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2020年第1期|陸春祥:書生的故事(節(jié)選)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代筆記里,現(xiàn)實的影子、甚至我們自己的影子也無處不在。我從沙里披金。書生有好有惡,如同植物間有良有莠。
——題記
陽羨的書生
1
南朝梁的吳均,不僅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也是極具想象力的小說家,他的《續(xù)齊諧記》里,陽羨書生蹲鵝籠的故事,極像俄羅斯套娃。現(xiàn)在,聽我慢慢一只一只替你打開。
故事發(fā)生在東晉的陽羨縣。
陽羨人許彥,這一天,他拎著鵝籠,正在綏安山里走,他要翻過這座山,前往集市賣鵝。走著走著,路上碰見一個讀書人,年紀大約十七八。讀書人躺在路旁,很痛苦的樣子,問他原因,他說腳痛,走不動路了,他向許彥請求,能不能打開他手上拎著的鵝籠子,他要鉆進去。
許彥做點小生意,也算見多識廣,他認定,這讀書人,一定讀傻了,腦子出了問題,鵝籠怎么能站人呢?但為了不讓書生難過,他還是打開了鵝籠子。
讓許彥驚訝的是,這書生真的就鉆了進去。更奇怪的是,那籠子也沒變大,書生也沒變小,書生與一對鵝坐在一起,鵝竟然不驚!
許彥想了想,今天什么日子呀,出什么問題了嗎?難道這個世界要發(fā)生劇烈的變化?想破了頭,想不出結果,他就去拎那鵝籠,一拎,就像平常,一點也沒增加重量。
許彥雖是個無神論者,但這時,他忽然就變成了有神論。他認定,這書生,是神仙,只是不知道為哪方神仙,對于人來說,任何神仙都不能得罪的。
許彥想到這里,突然很高興,今天有幸碰到神仙,我倒要看看,神仙有什么能耐呢。
許彥拎著鵝籠,開始了輕松的步伐。
2
走啊走,估計有些路程了,來到了一棵大樹下。書生發(fā)話:“先生,我們休息一下吧,就在這里,這棵大樹下,挺好的地方。我想為你擺一桌薄宴,以表感謝。”
現(xiàn)在,書生的話,許彥一點也不奇怪,他已經(jīng)認定書生是神仙了,神仙擺一桌宴,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呀,我就等著吃吧。
許彥停下來,小心打開鵝籠,彎著腰,哈著笑,書生又像坐在路邊一樣,真實鮮活,一點也沒痛苦的感覺了。
兩人坐定,書生當著許彥的面,從嘴里吐出一銅盤匣子,里面有各種酒菜,山珍海味,杯盞全是銅的,氣味芳美,世所罕見。
許彥有些驚異,這些東西怎么從神仙的嘴里吐出?按他以往的經(jīng)驗,也不是經(jīng)驗,是他長輩說給他聽的大頭話,神仙變物,都是從衣袖里抖一抖就出來了,或者,朝空中吹一吹,就會來到手中的,而現(xiàn)在,這書生,竟然從嘴里吐出,神仙肚子好大呀,竟然能裝這么多的盤子、酒菜!
不管三七二十一,有酒就吃,有菜就挾,兩人你來我往,一盞接一盞,盡興得很。
書生有點醉意,他開始和許彥說起了知心話:“大哥呀,這幾天,有一個年輕女子,一直跟著我,今天,我想把她叫來,一起吃酒!”
許彥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思想準備,出現(xiàn)什么情況,他都不會驚奇的,他想看看書生要喊的女子,在什么地方,是天上下來的,還是地上鉆出來的。
在許彥滿腹狐疑的期待眼光中,書生很自然地,又從嘴里吐出一個女子。這女子年輕,大約十五六歲,衣著艷麗,容貌華美,許彥從來沒見過這么美的女子,他馬上也認定,這就是仙女了吧,一定是!
