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墻柳》《洗鉛華》……在知乎上寫網文是種什么體驗?
洗澡、做夢經常有碎片式靈感的“閑掃落花”,在疫情期間將自己的腦洞搬上了“知乎”,每周不定期地更新兩到三次,在小說上線一個月后,收獲了超過10萬元的收入。
這個1994年出生的姑娘,對此感到十分驚喜。在此之前,她也曾在晉江等小說平臺上發表自己的作品,但是屢屢撲街,無人問津。
隨著疫情中在線經濟的興起,在知乎上寫網文,也成了一股新的風潮。在知乎“鹽選專欄”里的文學區域,收錄了用戶在知乎上寫的小說,需要讀者付費閱讀,在平臺上涌現出《宮墻柳》《行止晚》《洗鉛華》等代表作品。“如果霍格沃茨的校長是郭德綱怎么辦?”“當霸道總裁文里出現沙雕女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些新奇的腦洞問題,大多都變成了天馬行空的小說靈感,“閑掃落花”并不是唯一。
題材包羅萬象,更偏愛古代言情
提到知乎上最出名的小說,就不得不提《宮墻柳》。它最早脫胎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后宮中嬪妃們一定要爭寵?在這樣一個腦洞大開的提問中,涌現出無數回答,其中“夢娃”寫的《宮墻柳》最為知名,獲得28萬個贊,這是一部“反后宮”小說,主要講述了一群不爭寵的后宮嬪妃的自在生活,皇帝變成了“工具人”,因為情節清新脫俗,一度成為網絡流傳的神作,也讓知乎上連載的小說第一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在閑掃落花的回憶里,B站上有UP主自發地為《宮墻柳》剪輯了視頻,還為書里的主要角色“選角”——例如讓《哦我的皇帝陛下》里的趙露思來演江映柳,《美人心計》里的嚴屹寬來演皇上,《瑯琊榜》里的佟麗婭來演王美人等等,看到這些讀者自發的二次創作,使她也萌生了去知乎寫網文的念頭。
“我從小就愛寫小說,初中的時候就拿了金庸的《鹿鼎記》偷偷地看,有時候數學課聽不下去,就拿張紙,在上面亂涂亂畫。”閑掃落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還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看完就翻原著小說,廢寢忘食。
漸漸地,她開始在空余時間動筆寫作,用落花自己的話說,“起初這些小說只是一個個文檔,寂寞地躺在電腦C盤里。”她也嘗試去晉江等網站寫作,但因為性格佛系,小說最長也就寫個20萬字,有時只能寫個幾萬字,在動輒百萬字的網文世界,沒能激起一點浪花。讀完《宮墻柳》之后,她把之前自己寫的小說在知乎連載,每天來催更的讀者給了她不少動力,簽約后的收入也讓她感到十分驚訝。“之前完全沒有預料過。”
而《洗鉛華》的作者“七月荔”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初決定寫小說的原因是,一直在知乎上追別人的腦洞,追著追著他們就不更新了,于是決定動筆自己寫作。在她筆下,一個新時代的奮發女青年,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穿越到熬夜追的小說里,還變身成了惡毒女配,這樣新奇的設定吸引了不少讀者。簽約上線后一個月,《洗鉛華》的收入就超過40萬元。
“在知乎上連載的網文題材有宮斗、都市言情、穿越等,包羅萬象。”七月荔說。在她的觀察中,更受歡迎的題材是古代言情,其中涌現出類似于《宮墻柳》這樣的“爆款”。“知乎是一個很適合小說新手創作的平臺。”七月荔表示,“因為不需要動輒幾十萬字的連載,而且追更的讀者數量也不少,相比其他平臺,更不容易‘撲街’。”
最近,她正在創作一部以“暗黑”和“病嬌”為題材的小說《溫水煮蛙》,“我平時沒有特別詳細的創作計劃,不算大神,只是一個剛入門的小白。”七月荔說,“在寫作的過程當中,也是一邊在摸索,一邊在學習。”在她看來,知乎之所以適合小說新手創作,另一個原因是連載篇幅更短、讀起來更輕松。
疫情催生“創作熱”,網文平臺更多元
在疫情中,人們宅居在家,推動了創作網文的熱潮。根據閱文集團的數據顯示,超過30萬人選擇在一季度成為網文作家,并生產了超50萬部網絡文學作品。其中,湖北地區新增作家數量首次躋身全國第六。“封城”期間,湖北人寫了超過1.3萬部網文作品。
2020年第一季度平臺新增作家數量33萬,環比增長129%;其中,廣東、江蘇、山東、河南、四川人民最愛網文創作,湖北省則首次躋身排行榜Top6,當地人民網文創作熱情空前高漲。大量新增作家涌入平臺,直接帶動了內容創作的進一步多元化。
除此之外,創作網文的平臺也在不斷擴展。除了例如閱文、掌閱等傳統的網文巨頭,還有例如米讀、番茄小說、七貓這樣的垂直網文平臺,也有將網文作為內容拼圖的平臺,例如豆瓣閱讀、知乎鹽選專欄等。
各大平臺不僅在爭奪頭部的內容創作者,同時也在打通以IP為核心的上下游產業鏈。以知乎為例,以問答社區的身份出道,目前已成為綜合性的內容平臺,如今,不少優質小說已經進入紙質出版和影視開發階段。對于作者來說,這意味著新的收益紅利和想象空間。
2019年11月,知乎推出“親歷故事”大賽,進一步鼓勵此類內容的產出和消費。大賽評委包括賈平凹、李敬澤、陳曉楠、葉偉民、梁邊妖等作家、編劇、新聞出版界人士及知乎用戶代表。最終,15名獲獎者共同分享了50萬元獎金。
知乎還與大賽中涌現出的近百篇作品、近60位創作者完成了簽約,以此為契機開辟IP運營業務。例如,網友北邙以獄警視角講述的逃犯故事獲得大賽二等獎之后,知乎為其打造了鹽選專欄《獄警往事:犯罪背后的人性深淵》。另一方面,知乎也開始代理作者的經紀業務,為作者的個人形象包裝、版權延展和商業活動等提供全方位服務。
在疫情中,從線下被迫轉戰線上的大把流量,為內容行業創造了新的機遇。根據知乎在今年3月份披露的數據顯示,相比去年,內容付費的用戶增長了4倍,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故事類創作。除此之外,其他平臺例如喜馬拉雅聯合多家媒體上線了“抗肺炎”專題頁面,包含疫情資訊、防護科普、播客心聲、兒童防護等。蜻蜓FM則設立“戰疫情”專區,包括疫情動態、科普等,并且聯合好大夫等平臺開啟了在線義診。
2018年被稱為知識付費的“元年”,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預測,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將達235億元,在疫情中,知識付費行業正在迎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