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遼軍助力脫貧攻堅的“點線面”
2019年6月,作家同岫巖縣牧牛鎮黨委第一副書記常亮走訪農戶
2019年,遼寧省作協向阜蒙縣捐贈圖書
如何發揮作協的長處,切實為精準扶貧服務?近年來,遼寧省作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自身特點,探索出一條“點線面”的工作模式,即以對口扶貧縣為著眼點、以扶貧題材創作為主線、以服務于全省脫貧攻堅為基本面,培育文學隊伍,講述“遼寧故事”,謳歌扶貧干部,以文學的影響力助推扶貧克難,以文化的感召力服務脫貧攻堅,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精神文化支撐。
在“點”上種植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是遼寧省作協對口扶貧縣。2016年以來,遼寧省作協從實際出發,在文化扶貧、智慧扶貧上下功夫,派專職人員駐縣、駐村蹲點扶貧,重點“種植文化”,把扶“智”與扶“志”結合起來,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建設美麗的心靈。
扶貧先扶智,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為了擴大圖書在阜蒙縣的覆蓋面,遼寧省作協號召全省會員捐書,建立了縣、鄉、村三處圖書室,其中向縣作協圖書室捐贈各類圖書700余冊;駐哈達戶稍鎮扶貧干部、詩人林雪發揮自身的影響力,不僅在遼寧省內、阜新市內征集圖書,還把圖書征集活動拓展到天津等外省市文聯、作協組織,作家秦嶺等捐書500余冊。白音昌營子村圖書館正式掛牌前,李銘、李憶峰、靳莉、趙穎、張國良發起了每名作家捐書100本活動,并感染了原阜新市機關工委副書記齊鳳榮,也為村圖書館捐獻藏書100本,村圖書館共獲捐圖書千余冊。
針對基層作家的創作實際和具體需求,遼寧省作協為全縣200名基層作者和文學愛好者每人訂閱了一套《小說選刊》和《民族文學》,并有計劃性地開展一系列講座培訓和改稿會。作家林雪、周建新、李青松和《鴨綠江》主編陳昌平、《海燕》主編李皓等先后赴阜蒙縣開展講座培訓及改稿答疑,內容涉及閱讀文學經典、生態文學創作、初學寫作的注意事項,小說、散文、詩歌的創作技巧,以及文學期刊投稿的方式方法等,讓基層作者和文學愛好者豐富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技巧,突破了寫作瓶頸。除了“種”文學到基層,遼寧省作協還特別吸納了阜蒙縣20名有潛質的作者參加了全省第二期基層骨干會員提升“四力”教育實踐培訓班,使其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寫作方向,用手中的筆謳歌偉大的時代和人民。
為營造文學氛圍、建立長久文學創作體系,2019年,遼寧省作協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先后創建了兩個文學基地。一是與《民族文學》雜志社聯合創辦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創作基地”,基地建成后將以此為平臺,以整合文藝資源的方式,通過國內多民族作家的視角,推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二是與遼寧省環保集團阜新分公司合作建立了“遼寧生態文學創作基地”,倡導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發展理念與文學創作相結合。兩個文學創作基地的建立是對作家創作的切實關心與幫助,對加強當地文化建設、提升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具有深遠的意義。
經過幾年的關注與培養,阜蒙縣的文學氛圍日益濃厚,一些基層作者的作品登上了國家級、省級文學期刊。《遼寧作家》還出版了《阜蒙縣文學專刊》。
在“線”上開花
遼寧省作協鼓勵廣大作家深入脫貧攻堅主戰場,形成省、市、縣三個文學群體一條線,以文學的形式記錄遼寧脫貧攻堅的精彩歷程和感人故事,創作出一批精品力作,為廣大人民群眾戰勝貧困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滕貞甫創作的長篇小說《戰國紅》以戰國紅瑪瑙的起興,寓意遼西地區的扶貧事業,展現了當下鄉村由扶貧所開啟的改顏換貌的奮斗歷程和走向振興的壯麗圖景。作品生動描述了扶貧過程中各種思想與人性本能所引發的相互碰撞,在生動的細節中寫出了真實,藝術地展示出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多彩畫卷。該作品獲得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入選2018年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扶持項目的張艷榮的長篇小說《繁花似錦》、于香菊的長篇小說《大花開》均以“花”為題,側重點卻不盡相同。《繁花似錦》由展示新時代農村面貌為切入點,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得勝村逐步實現小康、生活繁花似錦的經歷。作品滿懷對黑土地的摯愛,描繪了新一代年輕大學生黨員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生態興農、科技興農,從而帶領全村群眾走上了幸福之路。《大花開》全書主人公都是女性,描寫了省城派駐凌水灣當第一書記的武凌霄和當地女性一起奮斗、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故事,展示了凌河邊的女人們多姿多彩的形象和豐富的內心世界,以及她們因精準扶貧得到蛻變的真實生活狀態。
此外,阜蒙縣作者的作品也頻頻在省級重點文學期刊亮相。其中,海東升的短篇小說《紅燈籠》,李長江、王冬、薩若蘭等的詩歌,從多角度立體式描繪了農村脫貧致富的生動圖景,講述了扶貧干部沉下心來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心路歷程,反映了時代發展中的人生百態,為實現全面小康留下了珍貴的文學寫照。
在“面”上拓展
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幫扶抓黨建促脫貧,是解決“三農”問題和培養鍛煉優秀干部的一種制度創新。2017年以來,遼寧省委、省政府選派了1.2萬名優秀干部駐村任第一書記。他們扎實工作、勤勉服務,以精準扶貧為突破口,扶貧濟困、發展經濟,努力改變農村貧困面貌,成為村級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者、引領者、好幫手和堅強后盾。為充分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用他們感人的事跡鼓舞和激勵更多人,2019年,遼寧省作協通過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在全省的駐村干部中精選出30位杰出代表,并邀請省內30位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家一對一進行采寫。作家們不畏酷暑、不辭辛苦,深入采訪第一書記們的工作生活,創作出30篇報告文學作品。這些作品頌揚了第一書記們敢于擔當、無私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講述了他們從實際出發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感人事跡,展現了他們的艱辛與汗水、聰明與才智、使命與擔當。近日,紀實文學作品集《駐村第一書記》由春風文藝出版社編輯出版。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真實生活,不僅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也必將成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的動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文學遼軍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