仙女落落大方,見了許彥也不吃驚,三人像老朋友一樣,喝起了酒。沒喝多少,書生頂不住了,倒頭便睡著。
這下,輪到許彥吃驚了,這神仙的酒量也一般嘛,還不如我,神仙也會醉,看樣子,神仙也不是萬能的。
3
書生倒下,仙女和許彥喝得火熱。
仙女也不把許彥當外人,她也和許彥傾吐真情了:大哥,我不瞞您,我雖然和書生相好,可實際上我還是有另外男朋友的,而且,這男朋友,我還帶著,現(xiàn)在,書生既然睡著了,我想把男友叫來,一起喝酒,希望您能替我保密!
許彥已經(jīng)見了好多稀奇事了,他覺得,故事正朝精彩處發(fā)展,他很高興地對仙女講:“小妹,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不對書生說!”
許彥剛保證完,仙女就從嘴里吐出一男子來,年紀大約二十三四歲,英俊瀟灑,人見人愛,難怪,仙女要挾私呢,還這么大膽!
這俊男一見許彥,也像老朋友一樣,極有禮貌,三人一起愉快喝酒寒暄。
酒喝得差不多了,仙女估計,書生差不多要醒了,于是就從嘴里再吐出一張鮮艷華美可以移動的屏風,仙女就摟著書生去睡了。
4
故事還在繼續(xù)。
俊男也和許彥說起了真心話:這女子,雖然與我有情,但我早就知道,她不是一心一意的,方才,我也偷偷約了另外一位女子前來,現(xiàn)在,我想趁這個機會看看她,希望大哥替我保密!
許彥看戲的情緒被激上來了,他滿口答應好好好。
俊男于是也從嘴里吐出一女子,約摸二十歲年紀,長得極美。
這美女子,也不和許彥搭腔,直接和俊男調笑,兩人肆無忌憚,當著許彥的面調情。許彥在一旁暗笑,這一對,什么人啊,估計是剛剛認識,或者是久不見了,都急得很,哪還有神仙的樣子呢?
5
一切都要結束,屏風里發(fā)出了長長的哈欠聲,書生要醒了!
俊男聞此,立即將美女子吸進嘴里。
仙女走出屏風,對許彥說:“書生醒了,我要將俊男藏起來!”一口就將俊男吸進嘴里。仙女仍然和許彥對坐著,裝著在聊天的樣子。
書生醒來,對許彥說:“抱歉,這一覺睡得有點長,讓你單獨坐著,挺難受的吧?天色已晚,我要和你告別了!”
書生說完,將仙女連同杯盞器皿,全吸進了嘴里,只留下一個兩尺多的大銅盤,送給許彥:“別后咱們估計也見不著面了,我們互相回憶這段珍貴的時間吧。”
太元年間,許彥做了蘭臺令史,將那大銅盤送給了侍中張散,張散細看銅盤,哎,上面有字呢,你看:東漢永平三年制作。
6
吳均寫這個故事,一定是有寓意的。
陽羨書生的故事,因為奇特,于是百代不絕,讀書人都喜歡講,講著講著,就多了個成語式的典故:陽羨鵝籠,幻中生幻。
這就很明確告訴了我們,故事的主題是,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一切皆有可能發(fā)生。
按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的研究,這個故事的來源,應該出之印度佛教《舊雜譬喻經(jīng)》,且著名的筆記作家、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續(xù)集·貶誤篇》)中就這樣推論,“余以為吳均嘗覽此事,訝其說以為至怪也”“此事”驚倒了見多識廣的吳均,它是指:
昔梵志作術,吐出一壺,中有女子與屏,處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復作術,吐出一壺,中有男子,復與共臥。梵志覺,次第互吞之,拄杖而去。
雖是佛經(jīng)故事,暗喻的卻是人間諸事,雖是男女之事,映照的卻是全社會全領域。顯然,吳均的構思,已經(jīng)明顯高出佛經(jīng)一籌,結構和空間,更加廣闊,內(nèi)涵更深。
故事的高潮,從仙女吐出俊男開始,前面都是鋪墊。俊男基本上是男小三,書生十七八,沒有交代有沒有娶妻,按那個朝代,這個年紀的男子,應該娶妻,于是,這書生,就等于是養(yǎng)了個小三,這小三,看來是主動追的他,因為書生和許彥說,這女子跟得很緊嘛。
既然做了書生的小三,那妹妹你就安耽點、耐心點嘛,等著書生讀出個名堂來,也好有個盼頭,可那女子偏不,她腳踩兩只船,也養(yǎng)了個室外,和她的俊男打得火熱。
