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國旗升起的村莊
    來源:《民族文學》漢文版2020年3期 | 左中美  2020年04月28日10:20

    車子進了村口,在一處路旁停了下來,知是到了目的地。下得車來,見村中簇簇人家,田樹掩映,一面面五星紅旗升掛在人家的屋頭院前,迎風飄動。看到此情此景,內心中便有一種感動無言升起,確切這遙遠邊地上的德昂族村莊,正是血肉相依的吾國吾土。

    隨著向導轉了一回這古老的德昂族村莊,回到離停車處不遠的路側一方院子里,但見院中地上,數支米把長的鮮綠竹筒煨在席地而燃的火塘旁,竹筒的下腳插在火塘一側,原本碧綠的竹色已被火溫烤出淡淡的黃褐,上身則斜倚在一旁摞了兩層的空心磚上,有細微的水汽,自削成馬蹄形斜面的筒口緩緩升起。

    見客人到來,主人家拿出早已備好的許多茶杯,自火塘旁端起竹筒,一一給客人們斟在杯里——原來這竹筒里煨著的,是德昂人家特有的酸茶。除了煮漲的酸茶,院中桌上又備了各種水果瓜子饗客。喝著熱茶,吃著瓜果,享著滿院清亮的陽光,一時便有了歸家之感。院子里陽光滿布,臨路的一排籬桿下,一株素馨花和一掛炮仗花開出了籬墻。

    這是滇西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三臺山德昂族鄉的出冬瓜村老寨,是德宏州與緬甸接壤的503公里國境線上的眾多古村落之一。院主趙臘退是個土生土長的德昂漢子。2009年,趙臘退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個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回家后,借助家里庭院寬敞、又有奇特山石的優勢開起了農家樂,經營德昂族傳統特色美食。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和鄉村振興的實施,地方上引進資金保護和修復德昂族傳統古村落,開展民族文化旅游。2018年底,出冬瓜村老寨第一家由德昂族吊腳樓民居加固改造而成的旅游民宿“上上居”開業迎客,趙臘退以家在近旁的便利和他經營農家樂多年的經驗為優勢,成為“上上居”的經營管理者。趙臘退這樣解釋“上上居”的含義:一來,三臺山德昂族鄉有三個臺階,進山須一個一個臺階上來;二來,世人皆樂上登高,步步高升,故取名為“上上居”,以寓吉祥。“上上居”位在村中高處,登樓憑欄,前可遠眺芒市,近可靜觀村景,看村中木樓座座,菜畦青青。屋內房間陳設,除了配備酒店客棧的標準化設施,更有種種德昂民族文化的擺裝飾,體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情。

    “茶葉是茶樹的生命/茶葉是萬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茶葉的精靈化出/金閃閃的太陽/是茶果的光芒/銀燦燦的月亮/是茶花在開放/數不清的滿天星星/是茶葉眨眼閃金光/潔白的云彩/是茶樹的披紗飄散/璀璨的晚霞/是茶樹的華麗衣裳/茶葉是德昂的命脈/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茶山/神奇的傳說留到現在/德昂人的身上還飄著茶葉的芳香……”德昂族是居住在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與今天佤族、布朗族等多個民族同為漢晉時期云南境內百濮人的后裔,也是較早開發云南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之一。目前全國共有德昂族人口2萬略余,主要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德宏州、臨滄市。德宏州芒市的三臺山德昂族鄉是全國唯一的德昂族鄉。德昂族創世神話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德昂語意為“最早的祖先傳說”,史詩以優美的詞句、復雜的情節、嚴密的結構、恢宏的場面,描述了德昂族起源于茶樹的創世過程,提出了德昂族是茶樹的子孫,為各民族創世傳說中所獨有。2008年6月,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申報的“達古達楞格萊標”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天的三臺山鄉德昂族文化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的德昂文化博物館,里面的珍貴實物、圖片加文字資料,生動講述了德昂族的悠久歷史,多彩習俗和獨特文化。

