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畫,與美,與愛之故事 ——讀童詩集《夢想在喀納斯的湖里》
一部以喀納斯湖為主要抒情對象的兒童詩集《夢想在喀納斯的湖里》,從遙遠的新疆來到了我所生活的煙雨江南。我的心情,也在朦朧煙雨中隨之激動。這激動源于我知道詩集背后的不少故事。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文學快速發展的美好年代,當時興起的文學熱潮,激起無數青年想當作家、想當詩人的夢。而詩人裴郁平的夢想,恰好產生于此時。那時,我有幸走入文學院,接受了正規的文學寫作教育。而詩人裴郁平,卻在尋師訪友,在追求寫詩的路上艱難跋涉。
談及那年,得知我們曾同在一個城市做著成名成家的美夢,雖從未謀面,卻有了很強的認同感,我們同為20世紀60年代生人,都是在中國文學最興盛的時候,成為了文學的愛好者。現在他仍在寫詩,通過網絡,我們每天都在聊詩。他寫,我看。每天,他都有新詩出現,他的高產令我驚訝。好像那些詩就是小溪中的朵朵浪花,一掬手,就會躍上來。我開始鼓勵他投稿,并多次推薦,還在我主編的雜志發了幾首。很快,他的詩作陸續見報,也越來越有影響。恍然間,半年的時間匆匆而過,有一天他告訴我即將出版詩集的消息。得知這個消息,我和他一樣興奮、激動。因為我相信,出一本詩集,是每個詩人從寫詩的那天開始就有的愿望。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快餐文化盛行,紙媒閱讀也遇到了瓶頸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版一本詩集,背后有著太多辛勞和汗水。幸運的是,詩集《夢想在喀納斯的湖里》很快就和我見面了。隨后,詩人裴郁平又告訴我,這本詩集獲得了2019年十佳華語詩集獎,是獲獎詩集中唯一的兒童詩集。這本書頓時在我的手里有了一種沉甸甸的感覺,那是榮譽背后的艱辛。
詩集后面的故事,通過和作者之間長時間的交流,我知道的更多。或許這些故事比詩集本身更讓我感慨,這里有詩人一路行走的艱難,有不被世人理解的痛苦,有失敗后的沮喪。詩人在喀納斯湖的美景里,在母親殷殷目光的期待下,篤定地走了下去,找到屬于自己的遠方,踏上了一條實現理想的道路。裴郁平的詩歌語言靈動,想象奇特。在這本詩集里,我們看到了一幅幅美麗的新疆畫面,看到了博大的母愛在徐徐呈現。新疆的美景、母親的愛、詩人對生命和自然的贊美,都會讓你讀得不忍放下。它們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詩與畫、詩與美、詩與母愛的純美故事。
在喀納斯湖,你會看到冬雪的淚水、春風的雨滴、湖水里的魚兒擺出的美麗隊形。在布爾津的白樺林,你會看到媽媽喜愛的土房子、玩耍嬉戲的野鴿子、站在雪野里的野兔子,就像是童話里的世界。在阿爾泰山的早晨,你會看到山雀在抖著翅膀,野鴿子對著紅嘴鳥叫,松鼠甩著大尾巴跳躍,牧羊犬在山間奔跑。在額爾齊斯河畔,你會聽到清澈的河水潺潺作響,在夜色里玩耍的兩只小狐貍在夏風里尋找著狐貍媽媽。這些景致疊成一幅幅美麗的新疆風景畫。
還有一些詩,飽含了詩人對母親的愛與懷念:
媽媽用柔軟的手指
點醒了睡夢里的我
孩子,你笑什么
媽媽正坐在陽光下
眼睛里閃動著對我的期盼……
媽媽柔美的目光
讓搖搖晃晃的我學會了奔跑
沿著長大的視野
尋找故事里的風景
成了我的夢想……
在夢里
我變成一只小山羊
跟著去冬牧場的媽媽
一路上,聽秋風唱著草原的歌
夢里的媽媽
給我做了一個搖籃……
站在母親的墓碑前
雪房子就住在了眼睛里
母親在雪野里模糊
阿爾泰是山,是城
它是母親的家……
兒童詩是美好的,兒童詩的世界掛滿了鮮花和禮物,掛滿了微笑和祝福,掛滿了春天和秋天的美麗風景,掛滿了白雪覆蓋的童話城堡,它會成為孩子們最愛的閱讀文本。誠然,童年是短暫的,孩子終有一天會變為成人,正如詩人筆下的《童年遠去》所寫的那樣:“長大是一個煩惱的事情/這個春天和下一個春天/童話也走得越來越遠”。雖然童年會遠去,但詩歌永在,文字仍有朝氣,有熱望。它會讓我們一如既往地熱愛下去,讓文字的美好成為我們生活中最溫暖的陽光。讓我們坐下來,迎著窗外暖陽,靜靜地讀一首詩,在詩里領會文字之美,閱讀之美,來一次心靈上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