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歐華文學:中西合璧 從容前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鄭海娟  2020年02月13日08:24

    ●20世紀80年代以來,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以及新移民人數的激增,推動歐洲華文文學出現新高潮

    ●歐洲華文文學逐漸形成了“平和淡遠、散中見聚”的特色,具有文化中和的特質

    ●非母語寫作體現出華人作家同異文化溝通的意識自覺,為作品實現跨越民族、國家、語言、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條件

    歐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它的政治經濟制度、思想文化曾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的近現代轉型,而中華文明作為歐洲文明的“他者”,在現代歐洲的形成過程中也曾扮演過重要角色。18世紀,歐洲社會盛行“中國熱”之余,伏爾泰、萊布尼茨等哲人巨擘從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汲取智慧,點燃了啟蒙主義的火把。迨至清末民初,內外交困之際,學習西方以自強成為中國有識之士的共識,而所謂“西方”無疑指當時世界的中心歐洲。此后,漢語世界與歐洲的關系愈發密切。最早走出國門的張德蠡、康有為、陳季同等人真正體驗了“開眼看世界”的驚奇,紛紛用筆記錄下他們與現代歐洲的邂逅。五四時期,巴金、老舍、徐志摩、戴望舒等大批中國作家旅居歐洲,汲取異域文化的精華,雖然他們多是來去匆匆的過客,但相關生活經驗以或隱或顯的方式,留在了他們膾炙人口的作品中。

    二戰后,程抱一、熊秉明、熊式一等人定居歐洲,及至20世紀60年代,赴歐臺灣留學生人數增長,趙淑俠、鄭寶娟等作家也從臺灣移民歐洲,他們共同促成了歐洲華文文學的第一個高潮。20世紀80年代以來,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以及新移民人數激增,推動歐洲華文文學出現了新高潮,虹影等人是這一時期活躍在歐洲的華人作家代表。

    新人新作不斷涌現,多種文體均有突破

    同北美、東南亞等地的華文文學相比,歐洲華文文學脫胎于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歐洲的移民政策不像北美、澳大利亞那樣寬松,華人移民歐洲的歷史也不像東南亞那樣悠久,結果是歐洲華人移民數量有限,且分散在各個國家。目前較有代表性的歐洲華文作家包括英國的虹影、文俊雅,法國的程抱一、戴思杰、山颯、黃育順、鄭寶娟、呂大明、施文英,德國的陳玉慧、謝盛友、譚綠屏、麥勝梅、穆紫荊、黃鶴升、高關中、劉瑛,瑞士的朱文輝(余心樂)、宋婷、朱頌瑜,比利時的章平,荷蘭的林湄、丘彥明,奧地利的方麗娜,捷克的李永華,西班牙的張琴,丹麥的池元蓮。其中不乏享譽世界文壇的重要作家。

    長期以來,歐洲華文文學的力量較北美、東南亞等地薄弱,盡管如此,在幾代作家努力下,歐華文學創作逐漸形成氣候,新人新作不斷涌現,在兒童文學、偵探小說、科幻小說等文體形式上均有所嘗試和突破。由于歐洲社會種族歧視、族群沖突相對較少,歐華文學無需承擔凝聚民族力量、抵抗壓迫的責任,始終從容前行,因此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黃萬華曾將其歸納為“平和淡遠、散中見聚”,認為其特質是文化中和。在今天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浪潮下,歐洲華文文學也表現出一些新趨勢。

    超越固有離散書寫,轉向對中西異質文化的深層思考

    “離散”最初專門用來指猶太民族被驅逐而離散到世界各地,后來用法擴展到各個民族。離散書寫中最常見的是移民對原鄉的眷念和認同。今天,全球化造就了“地球村”的現實,也極大改寫了離散以及伴隨離散而來的鄉愁意涵。在歐洲華文作家筆下,鄉愁不再是離散書寫的主要內容,原鄉與他鄉的二元對立、漂泊旅程中心路歷程的探尋,逐漸被對異質化沖突深層次的省察、反思與兼容所取代。

    荷蘭女作家林湄自認身處“東西方的邊緣”,既不完全屬于東方,也不完全屬于西方,以一種自覺自愿的邊緣視角去觀照中西文化異同。她的《天望》(2004)和《天外》(2014)是兩部“十年磨一劍”的作品,不僅呈現了華人移民在中西沖突中所面臨的文化與生存困境,更凸顯出整個人類的存在困境,文中不乏對靈魂、人性問題的深入思考。曾長居瑞士的趙淑俠,其系列作品從超越地域、種族的人文關懷出發,自覺追求中西文化互補,尋求異質文化之間可能實現的水乳交融。定居法國的女作家呂大明,其筆下一系列寄情自然、人文景觀的散文創作也展現出跨越中西文化、不拘泥于一端的視野與生態關懷。

