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相愛一家人
一
3月7日,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
屋外,“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屋內,慶祝“三八”婦女節的小小活動正在進行。
《相親相愛一家人》《好人一生平安》……節目一個接一個,笑語歡聲不斷。
半個小時眨眼間過去。最后一個節目——醫護人員把一杯杯香氣四溢的奶茶和禮物遞到女患者手中。這禮物都是醫護人員平時舍不得吃、舍不得用而攢下的。許多人流下激動的眼淚。
一位即將出院的女患者,緊緊握著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陳暉的手說,我們從沒想到會在方艙醫院過婦女節,真是太難忘了!大家會永遠記住這個節日,記住新疆,記住美麗大方熱情細心的你們。謝謝你們!
這是我們的緣分。領隊陳暉感慨,十年來,全國十九省市對口援助新疆,無數援疆干部為建設新疆付出了太多太多,其中就有湖北人、武漢人,這次是輪到我們“報恩”來了。
“陳媽媽,來,我們一起拍照。”醫療隊里,隊員們都叫陳暉為“陳媽媽”。
“我們一起喊:我們都是石榴籽。”
伴隨相機的“咔嚓”聲,這感人的一幕永遠定格在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
為了這次慶祝活動,醫療隊提前十多天就開始籌備。隊里的宣傳員巴哈古麗·托勒恒負責方案設計。還記得2月12日在方艙醫院跳舞的哈薩克族姑娘嗎?就是她。一曲《黑走馬》紅遍全國。
從2月7日開始,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已在方艙醫院連續作戰一個月。這支隊伍由來自烏魯木齊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拉瑪依市、吐魯番市醫療機構的一百零二人組成,包括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回族五個民族,是一個真正的民族大團結醫療隊。
隊員們說得最多的話是,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二
張玉梅,中共黨員,1975年出生。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呼吸科護士長。
2月4日凌晨4點,睡夢中的張玉梅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叫醒。她拿起手機一看,是護理部總護士長。
“張護士長,請你馬上通知你們科護士,你們科有一個支援武漢的名額,請大家自愿報名。”
“我報名。”張玉梅立刻說。
手機那頭停頓了一會兒,又問:“你再考慮考慮?你和你愛人二十幾年分居兩地,聚少離多。聽說你愛人去年6月才回來,你們兩口子團聚不容易。”
“謝謝您的關心!我考慮好了。”張玉梅回答得斬釘截鐵。
放下電話,張玉梅就起來收拾行裝。愛人也起來幫她一起整理,并問她,“不打算通知科室其他人了嗎?”
“我們科的情況我最清楚,三個懷孕的,三人探親回不來,還有四個人孩子太小。我是護士長,又是我們科唯一的黨員。這個時候我得站出來。”
姑麗扎爾努爾·艾爾肯,1986年出生。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護士長。
2月4日上午10點半,正在上班的姑麗扎爾努爾·艾爾肯接到馳援武漢的報名通知,立即報了名。11點半前往機場。沒帶任何行李,甚至沒來得及拿身份證。路上,她打電話告知愛人。愛人有些驚愕:“你咋不提前告訴我?”
“對不起,實在來不及。我是共產黨員,是護士長,又有重癥監護經驗。你知道,喀什這些年在全國人民的援助下,變化太大了。武漢人民也在支援新疆。現在輪到我們去支援武漢了,我要讓武漢人民感受到新疆人民的愛。”
“我為你驕傲!我會在家帶好孩子的。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我等著你平安歸來!”愛人對姑麗扎爾努爾說。
姑麗扎爾努爾后來才知道,醫院報名支援武漢的有一百多人,院方初步篩選了二十人,最后確定派出十五人馳援武漢。她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巴依爾·杜古爾加甫,1983年出生。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護士。
“媽媽,有個地方叫武漢是不是?”巴依爾的兒子依仁慶舉著手機問,“媽媽,手機里說,那個地方的人生病了。你不是治病的人嗎?你去幫他們治治。”
“如果需要媽媽,媽媽一定去。媽媽走了,你不想媽媽嗎?”巴依爾問兒子。
“想呀!我每天寫一個數字,寫到30媽媽就回來了。媽媽,我能不能直接寫30,你就回來呀?”