故事到這里,如果結束,應該還是蠻精彩的,其中已經(jīng)有好幾層的波瀾了。但并沒有,俊男顯然也不是個安分的人,他的野心在狂奔,他有另外的相好,他見了相好膽子還賊大。
書生,仙女,俊男,美女子,一娃套著一娃,一層比一層精彩,一個比一個意外,這就等于說,無論男,無論女,都是靠不住的,我們總是在欺騙別人,卻總是被別人欺騙。
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都引用過類似的故事,不過,他們有的轉換了角色,將里面的人物,換成了鬼,各種鬼,在他們眼里,只有鬼,才會這么精靈。
7
既然,這個故事的主核,是男女之間戀情,是對情欲的揭露與批判,那么,接下來,我想簡單考察一下,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的男女關系。
除了母系社會,女人的地位一直都低,這是大前提。
有人說,五胡十六國,是男女關系最混亂的時期。雖然有點偏激,但這個時期,卻真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不斷出現(xiàn),他們的一些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tǒng),已經(jīng)影響到漢人,就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一樣,時間長了,許多事情都融合了。有些在漢人看來不能接受的習俗,也會見怪不怪,比如《史記》中有匈奴習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比如《后漢書》中有鮮卑習俗“俗妻后母,報寡嫂,死則歸其故夫”。
另一個特點是,經(jīng)過連年不斷的戰(zhàn)爭,人口急遽減少。晉末亂世,人口已經(jīng)降到秦漢以來的最低點,《晉書》載,“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也就是說,一個女孩子,到十七歲還不嫁,那政府就替你安排嫁了。
此外,盡管民不聊生,但晉惠帝吃肉粥的故事似乎已經(jīng)家喻戶曉,當權者不顧民眾的死活,更不了解民眾的需求。在富貴者的引領下,人們思想開放,性取向混亂,同性戀盛行。
有了種子發(fā)芽的良好土壤,這就足夠可以醞釀產(chǎn)生陽羨書生的故事。如果無聊,還可以順著那俊男的女子接下去再吐,吐個幾層,也沒問題,關系也可以搞成四角五角六角,甚至七角八角九角。
在前面故事的敘述中,我將書生以及嘴里吐出的各個男女,都當作神仙,這算是給他們最高待遇了,因為確實找不到更合適的詞語去描繪,但按魯迅的說法,這些人,充其量,不過鬼怪而已。
就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那些神狐鬼怪故事,幾乎都是現(xiàn)實的折射,陽羨書生,雖然鵝籠里站了幾里地,卻生出了這么多的故事,著實讓人驚奇。
8
吳均的這個故事,構思已經(jīng)相當精巧,但翻檢筆記,他也是有藍本的,這個參照本,就是早些年代的東晉荀氏的《靈鬼志》,他的筆記中,已經(jīng)有這個故事的雛形:
故事的起因是,有道人自外國來,他的本事很大,能夠含刀吐火。接下來,一個挑著擔擔的行人上場,行人擔擔上有小籠子,可以放升余重的東西。道人碰見行人,要求進小籠子休息,行人驚異,故事就一系列發(fā)生了,不過,情節(jié)沒有吳均的曲折。
荀氏講完前面的故事后,情節(jié)還有發(fā)展。道人讓那擔人見證了他的另一樁本事:一個擁有巨大財富而十分吝嗇的財主,道人使法,先讓財主的好馬失蹤,馬后來出現(xiàn)在小小的瓶子里,但瓶子怎么也打不破,道人要求財主做一百個窮人可以吃的飯菜,馬于是出現(xiàn)在老地方;道人覺得還不夠,第二天,又讓財主父母一會兒在堂上,一會兒失蹤,一會兒出現(xiàn)在水壺中,財主驚惶,又拿出錢財來施食,救濟一千名窮人。
無論書生或是道人,中國文學里奇思妙想的種子,早已經(jīng)種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