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憶葉永烈先生對“科學小說”的倡導和支持
    來源:“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微信公眾號 | 汪志  2020年05月19日09:02

    當代科學文藝、紀實文學作家葉永烈,2020年5月15日9時30分在上海長海醫院病逝,享年80歲。消息傳來,我十分悲痛。

    葉永烈先生為我國科普創作的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我國科幻小說的發展也功不可沒,在紀實文學的發展方面同樣貢獻突出。他是我國科學小說較早的倡導者之一,在科學小說的發展史上有著一定的影響。

    葉永烈將多年來積攢的手稿等文獻捐贈給上海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將這批數量龐大的捐贈以“葉永烈專藏”的名義予以收藏。葉永烈理科出身,在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建立了完善的個人創作檔案,各種文稿、書信、照片、采訪錄音、筆記等均分類保存,總體數量足以裝滿一卡車。葉永烈曾笑言:“在我過世之后,在墓碑上可以書寫:請到上海圖書館找我!”

    二三十年前,因為探索“科學小說”問題,我和葉永烈先生取得了聯系。1979年我專門寫信給葉永烈,談了我對“科學小說”的看法,介紹了我研究“科學小說”的情況,并寄去了我的長篇科學小說《電波春秋》手稿請他指正。葉永烈在1979年8月18日給我的信中說:“您堅持創作的精神,是很可嘉的。”“大作已看過,是有一定基礎的,有幾節寫得很精彩。”葉永烈還把他的新作《誰的腳印》贈送給了我。葉永烈的這封信,對我和從事“科學小說”研究的人們都是一個很大的鼓勵。我從二十世紀六十代開始研究“科學小說”,多少年過去了,所取得的成績、影響并不大,葉永烈的這封信給了我很大的精神支持,也增強了我繼續努力的信心。這以后我們開始了這方面的交流,一直沒有中斷。1979年10月12日,葉永烈在給我的信中談到“科學小說”的創作問題時說:“先寫短篇,逐步提高較好。因為初寫長篇,基礎不好的話,反復修改,也不一定能達到出版水平。不如先從短篇入手,先短后長。”這不僅是在談“科學小說”創作,也是一個作家關于創作問題的經驗之談。

    1979年8月21日,葉永烈簽名贈送汪志新出版的《誰的腳印》

    在這一段時間里,葉永烈曾先后多次在不同場合闡述了他對“科學小說”問題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他在1979年10月27日出版的《論科學文藝》一書中說:“‘科學幻想小說’與‘科學小說’、‘幻想小說’是不同的。只有同時具有‘科學’、‘幻想’、‘小說’三要素,才成其為科學幻想小說。”“我認為,在我國還是把‘科學幻想小說’與‘科學小說’加以區別為好。”后來他又在《我的SF觀》(載《科普創作》1981年第4期)中說,科學幻想小說和科學小說“目前,這兩個名詞經常混用。《科普創作》雜志一九八一年第一期的編者按認為,‘實際上二者的界線是很難區分的’。我認為,二者應當加以區分。……‘科學小說’是以現實科學為題材的小說,它只是具有‘科學’、‘小說’兩要素。”

    1988年,我發起、組織成立綿陽市科學小說研究會。葉永烈了解后,在1988年5月22日給我的信中說:“知綿陽市科學小說研究會正在籌備成立,向你們表示祝賀。”

    我寫信給葉永烈,請他擔任綿陽市科學小說研究會顧問。葉永烈在1988年9月11日給我的回信中說:“8月27日信悉,謝謝貴會邀我擔任顧問及出席綿陽科學小說會議。”

    1988年,綿陽市召開首次科學小說學術研討會,葉永烈因為忙不能到會,他在1988年11月20日專門寫信給我對會議表示祝賀,并說:“中國科學小說創作需要振興,需要中興,需要研究,需要呼吁。”

    “蜀道杯”科學小說征文評選活動1990年11月18日在綿陽市召開征文發獎和學術討論會,梁衡等北京、上海、河北的一批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會議,葉永烈等還專門為獲獎者的獲獎紀念卡親筆簽名。

    我在1990年曾去信邀請葉永烈擔任征文評選的評委并請他前來綿陽參加頒獎會議。葉永烈同意了,并在1990年3月10日給我的信中說:“謝謝您的聘請。”

