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平臺與作者如何共生共贏 ——來自著作權領域部分專家學者的聲音
4月底,我國最大的網絡文學平臺——閱文集團發生了管理層變動。隨后,由于部分作家將與閱文集團(以下簡稱閱文)簽訂的《版權授權協議》部分內容發到社交網絡上,由此引發了一輪如何保護網絡文學著作權,如何平衡協調互聯網平臺與網絡文學作家間關系,促進網絡文學市場共同繁榮的討論。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注意到,在這波討論熱潮中,部分知識產權領域的學者、專家在討論中建議網絡文學平臺與作者間應基于平等互利原則,和諧共生,促進網絡文學健康發展。
討論問題一:閱文是否通過《版權授權協議》收走了作者所有的著作權?
杜穎:
有些作家認為平臺的這份合同屬于“全版權授權”,導致其完全喪失了作品的著作權。什么叫全版權?版權主要分為人身權和財產權。這個事件主要涉及的是著作財產權利,并不涉及著作人身權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談不上是全版權的授權。
楊勇:
閱文與作者間的糾紛本質上是因為雙方簽訂的合同引起爭議,而合同內容跟著作權有密切的關系。從平臺管理和市場運作商業模式來說,作為平臺方,如果不簽財產權授權轉讓合同,會導致后面的維權很麻煩。文學作品涉及改編、攝制等一系列后續問題,所以,是不是“全版權”不是真正的核心,核心的點應是合同里各方權利的平衡問題。
對有些作者來說,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收益的安全感。尤其是網文免費模式的推出對一直以來接受傳統收費閱讀模式的作者來說,確實是一個新事物,作者自然關心未來的預期收益。個人建議,平臺方應多與作者溝通,多做解釋,對作者人身權利的保留也應明確寫在合同中。
朱?。?/strong>
“全版權授權”能夠使產權明晰。比如,對于改編權問題,中國是大陸法系,對改編權的約束太多?!稒嗔Φ挠螒颉肺易妨藥啄辏髡咧粚懥饲拔寮?,但其改編超過原著,這是經過授權的。網絡文學產業化、網絡化、生態化發展,應形成新的產權交易模式。“全版權授權”應是一個必要條件,如果沒有這個,平臺全產業經濟發展勢必會受到大的影響。我國《著作權法》修改進程應適應互聯網發展,不能再套用以前的思維。
我認為,全版權的授權模式對鼓勵創作、優化創造有一定好處?,F在網絡文學作者不是把文章都寫完了才發出來,而是一段一段地寫,網絡讀者會發表對于網絡文學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好,作者也會在創作中不斷調整作品的架構。因此,網文作者的人身權爭議相比普通文學作品來說要少一些,更多的應是信息網絡傳播權爭議,財產權變得很重要。在網文市場的實踐中,作者需要平臺的流量扶持,靠市場說話,作者也會因此不斷修正筆下的人物、情節,進而吸引更多人。
討論問題二:“續寫權”屬于著作財產權還是人身權?
杜穎:
很多人在探討續寫的問題,這也涉及同人作品的保護問題。如果合同中有條款約定平臺對作者續寫的內容質量不滿意,另外安排其他人續寫,這涉及作者是否可以就續寫部分主張著作權權利的問題。
有關續寫的權利,法律并沒有將其規定為明確的權項。續寫權如果放在改編權里就是財產權,限制財產權甚至放棄財產權都沒有問題,通過合同可以完成這樣的目的。但如果續寫定義為修改權或是保護作品完整權,就是著作人身權,這可能面臨能不能對著作人身權權利進行限制,甚至要求作者放棄著作人身權的問題。《著作權法》里沒有規定人身權不得轉讓或者不得放棄,這個問題要追溯到《民法》關于人身權的一般規定上去。
討論問題三:為應對盜版,平臺建立哪種維權模式更有助于創作生態的優化?
杜穎:
在著作權維權問題上,大平臺在提高作品利用效率、產生更多收益以及優化整個平臺創作生態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楊勇:
在現有商業模式下,只有通過平臺獲得完整的授權,才能開展維權工作。實踐經驗表明,純粹靠作者個人進行維權是很難操作的,因此,平臺對版權統一運作的模式更有利于作品的統一維權。
討論問題四:平臺與作者之間如何建立良性關系?
杜穎:
在此次事件所爭議的問題中,有作家提出,平臺委托作者寫作,又不給予作者相應的勞動保障,如何看待平臺與簽約作家之間的關系呢?
我認為,平臺和作者間的關系并不是傳統、典型的法律關系,這是因為網絡文學作品新的創作和傳播方式創造了新型關系。這種新型關系帶有各種類型的法律關系項下權利義務關系的特點。怎樣處理這種特殊關系才能夠實現雙方雙贏或者多贏呢?
我認為,需要平衡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吨鳈喾ā飞婕笆袌隼娴姆峙洌嘀皇且幎酥鳈嗳擞惺裁礄嗬跈嗬跈嗷蛘咿D讓時采取什么樣的條款來處分著作權人的權利,但沒有太多強制性規定,而是把決定權交給了市場,通過市場博弈可形成雙贏或者多贏的效果。至于是否要在《著作權法》里增加“勞動權”的規定,我認為《著作權法》是知識產權的單行法,《著作權法》中添加“勞動權”不太可能。
薛軍:
在新的技術條件下,我們應實事求是地分析網絡文學平臺上創作的形態,了解走紅的作品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其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勞動、多少方的投入,特別是平臺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不能以先前時代的作品形成機制和權益機制簡單地套用于當下的情況。
我認為,作者和平臺是一種共生的關系,應該追求一種共贏的模式。從長遠來看,雙方一定要解決好怎樣建構合作共贏關系的問題。網文平臺要意識到平臺上的作者與參與者的性質是很不一樣的,因此,在將來,涉及平臺上的規則(網絡社區規則)的形成時,平臺要帶有更強的中立性,讓他們形成自治機制。而平臺上的作者所面臨的情況是不同的,個人利益訴求差別也很大,不宜把平臺和作者做二元對立式的解讀,而要有分層管理機制。個人建議,平臺從管理上、權益分割上要更加細致,要注意到每位作者是不同的。從長遠來看,需要考慮授權許可、委托創作、權利轉讓等多元化模式,給予作者更多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