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網文行業難題,不妨從著作權格式合同入手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網絡作家蔣勝男
網絡文學作家、《羋月傳》作者蔣勝男筆下的人物大多是女性,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她在兩會上所提的議案也與女性有密切關系,同時她也非常關心社會熱點,對文化行業、法律法規、社會民生等各方面都長期關注、積極調研。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前夕,中國作家網記者專訪了蔣勝男,就她所關注的相關議題及近期網絡文學界的熱點話題進行交流。
“今年我一共會提交8份建議案,涉及文化領域、未成年人保護、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關于民法典草案第1077條‘離婚冷靜期’等。”在這8份議案中,《促進文藝創作健康有序發展,呼吁著作權格式合同盡快推出》就是針對網文創作者與平臺之間簽訂的合同提出的建議。
中國作家網記者:您提到呼吁著作權格式合同盡快推出的議案,是因為最近關于網絡文學免費閱讀的爭論嗎?
蔣勝男:其實早在2018年的時候,我就針對這個現象表達過要推出著作權格式合同的構想。其實平臺早就存在格式合同的,最初的合同對雙方的權利義務規定還相對公平,比如涉及五五分成的收益分配約定等。但漸漸的,合同都會比原先更加苛刻一些,其實作家是積壓了多年來的不滿情緒無處宣泄,這才有了此次爆發的“閱文風波”。
其實網文作者與平臺之間應該是一種合作、互利共贏的關系,而不應該僅僅是一種勞動雇傭的關系。作者通過與平臺簽約,作品獲得了更多渠道的發表和傳播,而平臺也需要作者不斷產出內容帶來相應的收益,雙方如果能夠達成合作共贏,是能夠不斷為整個泛娛樂產業鏈提供優質源頭內容的。站在整個網絡文學行業變革的風口上,閱文作為一家龍頭企業,如果能夠借著這次的事情,率先扛起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大旗,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一定會贏得作者和讀者的心,也就能收獲下一輪快速發展的新高度。
中國作家網記者:您曾經表達過在行業內提出格式合同的構想,由主管部門制定標準合同,企業使用,對保障雙方權益,促進網文行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價值。您覺得這個要如何具體實施呢?
蔣勝男:首先,對格式合同的理解可以類比房屋買賣合同,也應該存在三方主體,即相關管理部門、平臺方和創作者本人。也就是說,需要一個監管部門介入并推出一份適用于網絡文學行業的合同示范文本。其次,對該合同示范文本的類型要做一個明確,著作權格式合同看似復雜多端,但目前來看,其基本類型不外乎三種,即作品授權分成、作品版權轉讓、作品委托創作。這三者或有交叉,但萬變不離其宗,每一份合同中必然包含對授權、分成、委托等三方面中的某一二方面進行的約定。再次,由監管部門牽頭,先在網絡文學行業試點改革,其后再逐步以點帶面形成整個文化行業簽約的規范模式。監管部門可以邀請法律專家、平臺方、甚至作家代表坐下來共同討論起草一份適用于網絡文學電子版權授權的合同初稿,對平臺及創作者的權責劃分進行界定,其后再廣泛征求平臺方和作者各方的意見,最后由監管部門確定最后的合同范本進行試行。
我們無法做到一次性解決所有著作權方面存在的合同規范問題,但希望能在網文行業先打開一個缺口,先邁出一小步,撬動一塊小石頭,再循序漸進地規范整個行業的發展,最終促進文藝創作健康有序發展,實現從“高原”到“高峰”的跨越。
中國作家網記者:您覺得這次事件會對之后網絡文學的發展產生怎樣具體的影響,網絡文學未來發展會呈現出怎樣的趨勢?
蔣勝男:我覺得這對網絡文學的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首先,這是一件一直以來困擾網絡作者的事情,無論是對作者還是平臺來說,這涉及到了雙方的核心利益,一直都有零散的呼聲,直到這一次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才讓大家真正重視網文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有重視才會有解決。其次,網絡文學作者關注的核心訴求是版權權益,如果能在合同上將作品的版權歸屬問題規范化,一方面能夠保障作者的權益,另一方面也能夠大大減少訴訟糾紛,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最后,當作者和平臺都不再為版權的歸屬問題而煩惱,雙方都能夠互利共贏的狀態下,所有的作者都能夠專心致志地去生產好內容,平臺則將好內容推薦給讀者,整個原創的環境會越來越好。
如果這次事件能夠得到圓滿解決,那么網絡文學的未來發展將會不斷從量變實現質變,產出越來越多的優質內容,這些作品可能會被搬上熒幕,可能會被做成游戲,人們將通過各種形式看到我國優秀的文化產品,這也是實現我國文化繁榮發展,促進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契機。
中國作家網記者:根據今年4月28日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55億,面對體量如此龐大的讀者群體,您覺得,未來的網絡文學發展,從創作、制度保障到行業生態等不同方面,有那些需要重視或亟待解決的問題?
蔣勝男:我覺得目前網絡文學的發展中,必須要重視的問題除了上述所說的格式合同之外,還有就是盜版盛行侵害正版收益,擦邊球小廣告損害正規網文聲譽令監管失準,也就是我去年說的“張三生病,李四吃藥”;以及屏蔽字過多破壞漢字的正常表述和文學作品的完整呈現等。未來可以更多探索對網文行業的相關保障方式,例如建立知識產權跨區域的遠程訴訟平臺等等。
中國作家網記者:您的小說《燕云臺》此前獲得了網絡文學類“2019年度中國好書”榮譽,目前《燕云臺》的影視改編進程如何呢?文學轉化成影視,需要很多磨合,您覺得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呢?目前有在寫什么作品或者有什么創作計劃嗎?
蔣勝男:目前,《燕云臺》的同名電視劇已經完成了拍攝,進入后期制作環節,預計將在騰訊視頻上播出。因為我本身就是編劇出身,寫小說反而是“副業”,所以在我看來,文學轉化成影視,就是一個故事變得更加豐滿、受眾更加大眾化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認為,還是要尊重原著的核心,改編是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而不是借了原著的殼去寫新的故事,那可能就會本末倒置。失去故事也失去觀眾。我目前正在創作宋遼夏三部曲中的《鐵血胭脂》,計劃在兩年內出版。(中國作家網 虞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