“不行,要一個一個地寫。”巴依爾抱起六歲的兒子親了又親。
2月4日凌晨,醫院通知報名馳援武漢。巴依爾直接給護理部主任發去微信:我要去武漢!兩個小時后,巴依爾接到馳援武漢的通知。
巴哈古麗·托勒恒,1985年出生,自治區維吾爾醫醫院黨政辦副主任。
2月4日中午,自治區維吾爾醫醫院黨委書記陳暉把巴哈古麗·托勒恒叫到辦公室:“古麗,聽說你1月28日就寫了請戰書。這次愿不愿意跟我去武漢?我需要一名負責聯絡宣傳的副領隊。”
“愿意,太愿意了!我爸爸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部隊服役,他們的部隊就在武漢。小時候常常聽爸爸說起武漢。”
“這個病的傳染性很高,你怕不怕?”
“不怕。我們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現在武漢有疫情,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好,就這么定了,半個小時后跟我出發。”
……
2月4日,上百人的團隊以最快的速度集結完畢,朝著武漢的方向前進!
三
醫療隊負責的是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C區護理工作和兩千多名醫護人員入口通道。2月7日醫療隊進入方艙醫院,安裝電腦,準備物資,鋪好病床,準備病歷,貼床號……迅速完成前期籌備工作。
2月9日,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接收第一批患者。盡管C區收的都是輕癥患者,但有的患者心里牽掛在其他醫院的親人,晚上睡不著,唉聲嘆氣。
隊員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當天晚上,領隊陳暉就召集會議研究對策:上下午固定時段,黨員帶頭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領著患者唱歌、跳舞、練八段錦。有些少數民族隊員的名字太長,患者記不住,年輕的醫療隊員就在防護服上寫上自己起的幽默“綽號”,逗得患者哈哈大笑,讓患者緊張的情緒得到舒緩,也喚起他們對新疆的熱愛和向往。
隊員們每天的工作內容細碎繁雜——給病人定時測體溫、量血壓、測量氧飽和度、發藥、抽血、取咽拭子、搬運分發物資……患者遇到各種生活問題,飯涼了,水沒了,晾衣服找不到地方,也都來找他們。隊員們馬不停蹄地給患者送去溫暖。在隊員們的細心護理下,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艙。他們發來一封封感謝信。
領隊陳暉曾長期在基層工作,能說一口流利的維吾爾語。這次,年過半百的她臨危受命。來到武漢后,她像媽媽一樣關懷著每一位隊員。她細心地記下2、3月份過生日的隊員名字。來自和田的楊娜娜是隊員里第一個在武漢過生日的。楊娜娜怎么都沒想到,隊里為她準備了蛋糕和禮物。吹蠟燭時,楊娜娜許了三個愿——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希望患者早日康復,希望隊員們早點回家。目前,已有十二位隊員在武漢度過了難忘的生日。
隊員們親切地稱陳暉為“陳媽媽”,陳暉卻總說,是我們的隊員太好了。剛來時,許多隊員不適應武漢的氣候,身上起了濕疹,但大家都扛著。“其實我很心疼。我最大的責任就是完成任務后,把他們健健康康地帶回新疆。”陳暉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醫療隊身后,還有一支默默服務的新疆后援隊。由褚雅琴、梁子建組織志愿者,冒著被傳染的風險采購、運送物資,一批批醫療、生活物資和辦公用品,被及時地送抵新疆醫療隊。隊員們說,后援隊想得真是太周到了,大到洗衣機、打印機、防護服,小到護目鏡、口罩、衛生巾、紙尿褲、指甲刀,全部準備齊全。在武漢開飯館的新疆老板,還給隊員們送來抓飯、炒面和馕。
3月7日下午,隨著最后一位患者出艙,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患者清零,并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安全生產零事故、進駐人員零投訴、治愈人員零復發“五個零”。新疆護理隊(方艙)獲評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在武漢打了一場漂亮的抗疫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