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澗清流哺千家
故鄉的村子依山而建,萬疊蒼莽的青山和千頃蓊郁的竹海,孕育了玉泉山下一澗清澈亮汪的山泉水。充滿靈性的山泉水從長滿青苔的崖縫中汩汩冒出,水皆漂碧,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泉水激石,泠泠作響,飛花濺玉。這汪清冽的泉水順流而下,穿村而過,形成了一條瀲滟、爽朗的小溪。溪畔長著桃樹、柳樹、銀杏、香樟樹等,千樹如帆,一溪綠風。春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艷紅的花瓣飄落溪中,淌成一溪童話;夏天綠蔭覆地、流水脈脈,流淌一溪清凉的時光;秋天流水深沉內斂,靜若處子,澄碧的溪水里倒映著黛山、青瓦、白墻、竹籬、稻草垛和屋檐下掛著的高粱小米、包谷辣椒,晃晃悠悠,讓你分不清哪個是物、哪個是景,哪個是虛、哪個是實……
從我記事時起,這澗清流就滋養著村子里的每戶人家。人畜飲水、洗菜涮鍋、養雞喂豬、漿洗衣物等都離不了這眼泉水,同時,它還灌溉著村里的數百畝良田。
清泉冬暖夏涼,冬天不涸,夏天不漲。即便山洪暴發,泉眼里流淌出的水仍然像往常一樣清澈透亮。溪澗里有細鱗魚、石蚌、青蛙、白蝦、螃蟹等水生動物。村里的小伙伴經常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在溪澗里撈魚、捉石蚌、摸蟹,美好的記憶隨著溪水的濯洗而愈加清晰。記得2016年夏天,溪水源頭的水洞里還冒出了三尾娃娃魚。
水是生命之源。由于水質佳,用這溪水燒出來的開水口感好,燒水壺多年見不到水垢;用這溪水磨的豆腐細嫩雪白、渣少、味美;用這溪水蒸釀的甜酒甘甜醇香。為此,方圓數十里的人家都經常到溪澗里取這汪清明如鏡的溪水。
夏天的夜晩,男人在溪流下游的香樟樹腳洗澡,女人在中游的銀杏樹下沖涼。由于民風淳樸,誰都不會越雷池半步。
山是村子的神,樹是村子的脈,水是村子的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知從哪朝哪代開始,村里人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管張王李姓,添一口人丁就得栽種10棵樹,而且要負責包栽包活;娶親嫁女也要種樹紀念。如果村里有人偷伐樹林里的樹,被罰種樹不說,砍伐樹的人家還要請村子里所有的人吃一頓“認錯飯”,并向村子里的寨老發誓永不砍樹。久而久之,良好的植被涵養了取之不竭的水源。由于水質好,生長在村里的姑娘大多明眸皓齒、膚色水嫩。上山干農活回家的鄉親們經過溪邊,都要掬一捧溪水喝進肚里,頓感神清氣定,煩憂全無。有月亮的夜晩,溪水在月光的映照下仿佛流淌著一溪碎銀,讓人遐思,令人流連。
記得有一年農歷四月的某個中午,打田的父親捎話讓我扛耙去田里。我扛著耙來到村子盡頭的一處溪流較為平緩的地方,只見頭上是青天朗日,眼前是快樂勞作的村民,他們爽朗的笑聲在一塊塊明亮的水田上飄過。我的腳下是一溪清流,仲春時節,溪流里最多的是小青蛙。這時,我發現一只小青蛙翻著白肚皮,四仰八叉地浮在水面上,借著溪水的浮力慢慢從我的眼前漂過,然后又發現兩只、三只、五只……我以為小青蛙被人毒死了,心里難過至極。哪知小青蛙漂到一丈開外的地方后,一只接一只地翻轉過來“復活”了,四只稚嫩的小腳在水里靈活地劃動著,然后又一張一弛,溯流而上,在上游又瀟灑自如地翻轉身子,一只緊接著一只翻著白肚皮悠閑地躺在水面上,不知疲倦地來來回回漂游著。這是我此生見過的唯一一次真正的“蛙泳”,這不是在玩漂流么?太像幼兒園的小孩子玩滑滑梯了。原來,小青蛙也有小孩子一般的天真可愛啊!這讓我驚訝不已,大開眼界。
陽光、空氣、水和食物是生命的本源,缺一不可。良好的植被締造新鮮潔凈的空氣并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清澈的泉水滋養萬物,讓我們獲取延續生命的食物,使大地變得生機盎然,使動植物蓬勃成長。
佇立于溪澗,清風入袖,明月入懷。這澗清絲般亮汪汪流淌不息的溪水,默默地沉淀時光、哺育生命、洗滌歲月、恩澤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