    德昂族崇拜茶、熱愛茶,有著悠久的茶禮儀、茶習俗,被譽為“茶的民族”“古老的茶農”。茶在德昂族的文化中,代表著誠實、信任、親睦、美好。在德昂人家,提親、求助、致歉、請客,無不以茶為禮。制酸茶是德昂族的一項傳統制茶技藝,它以當地原生態大葉種茶葉做原料,經清洗、蒸茶、揉茶之后,將揉好的茶葉放入竹筒內壓實,用芭蕉葉子密封后埋入地下進行發酵,歷兩個月左右而成。為方便儲存,發酵好的酸茶需制形曬干,待飲用時,再按需取用煨煮。“湯色金黃透亮,嗅之微酸,喝之輕柔爽口,回味甘甜,余韻悠長。有解暑生津、提神醒腦、清咽健脾、祛風除濕、抗衰養顏等功效。”在院子檐下的小木桌上,有牛皮紙袋包裝的“達古達楞德昂酸茶”供客人選購,上面這樣介紹德昂酸茶的效用。“達古達楞”,德昂語意為“阿公阿祖傳下來的”,袋子下角上的廠址有點長:“中國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三臺山德昂族鄉出冬瓜老寨”,聯系人正是趙臘退。

    在這個仲春的晴日,乘著明朗的陽光,在這方院子的靠東一側,正曬了許多切成三四厘米見方的小方塊的酸茶餅,茶餅一行一行整齊地攤曬在干凈的竹席笆上,席笆底下支以高腳凳或是漏洞竹籃,使之利于通風。另有兩扇墊了芭蕉葉子的簸箕里,攤曬的是摶成直徑十厘米左右的薄圓形茶餅,看上去比切成方塊的茶餅要更黑而鮮濕,看得出是才剛做成不久。院子里一干客人品茶、拍照、聊天,而家里穿著一身德昂族傳統服飾的奶奶卻并不在意,一手里抱著小孫孫,站在席笆之間細細翻曬茶餅,懷中四五歲的小孫孫,身上亦穿著領角縫綴了彩色纓穗的德昂衣裳。祖孫和樂,日月靜美。

    與趙臘退的發展路子不同,出冬瓜村盧姐薩村民小組的光榮脫貧戶李二杰走的則是種養之路。2007年,李二杰剛剛分家,一家四口從出冬瓜老寨搬遷至盧姐薩小組。起家立灶不易,一家人剛開始的時候住在用空心磚搭建成的簡易房子里。兩個孩子還小,妻子只能在家帶娃,李二杰多方想辦法,拼命苦干,努力支撐著一家人的生活。脫貧攻堅展開以后,李二杰戶被列入建檔立卡,在政策的大力幫扶引導和掛鉤工作隊、幫扶責任人的關心幫助下,李二杰制訂了自家的脫貧計劃,通過“紅色信貸”貸款養牛、養豬,種植菠蘿、茶葉、堅果、甘蔗,經過艱苦努力,家庭經濟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一家人在政策的幫扶和自身的努力下,建起了鋼混結構、穩固安全的住房。李二杰不僅將自家的產業發展了起來,他的“種養結合”“高矮結合”的養殖和經濟作物套種模式還推動了身邊群眾種養殖方式的轉變。2015年,李二杰摘掉了貧困帽,成了村里的光榮脫貧戶。

    產業扶貧帶頭人趙自光則是村里的易地扶貧搬遷戶。2016年以前,趙自光一家7口人住在大山上,靠種甘蔗、賣山貨和打零工生活。2016年,三臺山鄉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趙自光和父母被列入扶貧搬遷戶,搬遷到了山下的集中安置點。依靠政策的幫扶,趙自光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貧貸款辦起了小型肉牛養殖場。起初的時候,因為技術欠缺,經驗不足,養殖的利潤不是很高。后來,隨著不斷改進養殖技術,摸準市場行情,養殖場的效益越來越好。

    真個是光陰冉冉,日月更新。回望70年前的解放初期,由于種種原因影響,德昂族這支云南邊地上的古老民族總人口降到了僅余6000多人,民族經濟極度貧困。新中國后,德昂族地區的經濟社會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持續、深入的脫貧攻堅,讓出冬瓜村德昂族群眾的出行條件大改善、居住環境大提升、致富產業大發展、思想觀念大變化。目前,145戶、653人的出冬瓜村只剩下3戶未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降到2%。全村人均純收入從脫貧攻堅開展前的3300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7060元。2016年,出冬瓜村被列入“中國第四批傳統古村落保護及發展名錄”,德昂族“酸茶”“水鼓舞”“達古達楞格萊標”“織錦”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傳承和保護。目前,村中已建成2家民宿,全村未來計劃發展到20家左右。外地游客來到出冬瓜村,住民宿、逛茶園、觀奘房、賞織錦、跳水鼓舞,體驗和感受德昂族這個古老民族的多彩文化、絢爛風情。

