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推動浙江網絡文學新發展
2019年是中國網絡文學的一個新的起點。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迎來五周年,《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頒布,將網絡文藝工作納入黨內法規,網絡文學向新的維度和高度邁進,這既是廣大網絡作家新的使命,更是廣大網絡文學組織以及組織工作者新的擔當。至2019年,浙江網絡文學組織工作已滿6年,在探索中不斷前進,在服務中不斷創新,在中國作協的指導下,也迎來了轉型升級、拓展平臺的新契機。
一
經過6年探索,浙江新文學群體工作逐漸發展出“多抓手”,形成了全省統籌、各級聯動的體系,組織工作覆蓋面從領軍作家拓展到潛力青年網絡作家。一項工程:“網絡文學引導工程”;一個體系:以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為核心,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體系,目前基本形成了全省全覆蓋;一個中心:根據群團改革要求,省作協設立網絡文學中心,便于對接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及時落實相關要求、開展工作;一個內設機構:省作協新文學群體委員會,該委員會于2018年10月浙江省作協換屆時成立,面向新文學群體開展專業評審、省作協入會資質審核等工作;三個平臺:中國作協、省作協、杭州市文聯與濱江區合作,四級聯動,建立“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中國網絡作家村”和“中國網絡文學周”。
憑借7個抓手,推動6項服務體系進一步發揮作用:
通過網絡文學作品評價機制引導創作。繼續開展網絡文學雙年獎,探索網絡文學作品科學評價機制,努力評出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相統一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品。2019年11月開展了第三屆網絡文學雙年獎頒獎活動,共25部作品獲獎。開展網絡文學作品研討、編輯出版《華語網絡文學研究雜志》,目前共出版5期。出臺《浙江省網絡作協優秀作品扶持獎勵辦法》,持續扶持優秀原創作品尤其是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開展“紅色芳華——革命歷史題材網絡文學創作計劃”,目前共扶持原創作品47部,其中2019年共扶持12部作品。
通過網絡作家深入生活機制,引導網絡作家發展。目前已開展“紅色故土行”、“進邊防軍營”、“重走紅軍路”、“下海島進軍營”、“江韻鄉愁”、“穿越歷史”、“瓷心劍膽”、“傳墾荒精神、揚和合文化”等11期主題體驗活動,共有200余人參與活動。引導網絡作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創作正能量作品。
通過網絡作家榮譽機制,提升網絡作家社會責任感。主動與團省委、統戰部聯系,推薦優秀網絡作家加入各級青聯組織和知聯會,推薦網絡作家成為省委統戰部重點聯系人選,推薦網絡作家申報浙江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五個一批”人才等。
通過網絡作家素質提升機制,促進網絡作家轉型升級。將網絡作家納入浙江省青年文學人才培養“新荷計劃”,與其他青年作家一同享受扶持政策;開設網絡作家培訓班,組織網絡作家參加培訓;推薦網絡作家參加中國作協、中國文聯、統戰部、共青團的學習培訓,僅2019年就有300人次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活動。
通過網絡作家暖心服務機制,為網絡作家發展保駕護航。開展網絡作家職稱評定;組織網絡作家體檢;調研產業政策;聘請法律顧問為會員提供版權法律咨詢、權益維護等服務;邀請律師為網絡作家培訓班授課,普及法律知識,提升網絡作家權益保護意識。在維權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由專業律師團隊起草《網絡文學著作權保護百問百答手冊》,目前已完成初稿。
通過網絡文學資源整合機制,搭建高端平臺。聯合中國作協、杭州文聯、濱江區政府共同打造“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中國網絡作家村”,創辦“中國網絡文學周”。建立了全國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理論研究平臺、信息發布平臺、作家交流平臺、產業轉化平臺。“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聘請10位全國頂尖網絡文學領域學者為特約專家、15位全國知名作家為特約作家。“中國網絡作家村”落成至今已吸納村民199位。依托作家村網絡文學的集聚力,周邊數字產業鏈應運而生,已有8家動漫影視游戲企業在作家村“神仙居”周邊自發式集聚。作家村已成為網絡作家互動交流、作品創作、項目孵化的平臺,也成為新的社會階層統戰工作實踐創新的平臺。中國網絡文學周活動已成為中國網絡文學規格高、人數多、影響大的品牌活動,產生了廣泛影響。
二
