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協聚焦脫貧攻堅打造精品力作
2018年5月,作家在隰縣采訪電商
2019年10月,作家在呂梁采訪果農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山西作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脫貧攻堅題材,打造反映山西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精品力作,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以明德引領風尚。
山西作協組織精兵強將,積極參與中國作協、山西省委宣傳部等單位組織的重點創作項目。其中,作家哲夫參與中國作協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開展的“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創作了題為《愛的禮物》的報告文學。作家魯順民、楊遙、陳克海參與山西省委宣傳部組織的重點文藝工程,創作了報告文學三部曲《擲地有聲——脫貧攻堅山西故事》《擲地有聲——山西第一書記故事》《擲地有聲——山西58縣脫貧摘帽故事》。
隨著扶貧工作的推進,許多作家也作為掛職干部深入到扶貧攻堅第一線。如楊遙掛職山西隰縣陽頭升鄉副鄉長,陳克海擔任隰縣駐村第一書記,楊鳳喜任山西和順縣義興鎮高窯村駐村工作隊長,李燕蓉在山西晉中市榆次區東陽鎮掛職副鎮長,蘇風屏任山西平陸縣坡底鄉黨委副書記及駐鄉工作隊長等。他們結合自身工作經歷以及對扶貧工作的深入思考,在扶貧工作之余筆耕不輟,通過創作揭示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難點與痛點,為脫貧工作者畫像,為時代立傳。目前正在創作的選題包括楊遙的中篇小說《北京刮大風》、楊鳳喜的中篇小說《老村》、李燕蓉的長篇小說《望鄉》、蘇風屏的長篇報告文學《民情日志》等。
近年來,山西作協多次組織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采風活動,組織作家深入扶貧點隰縣竹干村體驗生活,參加村支部黨日活動。在作家們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反映扶貧感人事跡、描寫人物命運、書寫時代巨變的優秀選題。其中,報告文學有郭萬新的《點亮中國燈》、張欣的《愛在蒼茫大地——忻州市脫貧攻堅紀實》、徐志廉的《靈魂高地》等,長篇小說有陳年的《吉祥經》、侯建臣的《土豆開門》、荊建平的《又是紅杏滿枝頭》、劉山人的《我們還是農民嗎?》、董曉瓊的《生活像條河》、郭建強的《月亮灣》等,中篇小說有馬舉的《山村紀事》、張旭東的《扶郎花開待君來》等,此外還有王改瑛的散文集《脫貧攻堅作品集》等。
與此同時,山西作協還通過重點作品扶持、專項扶持等工作舉措,鼓勵山西作家創作體裁多樣、內容豐富的扶貧題材作品。其中包括郭天印的報告文學《第二次戰役——沁源縣脫貧攻堅紀實》、蔣殊的長篇小說《蜀葵花開》、陳克海的中篇小說《遇素琴》、周俊芳的報告文學《懸崖之上是我家》、趙偉平的報告文學《漳河之水天脊來》、龐善強的長篇小說《永遠的紫丁香》、申文標的報告文學《根脈》等。
通過多措并舉,一批生動講述脫貧攻堅“山西故事”的優秀作品已與讀者見面,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魯順民、楊遙、陳克海的報告文學《擲地有聲——脫貧攻堅山西故事》《擲地有聲——山西第一書記故事》均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并獲得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扶持。2019年3月,“中國作協深扎作品報告文學《擲地有聲——脫貧攻堅山西故事》研討會”在京舉行。2020年4月23日,《擲地有聲——山西第一書記故事》出版推介座談會在山西太原舉行。此外,魯順民、陳克海的報告文學《趙家洼:一個村莊的消失與重生》在《中國作家》2019年第5期發表;楊遙的長篇小說《大地》在《中國作家》2020年第5期發表,中篇小說《父親和我的時代》在《人民文學》發表,短篇小說《墓園》在《長江文藝》發表,短篇小說《從前是一片海》在《山西文學》發表;山西作協簽約作家朱七七創作的劇目《三把鎖》搬上了舞臺,觀眾反響熱烈。2019年,山西作協被評為中國作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先進集體,魯順民等獲得先進個人稱號。(晉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