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啦啦太空西游記》系列:一切科技皆出于愛
海小槍槍所著的“海啦啦太空西游記系列”童書,是針對童年期兒童的“軟科幻”文學,適讀年齡段約在六七歲到十二三歲之間。中國的少兒科幻自葉永烈在1980年提出倡議以來,經歷了21世紀初的兒童文學與科幻文學歸屬之爭,目下形成了蓬勃發展的趨勢。海啦啦的系列故事為中國少兒“軟科幻”文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式,將少年的自身成長與科技探索相結合,通過簡單的人物設置與精彩的故事結構,有效地豐富了少兒科幻的畫廊。
銀河歷2519年,一個叫海啦啦的少年,從西昌邛海出發,踏入茫茫未知之地,開啟了一段險象環生的歷險。貫穿故事的主線是海啦啦尋找自己的母親彩虹公主的過程,但這趟旅程不光是冒險和成長之地,更是超越與新生之所,旅程的最終站是“自我”。
母親是帶給海啦啦生命的人,尋母就意味著追溯自我的起源,因此尋找母親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尋找的過程。因為“自我”得自于母體,有著母體的基因和烙印,這種敘事模式呈現在故事中,主要體現在海啦啦在旅途中的感悟與成長。當他體驗了挫折與勝利,收獲了失意與榮耀后,由衷地意識到,其實母親一直都在自己身邊:“火槍兔的身體里凝聚著你點點滴滴的智慧,所以他總是那么優秀能干。而我,也一定繼承了你骨子里的正直與善良吧!”故事中的母親其實象征著主人公海啦啦內心深處的一個希望、一個“遙遠”的夢,而找到“媽媽”就意味著找到了那個更好的“自我”,尋母的完成也預示著自我找尋的完成。
海啦啦出場時只有10歲,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兒童。待到他得知母親彩虹公主的下落時,便和火槍兔一起盜取了爸爸哈里博士的飛船“蒼穹之翼”,這是故事的轉折點。從這時開始,海啦啦從原先依賴和崇拜父親的懵懂兒童,成長為渴望獨當一面的少年。接著,在第4個故事中,當火槍兔意外找到了“媽媽”駐留在其程序中的影像時,“媽媽”勸說他們放棄:“傻孩子,你總不會只想活在虛幻當中吧!”這雖是她對火槍兔說的話,但也是對海啦啦說的,說明此時的海啦啦對長久以來的目標開始了思考。也正是在這個故事的尾聲,哈里博士對海啦啦說:“我從你的身上看到了一個成熟少年該有的善良、智慧、堅毅和勇敢,這樣的品質比什么都可貴。”海啦啦由此得到了來自父親和母親的雙重肯定,這也標志著他正式成為一個少年。這時的海啦啦即將迎來他的12歲。如果將宇宙視為一個母體,那么到達貝斯星球就象征著少年海啦啦的正式誕生。我們相信,在海啦啦和火槍兔經歷幾番艱難和波折后,一定能夠收獲自我的成長。
在文學作品中,創作者經常借由配角來襯托主角,配角有時可視為主角“自我”人格的分身,某些在主角身上不方便出現的言行會被安插在配角身上。在海啦啦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3個分身的形象。
其一是和海啦啦并肩作戰互相扶持的火槍兔,他代表著海啦啦人格中“活潑沖動”的一面。這個帶著火槍的智能兔子是由彩虹公主“創造”的,與海啦啦的生日也在同一天。并且創作者有意忽略了火槍兔的“機械”屬性,而將之不斷“人性化”。在《奇妙的蟲洞》一節中,讀者們得知火槍兔的體重為35公斤左右,這剛好是一個十來歲小男孩的體重。更令人詫異的是,不同于機器人保姆朵拉那樣的“金屬垃圾”,“火槍兔體內的程序會自動升級,還時不時冒出一些秘密”,這種升級功能不正是人類所有的嗎?
除了火槍兔外,星達客也可視為海啦啦的分身,他象征著海啦啦性格中睿智與冷靜的一面。星達客是一位宇宙神探,但他與海啦啦一樣,都在拼命尋找。星達客原本所在的星球毀滅了,他也不幸失憶了,“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誰,我來自哪片土地,哪個星球,父母是誰,年齡多大”。記憶是我們確定自己存在的依據,失憶的星達客也失去了“自我”。相信在之后的故事中,找尋到記憶的星達客也能迎來全新的發展。
最后一位隱藏的海啦啦的化身,正是文中的父親哈里博士。海啦啦強烈的尋母意愿,歸根結底出自于哈里的尋妻意愿。海啦啦在翻閱父親的宇航日記時,發現哈里年輕時也曾體驗過寂寞,經歷過失敗,否定過自己。這也剛好是海啦啦和火槍兔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與迷茫,在海啦啦看日記的過程中,創作者其實將父子倆成長的軌跡合一了。盡管這位父親看似冷酷,但是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孩子的旅程,并多次出手相助。他象征著海啦啦性格中堅毅而又勇敢的一面。用心去呵護,放手去成長。正是哈里的第一次放手才成就了海啦啦后續的成長。
從火槍兔到星達客再到哈里博士,似乎暗示著海啦啦成長過程中的3個階段,起初青澀懵懂,對未來有著堅定的目標,之后陷入困惑與迷惘,然而終究還是憑借著內心的堅持完成理想,實現自我價值。
那么,為何故事以海啦啦作為主角呢?這就涉及了這個系列故事的宗旨。海啦啦對于母親的思念和愛是這趟旅程的觸發點,因此,愛才是這個故事的核心。從母子之間的親人之愛,再到民族、國家乃至宇宙之間的大愛,即是和平。故事中的科技只不過是和平與愛的外衣,所以我們看到愛一次次地戰勝了科技。奇奇諾所在的哈維星球雖然科技水平不高,但居民和睦,千年不曾有過戰爭。生物學家唐吉博士的π射線未能帶來科技的騰飛,只是將哈維星球變成了一個荒蕪的衰敗之所。不論是太空旅館、π射線、蟲洞技術,還是基因武器,都抵不過愛與信念的力量。整個系列貫穿始終的是哈里博士寫的一首歌,這象征著不論是罪惡與黑暗、榮譽與花環,最終都是為了“描繪生命動人的詩篇”。
科技的發展并非是創作者的主要意圖,正如拉達澤宇航學院的校訓中所寫的那樣:“宇航的使命是拯救宇宙的苦難,是守護宇宙的安寧,是傳播宇宙的友誼,是耕耘宇宙的幸福!”所有的科技,最終都是為了人類的和平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