搭建網絡文學傳播交流高端平臺。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周活動。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周”以“守正道 創新局 出精品”為主題,于2019年5月10日—15日在杭州順利舉行并取得圓滿成功。活動以網絡作家為主體,邀請評論家、文學網站、出版機構和影視、動漫、游戲企業等各界代表人士參加。內容豐富、安排緊湊,開幕式與成果發布、第四屆網絡文學論壇、產業對接、作家簽售、采訪等五大板塊累計舉辦了28場活動,搭建了業界交流高端平臺。期間,共計吸引了萬余人次進場觀摩、交流。在此基礎上,中國作協與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020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活動。2019年10月28日,在烏鎮互聯網大會期間,三方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向外公布了活動計劃,引起廣泛關注。央視、中新社、央廣網、新華社、中國日報、光明日報等央級媒體,香港文匯報、旺報、中阿衛視等港澳臺及國外媒體以及浙江日報等省內媒體共38家媒體50余位記者參加現場報道。當天,還召開“講述中國故事 呈現世界精彩”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圓桌會。網絡文學作家、評論家、網站平臺、網絡文學組織工作者展開了一場精彩的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圓桌會,從不同的專業角度總結網絡文學海外傳播情況,提出未來發展設想。
搭建兩岸青年網絡作家交流平臺。以網絡文學為載體,打造兩岸青年文化交流與合作發展平臺,開展兩岸青年網絡文學大賽。2019年6月,浙江組織知名網文大神入臺灣校園活動,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演講教學、論壇研討、交流訪問,與臺灣青年、業內同行分享網絡文學創作及網絡文學IP轉化、兩岸文學合作等,受到島內青年的熱烈歡迎。2019年9月21日,第二屆兩岸青年網絡文學大賽頒獎典禮在杭州舉行,32部兩岸網絡文學作品獲獎。第三屆兩岸青年網絡文學大賽同時啟動。
形成網絡文學海外傳播良好基礎。近年來,浙江網絡文學以小說、電視劇、動漫等多種形式傳播海外,產生較大影響力,例如,《武動乾坤》IP改編劇在越南、老撾、柬埔寨、新加坡等12個亞洲國家實現了同步播出,在美、加、澳、新等國的衛視中文臺同步上線。《妖神記》改編漫畫在韓國最大漫畫平臺KAKAO獨家首發,連續位居暢銷排行前三名;《羋月傳》被翻譯成越南語和泰文,亮相曼谷國際書展,版權輸出到了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甄嬛傳》改編劇也被翻譯成英語和其他語言并輸出境外,傳播至美國、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地;《鏡》系列英文版在美國亞馬遜電子圖書上架后均獲良好反響。
三
將“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與大學習大調研活動相結合。開展網絡文學調研活動,根據調研中發現的浙江青年潛力網絡作家培養、網絡作家學歷學位等方面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性工作。
啟動實施網絡作家新生代培育行動。作為新興群體,網絡作家群體在生存狀態、創作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作者年輕化、體制外居多、歸屬感缺乏等特點。針對網絡作家群體的特點,浙江作協于2019年5月在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周上發布網絡作家新生代培育“新雨計劃”,受到新華社等主流媒體以及網絡作家的廣泛關注。“新雨計劃”以3年為一個周期,每年培訓2次,每次培訓20—30名青年網絡寫手和網絡作家,努力培育網絡文學“新時代、新生代、新力量”。重點圍繞“德知體美”,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優化培育方式和培育舉措。2019年12月已建成第一批“新雨計劃”人才庫,開展第一期限“新雨計劃”人才培訓活動。
開展網絡作家學歷教育。針對網絡作家素質提升、學歷教育需求,2019年12月,浙江省作家協會和浙江傳媒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網絡文學創作與研究基地和網絡文學院。依托浙江網絡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每年將在校內選拔培養30名網絡文學與創意寫作柔性方向的本科生。在培養網絡文學研究高端理論人才的同時,發掘一批優秀作品推向各大平臺,通過作品評論、論壇、展臺等形式打造網絡空間優勢;實現成果轉化,在劇本開發等方面提供可行性方案,進入創意產業鏈。
網絡文學工作的開展促進了網絡文學創作的發展和作家素質提升。到2019年,浙江網絡文學作品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年度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榜單16部,入選中國作協網絡文學排行榜作品16部,“中國網絡文學20年20部作品”浙江有3部。查看各年度各機構發布的網文IP產品排行榜,浙江網絡作家作品占比高。以2017年7月公布的胡潤原創文學IP價值榜為例,浙江作家占據榜單第一、二名,且前十作品中浙江作家作品占40%。通過6年的協會工作,浙江網絡作家中涌現了業界精英,其中有全國人大代表1人、省政協委員1人、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2人。入選中宣部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入選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入選浙江省“五個一批”人才1人。目前,省作協主席團中有網絡作家4位,其中副主席1位。
對于文學組織工作而言,作家是服務的核心,作品是工作的重心,我們的工作始終在緊跟時代的步伐,緊跟社會的發展,緊跟作家的需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文學發展的未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