    品嘗罷德昂美食,午間離開趙臘退的農家樂。臨行前,再喝一杯清透回甘的德昂酸茶,好記住這一杯德昂民族獨特的千年之水。

    隴川縣·戶撒壩子來細寨

    那個在資料上名字叫作康小德的人,等見到了,才發現是個看上去五十多歲的阿昌族漢子,此刻,在德宏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戶早村來細寨的這方他每天每日生活在其間的、即便讓他閉上眼睛也能暢行無礙的院子里,康小德有些拘謹地坐在一群來訪的人中間,兩只手一時抱在膝上,一時放開,似是這院子一時變得陌生了起來,又像是他身下的小凳子一直高矮不適。面對著一群人向他提出的在脫貧政策扶持下家里建設以及產業發展的各樣問題,他的每次回答都特別簡短,每個句子的字數總是減到不能再少。倒是坐在檐下臺坎上的年輕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長郭帥,對康小德一家的種植、養殖以及幾年來的發展建設情況了如指掌,為康小德如冬天的樹干般簡約的回答補充了許多生動的細節,而后,又滿懷欣慰地向大家介紹了戶撒阿昌族鄉在脫貧攻堅以來的美好發展和變化。

    世居于滇西的阿昌族是云南獨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今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另有部分分布于潞西、盈江、騰沖、龍陵、云龍等縣。此外,在鄰國緬甸也有部分分布。整個民族現今在國內的總人口為39000多人,其中,隴川縣戶撒鄉是阿昌族最大的聚居區。源于古代氐羌族群的阿昌族,在唐代文獻中稱為“尋傳蠻”,族中先民很早就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流域一帶,后來一部分遷至怒江西岸,即古代稱作“尋傳”的地區,再逐漸南移,于元代定居于現在的隴川縣戶撒壩子,另一部分則沿云龍、保山、騰沖遷徙,最后定居于梁河地區。明洪武年間,大將沐英率兵征麓川(今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占領戶撒,設甲管轄,并留下部分軍隊駐守屯墾,戶撒地區的阿昌族人便向這批漢族士兵學習耕種水田、打制刀具及農具的技術。此后數百年間,阿昌族打制的鐵器聲名遠揚,尤以戶撒刀著稱于世,為附近傣、漢、景頗、德昂等各族人民所喜好,生產的長刀遠銷境內外。而另一方面,這個人口少小的族群,為了一份相對穩定、安寧的生活,歷史以來幾經抗爭,地區民族經濟貧弱。

    新中國成立后,阿昌族人的民族地位得到保護,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在國家民族政策的扶持下,阿昌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比過去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隨著脫貧攻堅的全面展開,2015年6月,省里明確由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對口幫扶德宏州阿昌族,實施整族幫扶、整鄉推進。8月,局里就派來了駐村幫扶工作隊,省煙草專賣局香料煙公司(公司位于保山市)生產部副部長郭帥是首批派駐戶撒鄉戶早村的工作隊長,且這一駐就是4年。

    說一口普通話的郭帥是河南人,2007年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畢業后,來到云南保山工作。地域上的從北到南,再到少小民族地區駐村幫扶,郭帥經歷了許多困難和不適。“剛來到這里的時候,最主要的困難是語言不通,與群眾溝通不易,后來,經過與群眾的不斷接觸,情況才慢慢好起來。”駐村幫扶4年,而今的郭帥,對于戶撒鄉、戶早村的情況已是如數家珍,土地、人口、產業、各家各戶的經濟情況,一一全在他的胸中。當他給康小德簡單的回答作補充的時候,康小德不時微笑看著他,對他的補充和介紹顯出贊同和謝意。而當他說起戶撒壩子的發展變化的時候,神情間洋溢出的是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這是一方漂亮、嚴整的院子,一間正屋帶東西兩房,正屋帶樓,西房掛廊,東屋是廚間,正屋莊重、清美的木質門面裝修格局里,彰顯出阿昌族傳統民居的特色。而放在4年以前,這間正屋還是一間當地最常見的老土基房。脫貧攻堅展開以后,按照扶持政策,康小德戶得到了6萬元的建房補助,以此為基礎,一家人艱苦努力,多方籌集,建起了現在這方新居。幾年來,在整個戶撒鄉,共有1299戶符合政策的群眾得到了相應的建房補助,全鄉共兌付建房補助資金6000多萬元,鄉村人居環境條件得到了整體的改進和提升。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長遠大計。過去,水稻和油菜是戶撒壩子的傳統農作物。扶貧工作隊來到村里,結合部門技術資源優勢和戶撒壩子光熱充足的自然地理優勢,在鞏固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引導村民們種植烤煙。2017年,康小德家種植烤煙14畝,畝均收益4000多元,一家人光烤煙一項收入就達到58000多元。在整個戶早村,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種有烤煙,在扎實的技術指導下,實現了“一畝煙脫貧一個人”的良好收益。同時,局里還切實加大對非煙產業的幫扶力度,因地制宜做好引導,擴大戶撒壩子的獼猴桃、生豬、稻田生態魚、荷蘭豆種植、草果、甜脆苞谷、油葵等產業規模,大力推進產品輸出,提升種養成果向經濟效益的轉化。2017年,康小德家種植的油葵共收入8000多元。壩子里葵花盛開時節,看花的游人紛至沓來,康小德在家里售賣阿昌族傳統特色美食過手米線,又得一項收入。

