德 營造尊醫重衛環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億萬人的心。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沖鋒在前、連續作戰。他們中的有些人不幸感染病毒,有的甚至犧牲了寶貴的生命。危難關頭的奉獻與犧牲,為“醫者仁心”寫下生動詮釋。
醫務工作者們不是特殊時刻才挺身而出的“天使”,而是時刻守護在我們身邊的“衛士”。近年來,相關醫療改革逐步推進,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呼聲日益強烈。但現實中,醫務工作者仍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僅常年處于超負荷運轉,暴力傷醫事件還時有發生,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補助獎勵政策不夠完善,工作環境及待遇亟需改善,社會職業認知還需加強等等。這些問題都提醒我們,尊醫重衛,不應止于疫情,也不能是特殊時期的“限定”,任何時候都應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目前,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醫療行業協會,在號召社會尊醫重衛、共建和諧有序良好的醫療環境方面,做了很多付出和努力。但整體來說,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目前對醫務工作者的工作評定,對醫“術”的重視多于醫“德”。職稱評定與論文發表、專業學習、技術培訓、學術會議直接掛鉤,是醫生職業發展的依據和參考,缺少一些重點關注醫生大愛精神、職業奉獻、社會公益等角度的評定表彰。另外,醫療界業內諸多技術性獎項和表彰,由政府或專業機構進行評定的多,而由媒體發起或其他社會權威機構主辦的較少,全社會營造的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較弱。
主流新聞媒體是公眾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應擔起引導和塑造積極輿論、凝聚人心的重任,扛起健康傳播的大旗,不斷改進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加強健康知識、科學理念的傳播,推舉醫者榜樣,引領尊醫輿論,促進人民健康,傳遞社會正能量。這方面,人民日報社媒體矩陣下的《環球時報》和《生命時報》的做法,值得借鑒。
從2016年開始,《環球時報》和《生命時報》發起“敬佑生命·榮耀醫者”公益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4屆。活動舉辦以來,社會反響巨大,將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好醫生推舉出來,在業界樹立起醫者典范,既能帶動更多醫務工作者修醫德、行仁術,又能充分喚起社會各界理解醫生、信任醫生和尊重醫生,體現了黨報人的情懷與擔當。每屆“榮耀醫者”公益活動,為保證活動的公平、公正、公開,組織了專業權威的專家評審團,設立了嚴格的審核標準和流程,更有大眾與主流媒體的監督和參與。“榮耀醫者”公益活動的影響力在全國范圍內逐年持續增強,每年參與的醫院和醫務工作者呈倍數增長。2019年活動首次開設了山東分站,并計劃從2020年起,開設山西、陜西、河南等更多分站,向全社會旗幟鮮明地弘揚尊醫重衛的良好社會風尚。
生命可敬,醫者可親,媒體可為。希望主流媒體充分發揮自身力量,融合社會各界資源,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樹立醫務工作者“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的形象典范,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具體建議如下:
1.建議政府及各相關行政單位大力支持主流媒體宣傳報道醫務工作者先進典型的公益相關活動。近段時間,因為這場戰“疫”,讓最美的逆行者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愛和關注,也極大地激勵醫務人員的激情與自豪。但對醫務工作者的關注和表彰,不能止于疫情期間,切實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營造尊醫重衛良好風尚,還需要媒體持續不斷的宣傳推動。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大力支持“榮耀醫者”等此類媒體主辦的公益活動,號召全國衛生部門組織各級醫院積極參與,讓醫務工作者從中找到職業價值和社會認同。并號召各省黨報作為聯合發起單位,舉辦各省內的“榮耀醫者”,在全國范圍內持續弘揚醫護精神正能量。
2.主流媒體大有可為,扛起輿論傳播的大旗。《人民日報》主辦的大型活動,如“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國品牌論壇”等,展示成果、把脈現象、凝聚共識,打造出高質量品牌活動,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聚焦醫療衛生領域的“榮耀醫者”走過了4年歷程,400多位德才兼備的醫者成為行業楷模。在他們的精神感召下,必將有更多人投入到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事業中,凝聚起強大的醫者正能量。通過各大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營造尊醫、敬醫的良好氛圍,讓人們像崇拜英雄一樣崇拜醫生,像尊重圣賢一樣尊重醫生,像愛護親人一樣愛護醫生。
3.社會各界積極發力,讓“榮耀醫者”這類活動辦得更好。形成一個尊醫重衛的大環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過法治建設、制度完善、環境培養、輿論引導、社會參與等等。希望更多的專業團體加入,進一步提升活動的科學性與技術性;希望更多的公益組織加入,進一步豐富活動的形式和公益性;希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加入,進一步激活活動的社會資源。只有凝聚社會各界的正能量,才能共同實現“塑醫生尊嚴,樹醫者典范,讓醫者榮耀,為患者謀福”的美好愿景,才能把特殊時期群眾對醫護群體的尊重延續下來。這不僅是對醫護人員職業的尊重,也是全社會發展的需要,給予醫護人員最大的職業自豪感和榮譽感,讓廣大醫務人員更加安心、放心、舒心地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