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寫作要傾注思想和情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身在廣西的作家東西也在密切關注著最新進展。他每天都看新聞,百感交集,偶爾跟熟悉的湖北作家聯系,但也幫不上忙,只能問候一下。他說,廣西的防控力度非常大,社區、校園都實施封閉式管理。自己住在大學校園里,出門要申請,因此基本沒出門。在關注疫情之余,他也努力地寫一點文字,但也僅僅是一點而已。
近期,湖北之外的大量企事業單位正在逐漸復工。東西說,廣西從2月24日20時起,已把疫情防控響應級別由一級調整為三級,復工也正在有序地進行。在將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同時,各地都努力保證道路暢通,先讓物資流動起來。學生們現在都是在網上上課。
一個多月來,無數一線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以及各行各業的普通人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不少人和事令東西印象深刻。他說,廣西醫療隊是較早赴武漢的醫療隊之一,看了他們出發的視頻,讓人非常感動,自己不僅為他們點贊,也轉發了他們出發的新聞。后來廣西又馳援了幾支醫療隊,其中一支以護理為主。出發前護士長對領隊說,我把這些姑娘交給你了,你必須把她們好好地帶回來,否則饒不了你。聽罷不禁讓人熱淚盈眶。
東西說,廣西此次對口支援的是湖北十堰市,最近廣西向十堰市發送了不少支援物資。十堰那邊喜歡螺螄粉,于是廣西在柳州組織了好多螺螄粉運過去。“螺螄粉現在已經成了熱搜。”
談及作家此時面對疫情能做些什么、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東西說,此次不少湖北作家在一線寫下了許多真實的故事,讓遠在天涯的我們仿佛身臨其境。自己除了敬佩他們,更祈求他們平安。新聞報道大多是數字,文學則是寫有血有肉的人。有人說,新聞結束的地方文學才剛剛開始,所以在災難面前,作家不會缺席。但作家對災難的寫作不應一哄而上,而是需要傾注思想和情感,也需要時間來沉淀。從某種意義上講,作家是預告災難的人,他們常常虛構未曾發生的災難,這不是詛咒,而是一種警示。而災難發生后的寫作大都是反思。如果作家對這兩者都無感,那說明這個作家與災難題材無緣,就像有的作家一輩子都寫不了戰爭題材一樣。因此,當我們真的寫不出優質的災難文學時,不如就喊一聲:“加油!”這比硬寫、瞎寫、亂寫要強。
疫情發生期間,人們對公共安全管理、醫療衛生等許多領域都產生了新的思考。在東西看來,這些問題應該由專家來規劃,我們可能會有一些尖銳的想法,但那都不夠科學。就像不能因為我們發現了某部作品中的錯別字或病句,就仿佛擁有了對這部作品優劣的絕對評判權一樣。同理,不能因為我們發現了公共安全管理、醫療衛生方面的某些漏洞,就仿佛擁有了真理般的發言權。希望專業的事交給專家來辦,主管部門能多聽取一些專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