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講述的中國故事,何以海外風行?
承載中國元素的中國符號遍地開花結果,多年歷練下來的網絡文學,已成中國故事海外傳播的亮眼產品,由此正改寫新世紀中國文學的版圖。中國文學欲走出去,網絡文學長篇類型小說大有可為。
隨著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文學獲得了更為廣泛的國際關注。諸如吉狄馬加、歐陽江河、王家新、楊煉等人的詩歌與曹文軒等的兒童文學,都取得較大成功。
相較上述頗為復雜深刻的純文學作品,推理、諜戰、武俠、言情等類型文學作品,更易為國外一般讀者所理解和接受。2014年那場由《解密》刮起的“麥旋風”可謂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類型文學秀。麥家看似自謙地說沾了莫言獲諾獎的光,實則類型文學本身就在國外擁有基數龐大、代際更迭的受眾群。另一中國類型文學的“旋風級”案例,便是引爆科幻熱的《三體》系列,它使得科幻文學成了中國類型文學中一張“新名片”,驅動著韓松、郝景芳、劉宇坤、陳楸帆等科幻作家也成為海外科幻愛好者的新寵。
凡有市井處,皆能歌柳詞。同理,凡能閱讀中文的海內外讀者,都能通過登錄中國大陸文學網站閱讀自己喜歡的類型。全世界中文使用人群,廣泛分布于東亞、東南亞等中國周邊國家,在美加澳新與歐洲生活的海外華裔群體,也是網絡文學最為忠實的粉絲。之于外國讀者、華裔讀者、漢字文化圈的受眾群而言,充滿神秘色彩和東方特色的中國網絡文學是極其本土化的文學體裁。如蕭鼎《誅仙》在越南暢銷,天下霸唱《鬼吹燈》在韓國走紅,桐華《步步驚心》在泰國熱捧,可見一斑,由此而來的玄幻、修真、仙俠等類型,不僅吸引了他們,而且帶動著他們自發翻譯,討論情節,交流譯讀經驗,甚至有人專門學起漢語。
2015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開展對外交流,推動‘走出去’”。鼓勵網絡文學作品積極進入國際市場;支持有條件的網絡文學企業通過海外并購、聯合經營、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開拓海外市場,加大對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對外貿易、版權輸出、合作出版傳播渠道的拓展扶持力度;鼓勵以技術、標準、產品、品牌、知識產權等自身優勢和特點參與國際競爭。
以閱文集團為代表的中國網絡文學平臺,向來非常重視海外推廣。自2001年起,中國玄幻文學協會(CMFU)為代表的中國網絡文學即已開啟海外傳播之路。隨著起點國際網站建立,閱文集團開啟海外傳播2.0戰略。從內容輸出向文化輸出升級,并以線上互動閱讀為核心,集合版權授權、開放平臺等舉措,建立起中國網絡文學文化出海模式。從最早推出臺灣地區繁體版權,至今日遍布越南、泰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斗破蒼穹》《斗羅大陸》《鬼吹燈》《藥窕淑女》等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均在當地暢銷一時。
與網絡文學海外熱相輔相成的另一領域無疑是其衍生產品。IP衍生覆蓋互動娛樂的全產業鏈。網絡文學作為文創行業的頭部IP源頭,源源不斷地為文創行業輸送有質量、有新意的中國故事。僅起點中文網的原創作品數量就超過140萬部。網絡文學IP不僅數量龐大,衍生品也取得了優異成績。《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知名網絡小說簡體出版暢銷超過千萬冊,《鬼吹燈》《刑名師爺》等版權更遠銷韓國、泰國和越南。這類網絡小說除了故事精妙外,更因中國功夫、中國醫術、中國風俗等中國文化元素而令海外讀者倍覺神秘炫酷、漢風新韻,就像漫威宇宙、哈利·波特等之于我們一樣。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目前,中國網絡文學已形成從培養作者、付費閱讀到產品開發一整套成熟的運作模式。網絡作家“迭代效應”初顯,新一代頂尖大神崛起,新人作家不斷涌現,形成多元而生態良好的網絡文學內容形態與創作梯隊結構。通過講述中國好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并立足網絡文學,推動影視、有聲、動漫等網絡文學產業鏈的交流發展。中國網絡文學、美國好萊塢、日本動漫、韓國韓劇,如此輝映成“世界四大文化奇觀”。
或可預見的是,以閱文為代表的中國網絡文學平臺,著力于打造國際化網絡作家交流平臺、網絡文學轉化平臺、大眾文化展示平臺、中國故事傳播平臺和文化產業鏈接平臺。從幻想類、歷史類,向現實題材拓展,并為電影、電視、動漫、游戲提供大量文學藍本,網絡文學通過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模式與平臺輸出全球,成為向世界講述中國好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表現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