    從康小德家院子東屋北側的那扇后門出去,是家里的菜園子。在園子的圍墻外面,是一所嶄新、漂亮的學校,學校的鈴聲、孩子們的笑鬧聲隔著圍墻傳過來,如這春日的陽光一般清亮。我后來知道,這所由省煙草專賣局幫扶建設的小學名為幸福小學,于2015年9月啟動建設,2016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為全村100多名小學生提供了全新的良好學習環境。而若是稍微關注一下省煙草專賣局數年來的幫扶記錄,你會看到,這所漂亮的幸福小學,它只是眾多幫扶建設成果中的一項。“2016年12月,27條村內道路、8條村村道路通過驗收,投入使用;2017年3月,戶撒鄉43公里的環鄉幸福大道全線貫通投入使用,戶撒阿昌族群眾在嶄新的阿露窩羅廣場歡度阿露窩羅節;2017年4月,戶早村25個村民文化活動室向阿昌同胞開放;2017年8月,戶撒鄉曼捧村地方旅游接待休憩小站投入使用;2017年10月,戶撒民族中學教職工周轉房及標準化操場通過驗收;2017年11月,嶄新的戶撒鄉衛生院順利通過驗收……”幾年來,省煙草專賣局向幫扶地區投入了大量資金,以“政府主導、群眾主體、企業幫扶、社會參與”的幫扶機制,實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居保障、綜合推進”四大工程,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阿昌族地區群眾經濟收入、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提升。看著這一條條幫扶記錄,一項項幫扶成果,想起之前在山上路旁的觀景臺上看到的美麗的戶撒壩子,進村時走過的潔凈、寬暢的水泥硬化路面,村口那座上書“來細寨”的龍抱柱村門、門前兩側的白象雕塑,村路兩旁一院院青磚灰瓦金腰帶的阿昌民居,想著康小德以及3萬多阿昌族同胞,他們一定最能體味什么是“國家強,民族興”,最能懂得村中家家戶戶升掛著的那一面五星紅旗的莊嚴和分量。

    在戶撒當地,長久以來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佛祖欲覓地建造一方花園,當他到了戶撒壩子,發現這里百花爭艷、飛鳥成群、氣候宜人、民風淳厚,于是,決定把花園建在這里。美好的傳說里,傳達出的是世代生息于此的人們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和熱愛。如今,“佛祖的花園”、美麗的戶撒壩子已成為熱度逐年上升的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戶撒40多公里的“幸福大道”上,自2017年以來于每年的10月舉辦山地自行車賽和馬拉松賽事,更有稻田摸魚比賽贏得無數游客參與。

    在阿昌族的創世傳說里,遮帕麻和遮米麻是人類的始祖天公和地母。祭祀遮帕麻和遮米麻的阿露窩羅節是阿昌族人最隆重的古老節日。今天,德宏州將隴川、梁河兩地的阿露窩羅節時間統一在每年的3月20日左右。節日上,人們以莊嚴的儀式祭祀始祖、祈愿豐收、祝福美好生活。古老的遮帕麻和遮米麻如果有知,會欣慰地看到他們的曾經苦難的族群,正在一個好的時代里,走上這個民族長久以來所一直祈望的美好生活的道路。

    ……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m|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播放|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精品三级66在线播放| 黑人巨大精品播放|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野战|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社区 |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99视频全部免费精品全部四虎|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国产精品第100页|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电影网 | 国产对白精品刺激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99热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