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澳門文學擔當更積極的角色
一
2017年第十二屆澳門文學獎首次設立公開組,邀請全球所有中文寫作者共同參與,一起以澳門為舞臺,書寫人生、刻畫時代。從收獲的佳作以及評委選出的得獎作品,成績令人欣喜,特別是得獎作品的水平,更是讓人鼓舞。
設立公開組,實現了澳門基金會和澳門筆會希望擴大及發揮澳門文學獎平臺作用的共同期望,我們鼓勵更多文學愛好者通過不同渠道書寫澳門,讓海內外讀者以文學認識澳門,以閱讀佳作了解澳門文學。
此屆公開組項目的得獎作品,以發表于港澳兩地為主,亦有刊于內地主要文學刊物及星馬地區報刊,中國內地、臺灣、港澳的優秀作家在各地刊物中刊登作品,把人與環境巧妙聯系。讓讀者從文字中了解澳門社會的不同面向,留下了文化澳門的良好印象。
以澳門文學獎公開組兩個項目為試點,讓我們更相信,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的澳門,可以繼續通過主辦、參與文學活動,吸引更多寫作者來到澳門,了解澳門,繼而把澳門體驗和澳門故事分享出去,擴展到更遠的地方。
以本屆的成果而言,我相信澳門文學獎還可以繼續努力、繼續發展。也希望更多的創作者能參與進來,以澳門文學獎的平臺來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華。
二
文學,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沒有文學,它必然是一個沒有韻味的城市。在本屆公開組的參賽作者中,有本土的居民,有離家的游子,也有遠道而來的旅人,他們以不同的角度,觸碰著這座城市的各種質感,把澳門的歷史、文化、風物與美食一一記在心中,并發芽成風格不同、各有生趣的作品。
其實,澳門開埠幾百年來,中外文人騷客就曾在這里留下過眾多精彩的作品和人生事跡。澳門文學,最早也就是這樣一種流動者的文學,有關澳門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就在藝術家游歷、旅居澳門期間創作出來。從得獎作品敘述中,澳門與賈梅士、庇山耶、湯顯祖等文學大家的聯系,又重新走進了讀者的眼球,以文學呼應文學,以過去呼應今天,讓大家更立體地看到了一個具有歷史文化韻味、為創作者帶來豐富靈感的文化名城。
澳門,一直是個很值得書寫的地方。古往今來,它既與我們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也一直與世界各國產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澳門是中國對外開放最重要的其中一個港口,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同時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開拓者,他把中華民族傳統的基因完好保存,并體現在澳門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作為開埠最早的城市,澳門以相對平等、融洽、交融的方式持久不斷跟西方交流,無論是東學西傳,抑或是西學東漸,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世界就是通過澳門,傳播著科學、文化與藝術。
同時,中國傳統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我們崇尚的和而不同、不同而和,都能在澳門得以充分地體現。更重要的是,澳門那么小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宗教能夠和平共存,沒有重大沖突,沒有非黑即白,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相互尊重,相處融洽,澳門的多元,也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和平共存的一種體現與彰顯。
我們很容易感受到澳門對人、事、物的容納、接受、理解和欣賞,澳門,始終展現一種雅量與活力。這里善惡共生、天堂與地獄近在咫尺,這里生活著不同階層、不同膚色,國籍、宗教、語言和文化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在澳門的特殊場景中接觸、交流、碰撞。一些經歷、一些故事,往往只能夠在澳門發生;一些感受、一些領悟,往往只能夠在小城得到。澳門,就這樣一直發揮著“人類文明實驗室”的作用。我們常說,文學是人學。文學寫的是人,是人的生活、是人性,透過本屆澳門文學獎的眾多得獎作品,我們仿佛在觀察小城眾生,讓我們在這人性場域中,深刻省思著何謂生活、何謂人生。對于一個文學獎項來說,這些收獲自然是非常重要和珍貴的。
三
從1995年我們設立獎項至今,澳門文學獎一直是澳門文學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澳門社會變遷的見證者。新的時代,賦予每個人新的使命。未來,我們希望能夠在這個平臺發揮更大的作用,希望澳門文學可以展現出更大的活力,為粵港澳大灣區整體文學水平的提升貢獻一份力量。
作為蓮花寶地,澳門可以透過文學為社會輸出更多正能量。在這個變革的大時代,澳門獨特的溫情、小城對嶺南文化的傳承、特區在改革開放的經驗以及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都值得文學創作者更好地挖掘其歷史資源和現實生活題材,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此,希望所有的寫作者能繼續深入基層、關心社會,繼續把澳門樸素和諧的社會環境,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精神,在文學作品中展現出來。我們也將繼續努力,為澳門文學獎打造更好的品牌效應,擴大此一獎項的影響力,讓它真正成為全球中文寫作者獲得肯定、找到滿足的文學書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