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傾情描繪中國工業新征程
核心閱讀
近年來報告文學創作與時俱進,創作者以敏銳的時代感瞭望全景,積極把握新的典型形象,作品呈現出鮮明的時代性
注重作品選題典型性、注重在現實與歷史交織中書寫對象、準確把握作品價值取向,是優秀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創作的經驗
優秀工業題材報告文學是專業性、時代性和文學性的有機融合,要注意遵循文學寫作基本規律,即注重人物塑造和敘事結構
進入21世紀,中國工業迅速崛起,取得輝煌成就。報告文學作家熱切關注中國工業文明的飛躍,工業題材報告文學作品數量持續增長。新時代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將專業性、時代性和文學性有機融合,講述中國制造的精彩故事,展現中國創造的磅礴力量和改革創新的中國精神,成為近年現實題材文學創作一個亮點。
時代向前邁進,助推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創作
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創作的升溫,離不開中國工業大步向前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世界工業大國的中國正在向工業強國邁進。在多種文學體裁中,有“時代文體”之稱的報告文學具有更真實、更快速、更生動反映重大現實題材的文體優勢。題材之重大與文體之優長相得益彰,共同托舉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創作。
一批知名作家積極投身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創作,發揮引領作用。曾創作報告文學《部長與國家》,塑造老一代石油人形象并獲魯迅文學獎的何建明,進一步拓展石油題材,創作出“大慶60年紀事”《石油圣城》。早先關注鋼鐵工業、創作鋼鐵題材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的李春雷,最新推出《北汽時代》,繼續敘寫跌宕起伏、豪邁開新的中國創業故事。
近年來主題出版和主題寫作計劃重點關注、扶持報告文學創作,如工信部、中國作協等組織的“中國工業文學作品大賽”已連續舉辦兩屆。其中,報告文學領域表現突出,涌現出一批優秀作品,一批有潛力的作家脫穎而出。《鯤鵬起兮——大型運輸機運20研制紀實》《大機車》《祖國至上——戰略科學家黃大年“飛行記錄”》《國家記憶——揭秘“中國核武器”》《筑夢九天——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紀實》《國家責任》等獲獎作品,著力謳歌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彰顯中國工業競爭力,抒發對工業強國夢的美好憧憬。
全景式把握,別開生面地講述奮斗創新故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結構發生巨變,新型工業業態大量涌現,突破以往工業格局。不拘囿于傳統新聞通訊式寫法,也不僅僅表現傳統產業工人形象,近年來報告文學創作與時俱進,創作者以敏銳的時代感瞭望全景,積極把握新的典型形象,作品呈現鮮明時代特色。
報告文學具有非虛構性文體屬性,題材的選擇對作品價值高下具有重要意義。作品價值的實現有賴于作者對寫作材料的挖掘能力、組織能力以及正確把握價值取向的能力。一批優秀報告文學作家通過不懈努力取得一定成績,有一些經驗值得總結。
注重作品選題典型性。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寫作既具有行業性、專業性,又具有時代特征。這就要求報告文學作家把握現代工業發展大勢,選取最具時代特色、最具典型意義的領域作為寫作對象。當前,除關注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等傳統工業,作家們將更多目光聚焦于世界科技前沿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機械、新交通和重大工程等現代高新工業,書寫高鐵、航天、大飛機、機器人、無人機、可燃冰、碳纖維、超級計算機、智能汽車等領域,如陳南輝的《國家名片》、王雄的《中國速度》、王鴻鵬和馬娜的《中國機器人》、李青松的《智慧之翼》、陳新的《C919,飛向藍天》等,為讀者呈現多姿多彩的當代工業前沿景象。
注重在現實與歷史交織中書寫對象。工業發展水平關系國家整體實力,行業和企業歷史往往是中國現代化歷程縮影。一些報告文學作家有意識地將寫作對象置于歷史發展坐標中,全面觀照、立體透視,避免平面單薄,作品更見厚重。鶴蜚的《大機車》采用史傳式結構,敘寫大連機車車輛公司百余年的進取與榮光。李春雷的《北汽時代》以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北汽負重開新的奮進史為主線,以“北汽老照片”為副線,插敘北汽創業時期的光影記憶。這些作品既有現實品格又有歷史韻味,厚重耐讀。
準確把握作品價值取向。報告文學寫作要處理好企業、行業和時代大局關系,要從一個企業、一個行業寫出時代精神。周建新的《騰籠換鳥》聚焦中國首家央企子公司破產重組,道出“雞蛋從里面沖破是重生”的啟示,激勵中國企業和企業家不懼挑戰、勇于擔當。周桐淦創作《常州進行曲》啟示我們,不斷追求卓越,由“制造”到“智造”航行中必須不懼風浪。
身入情入心入,展現中國工業光榮與夢想
“多工業,少文學”,是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創作易出現的問題。“工業”是寫作素材,“文學”是本質屬性,優秀工業題材報告文學是專業性、時代性和文學性的有機融合。文學性不僅指語言考究,更重要的是遵循文學寫作基本規律,即注重人物塑造、注重敘事結構。
文學是人學,報告文學要在事中見人,寫活人物形象、寫出人物精神。報告文學對人物的塑造和表現有其特殊性,不像小說可以通過虛構對人物進行性格化、典型化塑造,報告文學中的人物是非虛構的,作者對原型人物身入、情入、心入的理解深度、把握程度,將直接影響作品人物塑造水準的高下,直接決定能否創造出真實而獨特的“這一個”。
近年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在寫人、寫人的精神方面取得不俗成績。一類作品如《國家責任》《“民企”國魂》《通往工匠之路有多長》,以人物為主角,致力于挖掘主人公的人生行旅、心路歷程,將人物與其所處時代相結合,寫出人物事業的時代高度和精神高度?!锻ㄍそ持酚卸嚅L》塑造央企楷模形象,通過“這一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還有一類作品如《中國核奇跡》《大橋》,以工程技術為“主角”,涉及人物眾多。這類作品容易寫成“見事不見人”的行業發展史,但創作者們都以嫻熟的文學技巧將群像巧妙地編織進去。這兩類優秀作品都能夠深入挖掘真實故事,發現人物品格與時代精神交匯點,表現人們追求夢想、不懈進取、實業報國的精神,充滿文學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報告文學文學性還體現在故事講述的藝術。工業領域尤其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很強專業性,如果處理不好,容易造成寫作和閱讀障礙。這就需要創作者根據客觀實際和寫作需要,對原材料進行消化取舍和結構化處理,突出作品藝術表現力。陳新的《C919,飛向藍天》講述“制造中國人自己的飛機”夢想成真的艱辛歷程。開篇推出一位老人熱淚盈眶的特寫鏡頭,結尾處補敘這位老人身著正裝,飽含真情地演奏小提琴曲《我愛你,中國》。這種藝術化敘事以寫實為基礎,生發出人物豐富細膩的情感,讀來別有滋味。報告文學作家需在非虛構敘事的故事性和豐富性上持續開拓,讓工業題材報告文學更加可親可讀。
中國工業發展日新月異,呼喚報告文學作家與時俱進、深入追蹤,傾情描繪工業前進步伐,展現中國工業光榮與夢想,以文學精品譜寫新時代工業文明新篇章。
(作者單位:《東吳學術》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