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進:推進文物古跡的數字化保存
2019年,巴黎圣母院大火給各國的文物保護部門敲響了警鐘,如何盡可能完整地保護文物古跡,是各個國家的文物保護部門都需要正視的一個難題。而巴黎圣母院起火后,法國專業的文物保護措施更是給全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專業的滅火到隨后的重建計劃,都是有條不紊,按部就班。法國著名的游戲公司育碧宣布要拿出自己制作游戲時對巴黎圣母院全景掃描的1:1的數據資料來幫助巴黎圣母院完成重修,正是這一份1:1的數據資料,給巴黎圣母院的重現帶來了希望。
由此可見,文物古跡的數字化保存對文物古跡的重建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僅是巴黎圣母院,在中東,由于“伊斯蘭國”對伊拉克、敘利亞文物古跡的損壞,美國哈佛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聯合成立的數字化考古學研究所推出“百萬圖像數據庫”項目,投入230萬美元,試圖以數字化的形式保存這些世界上最珍貴的遺跡。而在國內,山西大同北岳恒山懸空寺,已于近日完成高精度實景三維數字模型的建立工作,用三維的數據資料完整保存了懸空寺的風貌。文物古跡的數字化保存已經在國內外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其優點有:
1.用數字化的資料對文化古跡進行完整的保存,有利于文物的修復和保存。例如上述舉例的巴黎圣母院,一旦文物古跡被損毀,想要修復恢復原貌,數字化的保存必不可少。假設沒有任何資料的留存,巴黎圣母院想要修復原貌,定是難上加難。
2.三維定向、數據保存等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完整地對文物古跡進行數字化保存的地步,硬件不再是問題。當今三維定向、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已經可以全面的對文物古跡進行數字化的勘測,并能使數據得到安全保存,且經濟成本已經可以接受,國內目前就有許多專門做文物古跡數字化保存的團隊。
3.文物古跡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財富,將文物古跡數字化,可以增加文物呈現的方式,增加世界各地居民對于文物古跡的興趣,方便古建筑學、文物學等相關學科的進步與交流,有利于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助力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因此,應大力推進文物古跡的數字化保存,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國家文物保護主管部門對推進我國文物古跡的數字化保存要有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應對文物古跡進行分類,逐步以點帶面地推進數字化保存。數字化保存無法一蹴而就,應對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先進行數字化保存,再對各省一級的重點保護文物進行數字化保存。
2.采取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多渠道籌措文物數字化保存的資金,例如可以通過國家文物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劃立項撥款和各級政府、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社會民間力量參與相結合的多元化籌款方式,調動各方對文物古跡數字化保存的積極性。一些有能力承擔數字化保存的文物古跡保護單位,應予以政策支持,鼓勵其自主承擔完成文物古跡數字化保存的工作;而對于一些無力承擔相關數字化保存的文物古跡保護單位或無具體保護單位的文物古跡,則應由文物保護主管部門牽頭協調解決。
3.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主管部門,應統一制定相關的文物古跡數字化保存的標準。從測量、數據的獲得、數據資料的保存、影像資料錄制,以及文物古跡數字化保存相關信息的利用和使用等各個方面,都應有詳細的標準、規章甚至法律予以規范。同時,對于文物古跡數字化保存的從業者也應有行業的準入資格和行業標準等。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