    當時擔任第一屆“蜀道杯”科學小說征文評選活動顧問、評委的,除了葉永烈,還有秦牧、張錫昌、壽振東等等。1990年10月4日葉永烈寫信對我說:“9月27日信及大作、評選稿、資料均悉,謝謝您的再次熱情邀請。我手頭事雜......無法去四川,望諒。祝評選工作順利,期望著此舉能夠對于‘中興’中國科學小說創作起促進作用。”葉永烈不能來參加這次頒獎和綿陽科學小說學術研討會,他在1990年10月17日又寫信對我說:“得知'蜀道杯'科學小說征文發獎暨學術討論會在綿陽召開,表示熱烈遙祝!這次會議,對于推動我國科學小說的創作,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祝愿會議圓滿成功。我因不久又要去北京工作,不能赴綿出席會議,望諒。”這次會議開得非常成功,正是這次會議和第一屆“蜀道杯”科學小說征文評選活動,才為以后被《科技日報》文章稱為是“國內首次以‘科學小說’為旗幟出版的系列叢書”的《中國少兒科學小說選》編輯、出版,奠定了基礎。

    1988年11月20日葉永烈給汪志的信

    《科學時報》2007年4月12日發表麻曉東的文章《科學小說在中國……》,文章說:“我國著名科幻與科普作家葉永烈也認為,科學小說和科學幻想小說的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介紹說,在20世紀初,科幻小說被翻譯成中文時就稱之為科學小說,包括魯迅、梁啟超等人都把凡爾納的小說稱為科學小說。隨著后來受前蘇聯的影響,因為俄文中的科幻小說是帶有‘幻想’這個詞的,所以解放后國內都將這類小說改稱為科學幻想小說。葉永烈認為,科學幻想小說這個名詞比較準確,這6個字中包含了3個因素,就是說要成為科幻小說必須具備三因素,第一必須是科學的,第二必須是幻想的,第三必須是小說。因此,從現在來看,科學幻想小說和科學小說是不一樣的,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還是在于‘幻想’這個要素。”“葉永烈表示,科學小說在國內可能沒有科幻小說發展得那么迅速,但他認為科學小說是建立在現實科學基礎上的一種小說,也是很值得提倡的。科學小說的作家必須具備科學的功底與文學的修養,但現在國內的一些科學小說還沒有具備刻畫人物性格等小說的要素,因此,還僅局限在科學故事的層面。”

    根據這篇文章的介紹,說明葉永烈還是支持“科學小說”探索的。麻曉東告訴我,他為了寫這篇專題文章,專門采訪了葉永烈。

    我非常高興,立即撥了葉永烈的座機電話。

    電話通了,沒人接,提示要留言。我按要求做了,估計葉先生很忙。等了一會,沒有回復。于是我撥了葉永烈的手機,手機也通了,仍然是沒有接,一會就關了。我有些納悶,葉永烈為什么不接我的電話?是把我忘記了?或者是對“科學小說”另有了看法?

    待了一會,我又撥了葉永烈的座機電話。這回有人接了。“喂!”

    “您好,是葉永烈先生嗎?”

    “是!是!我剛才出去了,才回來。”葉永烈可能已經聽過我的電話錄音,所以專門向我作了這番解釋。

    “我是四川綿陽,我叫汪志。”

    “我知道!我知道!”

    葉永烈還能記得我,這使我很高興,我向葉永烈這些年所取得的新成績表示祝賀。并說,“好多年沒聯系了,您的準確通信地址和電話也不知道……”

    “啊,電話都變很多次了!”葉永烈說。

    我問起了有關麻曉東那篇《科學小說在中國……》的事,同時希望葉永烈有空能到綿陽科技城來看看。我曾經多次邀請葉永烈來綿陽,可他都未能成行。

    “《科學時報》的麻曉東我知道……我很忙,我現在又無法去綿陽了,我很快去重慶參加書市的活動,還要出國……”

    對葉永烈的繁忙我是理解的,也就沒有再多說什么。葉永烈到今天仍沒有忘記我、忘記“科學小說”,我已經是很滿足了。葉永烈還告訴我,如果以信函與他聯系,可以直接寄到上海市作家協會。我和葉永烈告了別,放下了電話。

    這些年,由于葉永烈的創作活動有了一些變化,對他“不搞科普了”的議論也不少,怕使他為難和給他增加負擔,我和他的聯系也就少了。但從葉永烈這次接受采訪和與我的通話,以及他最近出版的一些和科普有關的作品來看,我認為葉永烈并沒有丟掉他的科普情結!他為中國科學小說事業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也是功不可沒的!