    去國懷鄉的情感不再是離散文學題中應有之意。深入異文化當中,體會與原鄉文化的差異,不但給這些作家帶來了創作靈感,也促使他們在作品中留下了關于超越沖突、實現和諧的深入思考,并嘗試傳達華人移民與其所在國文化的互動、互生關系。

    秉承非母語寫作傳統,尋求中西視域融合

    跨越國家、種族的生活經歷拓展了華人作家的視野,而在傳遞這份獨特的生活經驗時,多數作家都用中文書寫。與其他地區的華文文學不同,歐洲華文文學素有非母語寫作的傳統。早在清末,駐法外交官陳季同就曾用法文寫下《中國人的自畫像》《黃衫客傳奇》《吾國》等作品,向法國介紹中國人與中國文化。20世紀20年代,盛成留學法國,撰自傳體小說《我的母親》,受到法國文壇巨匠瓦雷里、紀德、克洛岱爾等人贊賞。

    秉承這一傳統,在當代歐洲,華人作家的非母語作品更是精彩紛呈,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推程抱一。2002年,程抱一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首位亞裔院士,他用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提煉中國思想的精髓,被稱作“中西文化的擺渡人”。他畢生追求中西文化的融會貫通,從古中國的哲學、文化底蘊中尋求現代文明癥候的解決之道。程抱一的法文小說《天一言》(1999)榮獲法國費米娜文學獎,該小說中譯本成為中國大陸最有影響的歐華文學作品。程抱一也以詩歌創作見長,其法文詩集《萬有之東》(2005)用詩意優美的語言譜出一曲曲跨文化對話之歌。

    定居法國的戴思杰也是一位擅長用法語寫作的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爾扎克與小裁縫》(2000)、《狄的情結》(2003)等,后者同樣斬獲費米娜文學獎。現居巴黎的女作家山颯早年用中文創作,后轉為用法語寫作,其作品《柳的四生》《圍棋少女》被譯成多國文字。山颯的書中帶有自覺的文化交流意識,試圖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此外,曾旅居英國的熊式一,生前著作頗豐,包括英文戲劇《王寶川》《大學教授》和英語小說《天橋》等,其作品曾獲英國作家蕭伯納、曼殊菲爾德等人好評。

    每種語言都是自成一體的表意系統,海外華人作家采用非母語寫作,是主動挑戰“巴別塔”倒塌后人類面臨的語言隔閡困境的嘗試。非母語寫作體現出華人作家同異文化溝通的意識自覺,也賦予寫作者獨特視角,為其作品實現跨越民族、國家、語言、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條件。

    借鑒西方藝術表現技巧,探索中西結合的文學樣式

    歐洲是諸多文藝思潮、文學流派的誕生地,歐華文學有近水樓臺之便,受歐洲文藝風向影響甚深,作家自覺地將歐洲文學的長處融入自己的寫作中,豐富藝術表現手法、探索新的敘事方式。

    虹影的作品就是典型的例子。虹影曾長居英國,她的小說主題大多關乎異國愛情所遭遇的文化沖突,在敘事上帶有強烈的實驗色彩,其中對性別敘事的探索尤其值得關注。

    定居瑞士的余心樂擅長偵探小說,其系列作品集中塑造了瑞士華人偵探張漢瑞的形象,在敘事上充分借鑒西方臻于成熟的偵探小說技巧。

    總體而言,歐洲華文文學呈現了歐洲華人在異文化氛圍中獨特的生存方式,歐華作家深入思考中西文化的沖突與互補,嘗試通過非母語寫作實現視域融合,并積極借鑒西方藝術表現手法,探索中西合璧的藝術樣式,這些特點賦予歐洲華文文學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形態。

    進入21世紀后,在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浪潮下,歐洲華文文學區域之間、以及同世界其他地區華文文學之間的合作與互動正在逐步加強,跨越國別的華人文學組織如“歐華文學會”等不斷涌現,相關會議、交流活動也日益增多。放眼未來,歐洲華文文學必定以其自身的特質和活力,持續地豐富和參與世界華文文學的建設。

    国产成人精品自线拍|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99ri在线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综合色产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videossexohd|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在线精品一卡乱码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3d动漫一区二区|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国产精品1区2区|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麻豆免费版| 国产精品96久久久久久久|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