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花開人世夢》
作者:許麗晴 朱慧敏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ISBN:9787521204698
石上偈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閱讀】
石上偈(jì)①/無材可去補蒼天②,枉入紅塵若許年③。此系身前身后事④,倩(qiàn)誰記去作奇傳⑤?
【注釋】
①石上偈:《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作者借“女媧補天”的神話,交待了本書的緣起。有個空空道人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見有一塊頑石,上面敘有它被攜入紅塵后的經歷見聞。后面又有一偈,便是這首七言絕句。偈,佛教梵語“偈陀”的略稱,指佛經中的唱詞,有歌頌的意思。
②“無材”句:傳說遠古時候,天塌地陷,女媧氏煉五色石把蒼天修補起來。有一塊石頭因無才補天,被女媧氏遺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此石頭“幻形入世”后又回到原處。
③“枉入”句:枉入,白白地進入。紅塵,佛教等稱人世間為“紅塵”。若許年,許多年。
④“此系”句:這是石頭身前身后所經歷的故事。
⑤“倩誰”句:倩,借助,請人代為做事。奇傳,當作奇聞去流傳。
【譯文】
我沒有能力參與補天被遺棄,白白地來到人世間這么多年。這里記載著我生前身后的經歷,請哪位將它抄了去作傳奇向世人傳播?
【鑒賞】
開卷第一回序詩,作者曹雪芹假借女媧氏補天的神話傳說,編制了“石頭”故事,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時,有一塊石頭沒有能力參與補天,便被遺棄在女媧氏煉石的地方——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后,靈性已通”,“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相助,“幻形入世”,化為通靈寶玉,隨著賈寶玉的投生,來到人世,“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之后,仍化作石頭,回歸到青埂峰下。空空道人經過此地,看見石頭上刻的詩和陳述此石“墮落之鄉、投胎之處,以及家庭瑣事、閨閣閑情、詩詞謎語”一段故事。“空空道人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你自己說來,有些趣味,故鐫寫在此,意欲聞世傳奇。’”后來作者“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編寫了《紅樓夢》此書,也就有了全書第一首《石上偈》詩。
“無材可去補蒼天”,貌似自慚,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是作者對自己生不逢時,無法實現抱負發自肺腑的強烈感慨。由于作者的才能與當時社會需求不相適應以及家庭巨變,對自己無法去彌補“蒼天”深感惋惜而發出了“枉入紅塵若許年”的哀唱。詩前兩句圍繞“補天”,以石頭自喻,呈現出作者不肯隨波逐流,總想憑自己的才能實現人生的社會價值。詩后兩句圍繞“自傳”,“此系身前身后事”,“身前事”指石頭因無才補天,被女媧氏遺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身后事”指石頭白白地入了人世間的經歷。“倩誰記去作奇傳?”作者借之筆,托之石,用自己親身歷經“石頭紅塵走一遭”的故事,創作了這部曠世巨著《紅樓夢》。全詩語言淺顯,寓意深遠。
自題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閱讀】
自題一絕①/滿紙荒唐言②,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③?
【注釋】
①自題一絕(自題《石頭記》):這首五言絕句是《紅樓夢》全書唯一以作者口吻出現的一首詩。絕句,有五絕和七絕。格律詩在句數、字數、平仄、對仗、用韻等處都有比較嚴格的格律規定,主要包括律詩和絕句兩種。律詩有五律、七律、排律。絕句是格律詩中最小的一種,也稱律絕,每首只有四句,分為五言和七言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此首是五言絕句。
②“滿紙”句:滿紙,指《紅樓夢》全書。荒唐言,指《紅樓夢》全書的內容說的是沒有根據的話。這是作者有意說的反話。
③“都云”二句:都云,都說。癡,不聰慧、呆呆的;癡情。解,懂得。
【譯文】
書中看起來好像從頭到尾都是荒唐的言語,其實字字句句浸透著我心酸的眼淚。大家都說我太過癡情,可又有誰能真正懂得我在書中所表達的意味?
【鑒賞】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中說,空空道人把《石頭記》從頭到尾抄錄下來,并將《石頭記》改名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鑒》,后曹雪芹本人“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并題了上述絕句。
此詩首句中的“荒唐言”三字內涵豐富深刻。荒唐緣起:“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荒唐情節:太虛幻境,風月寶鑒;荒唐故事:荒唐夙孽,冤債難償。“荒唐言”又用“假語”寫出作者“滿紙荒唐言”的辛酸苦衷與無奈。詩中所謂的“荒唐言”其實并不荒唐,在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讀書,做官,關心仕途經濟,方被視為人生的正道。而書中主人公賈寶玉所追求的人生價值觀,體現在他一言一行都蘊含著真情,關心同情女性的悲慘命運,對人類內心樸素真摯情感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對女性的尊重,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賈寶玉思想和行為被絕大多數人看作是“另類”,有很大的顛覆性。“一把辛酸淚”既表示作者對大觀園眾多女子的同情,也表示作者為創作《紅樓夢》所付出的艱辛。作者創作此書時已從世家公子淪為“蓬牖茅椽,繩床瓦灶”的落魄書生,在這樣悲苦惡劣的環境下完成這部曠世杰作。而后二句“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主要反映了作者創作《紅樓夢》不為世人理解,但他依然“執迷不悟”,“癡心不改”,抱著認真執著的態度,創作了這部“荒唐”巨著。其實在作者看來,真正荒唐的不是《紅樓夢》,也不是賈寶玉,而是當時不合情理、有悖人性的社會生活形態及現狀。
太虛幻境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閱讀】
太虛幻境①對聯/假②作真時真亦假,無③為有處有還無。
【注釋】
①太虛幻境:《紅樓夢》作者虛構天國里的女兒仙境,警幻仙子司主,它位于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放春山遣香洞,以夢境的形式向甄士隱、賈寶玉二位有緣人顯現。
②假:不真實。
③無:沒有。
【譯文】
當假的被當作真實的時候,真實的也就成了假的。當沒有被當作有的時候,有也就成了沒有。
【鑒賞】
太虛幻境對聯是《紅樓夢》全書僅有兩次出現的一副對聯,分別在第一回和第五回。第一回:“一日炎夏永晝,士隱于書房閑坐,手倦拋書,伏幾盹睡,不覺朦朧中走至一處,不辨是何地方。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那僧便說已到幻境”,“和那道人竟過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大書四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副對聯,就是上面所說的對聯。第五回:“一時寶玉倦怠,欲睡中覺”,“那寶玉才合上眼,便恍恍惚惚的睡去”。“竟隨了仙姑到了一個所在,忽見前面有一座石牌橫建,上書‘太虛幻境’四個大字”,兩邊也是這副對聯。無論是第一回的甄士隱還是第五回的賈寶玉在夢境中看到的這幅對聯,作者真實目的是通過藝術創作,以假求真,真中有假,“真事隱”,“假語存”,以示辨別“真”與“假”,“有”與“無”。要深刻領會字里行間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圖,如書中寫的甄士隱、賈雨村;甄府、賈府;賈寶玉、甄寶玉,等等。作者這樣表述,一方面是巧妙運用寫作技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逃避當時的文字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