    2016年6月29日,葉永烈在看了第三屆“蜀道杯”科學小說征文評獎活動進展的情況介紹后,專門寫信對我說:“祝科學小說創作興旺發達!”第三屆“蜀道杯”科學小說征文評獎活動的主要主辦單位綿陽市科學小說研究會,是綿陽市社科聯成員、“全國先進社科學會”,重要任務是以不等于也不包括科幻小說的“科學小說”問題為突破口,探索科學與文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結合,研究文學的傳播功能和科學小說這個小說類型的有關理論、創作方法、科學傳播功能及相關藝術創作理論的開拓。本次活動承辦單位綿陽市仙海科普創新基地被綿陽市委宣傳部、科技局、社科聯認定為“科學精神和科學小說普及基地”。

    這次葉永烈和中國科普作協首席顧問章道義擔任了第三屆“蜀道杯”科學小說征文評獎活動顧問,臺灣著名學者張之杰為學術指導。中國科技大學科學傳播與科技政策系參與了主辦工作,該系執行主任周榮庭擔任活動組委會副主任。魏雅華、松鷹、鄭軍等一些知名作家、科幻作家等都送來了科學小說參評。

    葉永烈一直對以“科學小說”問題為突破口,對科學與文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結合的探索給予多方面的關心和支持。多年來他一直在和我進行這方面的交流。葉永烈曾創作出科幻小說的經典,而且大力提倡科學小說。他的一些科普和紀實作品,特別是有關反映錢學森等科學巨匠的作品,為科學小說的研究和創作都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經驗。葉永烈曾向我表示:“愿為中國科學小說的發展與繁榮共同努力。”葉永烈從科普、科教電影和科幻小說的創作到紀實文學,再到小說的創作,走出了一條自己的人生成功之路。葉永烈的開拓、奮斗精神很值得科學小說的研究、創作者和科普作家們學習。

    2017年,葉永烈將發現的他早年發表的科學小說贈送給我。這年4月13日,葉永烈在給我發來的一個郵件中說:“汪志先生:在整理舊作時,發現我在1983年第1期上海《科學生活》雜志上發表的科學小說《G公理的證明》。附上,作為史料參考。葉永烈2017年4月13日”并附了《科學生活》雜志上發表的科學小說《G公理的證明》影印件。緊接著,葉永烈14日在給我的郵件中又說:“科學小說《G公理的證明》發表在1983年第1期上海《科學生活》雜志上,發表時就標明‘科學小說’。《科學生活》是上海市科協辦的雜志,當時我擔任上海市科協常委。由于科幻小說已經很多,我試著寫科學小說。附上《G公理的證明》電子文本,便于閱讀。”葉永烈還告訴我這是他“剛從舊的剪報中發現”。

    葉永烈發表的科學小說《G公理的證明》的被發現和他對創作過程的介紹,為進一步對中國科學小說及其創作進行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史料參考”。葉永烈這次的郵件、科學小說《G公理的證明》影印件和葉永烈與我多年往來的親筆書信,已成為綿陽科學小說和科普創作博物館的重要珍藏,并被收入《中國科學小說史料庫》,收藏于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普史料館。

    2017年11月21日葉永烈給我來郵:“汪志先生:《葉永烈科普全集》28卷已經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全部印好,擬贈送您一套。請告知郵寄地址、郵編及手機號,將從成都直接寄您。”我立即表示感謝。他以后還多次來郵詢問是否收到。

    2017年,葉永烈贈送給汪志的《葉永烈科普全集》28卷

    2018年,我負責并擔任主研人員的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學小說發展研究”課題在綿陽召開結題會,葉永烈專門發來賀信,他說:

    汪志先生:

    科學小說是很值得提倡、重視的。科學小說寓科學于小說之中,給小說注入科學成分,能夠使讀者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起著科學啟蒙作用。科學小說塑造一批性格、形象各異的科學家,歌頌科學家的鉆研和奉獻精神。科學小說的題材非常廣泛,呈現科學的多樣、精彩。尤其是在新時代,需要更多更好的科學小說。祝愿科學小說創作不斷繁榮,不斷創新,涌現一批富有中國特色的好作品。

    祝會議成功圓滿。

    葉永烈

    2018年11月2日于上海

    ......我和葉永烈交往幾十年,可一直未能見面。我還有很多話想當面和他說,我還有很多問題想當面請教和探討,我還準備再次邀請他來綿陽,到科技城看看......

    此時,我仰望星空,在遠方為葉永烈先生送行!先生一路走好!

    2020年5月15日23:30于蜀綿陽衛生巷2號

    作者簡介

    汪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學傳播理論研究專委會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化工先進科普工作者”“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四川省資深科普作家”。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就正式提出和開始系統研究“科學小說”問題。主編“科學小說網”。是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學小說發展研究”課題和綿陽市科技計劃項目“科普創新與科普產業發展研究”主研人員和負責人;負責組織有“科學傳播西部行”“‘蜀道杯’科學小說征文評選”“學習錢學森”等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學術和科普活動。負責建有“中國科學小說史料庫”“綿陽科學小說和科普創作博物館”。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精品国产av一二三四区|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99| 日韩精品国产丝袜| 2020亚洲男人天堂精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东京热|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看香蕉|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精品2019|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99精品热线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福利到在线不卡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国产精品 一区 在线|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 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午夜爽爽爽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老司|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