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定力
在我剛開始寫作童話時,我對“世界是怎么開始的”充滿了強烈的興趣,因為我認為這個最初的源頭包含了最后的答案,并寫了《如果世界重新開始》《從前,有一只象》《我想養一只鴨子》《星星小時候》等幾篇詩和童話。蒙一位朋友喜歡,認為這是我的寫作疆域,但同時也成了我的局限。我感到驚訝,因為我才寫了幾篇,并正準備把它們形成一種相對系統的寫作。冷靜下來后,我提醒自己要有定力。
前些年我生過一場病,需要吃一些清淡的東西,所以常吃白粥。有一天,我邊吃白粥邊看手機上一張星空的照片,我突然覺得白粥和那些星星可能有一些關系,就盯著看了很久。慢慢地我有了一種感覺:那些星星是手中那碗白粥潑到天上、結果黏在天上,變成了滿天的星斗。我為這個發現激動不已。于是我不停尋思這個問題:是誰把這些白米粥弄到天上的呢?
這當然是胡思亂想。可是對于兒童文學來說,想象力是什么呢?我有一個簡單的說法:想象力就是有邏輯的胡思亂想。關于這“兒童創世”說,我幸運地找到了一些“證據”:一、滿天星斗看起來的確像一鍋粥,它們長得很相似,這個很重要;二、天上的北斗七星原是小男孩喝粥用的勺子,所以北斗星的原名應該叫勺子星;三、天上有個星座名叫天爐座,原是小男孩煮粥用的爐子;四、天上為何有一條銀河?它們是由被炸飛的粥水重新凝聚而成的,所以銀河的原名叫粥水河;五、科學家們認為宇宙起源于一場大爆炸,但科學家們似乎不知道為何會發生這場大爆炸,童話作家卻通過想象力,看見了這場大爆炸是因為一個小男孩煮粥時打瞌睡引起的。這樣,我為“重新創世”找到了一些“現實依據”。我去過一些學校,和孩子們分享這個想法,孩子們找出了更多的依據:黑洞就是這樣被炸出來的、雨就是小男孩被嚇哭的眼淚……
我為此感到開心。與其他創世神話不同的是,這個故事的創世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鬼斧神工,而是誕生于一個小男孩的無心過錯。我想以“兒童創世”系列表達這樣的觀念:“我偏愛孩子創造世界/勝過上帝創造世界/孩子是小小的上帝/上帝之間相互創造。”
近兩年,因為從事童詩教育,我注意到很多孩子寫詩,其實也是在重新解釋宇宙的起源和萬物的生成。我以前提出過一個觀點:童話是對世界的重新解釋和重新命名。并非是僅僅重新解釋一兩個詞語,而是在根本上重設人的生存依據,這是本體論和價值論上的問題,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過于巨大的難題。不過我很愿意把這主題當做自己其中的一個寫作疆域,希望自己有定力,能持續、深入、系統地思考,因為最初的源頭包含了最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