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思騁懷話孟賢
詩人周孟賢在長期的寫作中關注人的命運,關注民族命運的憂患,以寫題材重大、格調高昂、洞古燭今、氣勢磅礴的抒情長詩而著稱。他寫香港回歸的長詩《你在歷史的深處》、對近80位歷史文化名人進行深情抒寫的《大鳥引我溯長江》等作品,都曾在讀者中產生很好反響。最近,我集中閱讀了他的一批散文,知道他早在30多年前就寫過不少很有分量的散文、隨筆,是一位很有功底的散文家。
散文,在文學的輝煌大殿里,是一種最古老而又始終充滿青春活力的文體。有人把它比喻為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江,支派縱橫,浪花飛濺,衍生出眾多的“子系統”。也有人把它形容為一棵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枝繁葉茂,花果累累,煥發出七彩斑斕的藝術魅力,以致有的文學史家把它稱之為“母體藝術”。因為它源頭久遠古老,尤為諸文體之“根”,它的內涵包羅萬象,以至不斷從中分野、獨立出來的文體都帶著它的“遺傳基因”。這種“母體”的特點,使散文既是諸種文體的普遍“基礎”,又是諸種文體的凝聚“尖端”。它最能體現作者的氣質、素養、才學、見識和人生感悟,體現出作者人品、學品和文品的辯證統一。
這本《馳思騁懷》是周孟賢多年散文創作的結集,包括了散文、隨筆等,題材廣泛,有長有短,但都是詩人在生活中,針對現實、面對時代,有感而發、有情方抒的。他沒有矯揉造作,沒有裝腔作勢,沒有故作高深,沒有無病呻吟,而是充分發揮散文真實性、親切性、隨意性的特點,率真灑脫、樸素自然地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他吟誦《大山的歌者》,追求《私人的火焰》,或《遠眺歷史風焰》,或《飲茶得禪語》《說藤》,或《潮音洞前問隱士》《鄣吳村前念缶翁》《顧渚山上覓陸羽》《臨風而立觀大潮》,針貶時弊,感悟人生,贊美先賢,飽含著詩人真摯充沛的激情,貫穿著對社會歷史、時代風云和人類命運的深思。以《請別轉身》為總題目的一組散文,更是以寫抒情長詩的磅礴氣勢展開敘述,構思獨特,想象奇麗,比喻豐富,“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叩問歷史,開掘現實,展望未來,視野開闊,意境深邃,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好的散文,除了語言要新鮮、活潑、簡樸、精美之外,最重要的是感情要真摯、思想要深刻。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家的真摯的程度,對藝術感染力大小的影響,比什么都大。”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周孟賢在《飲茶得禪語》中,悟得這樣的禪語:“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他對我說過,他寫散文追求的就是自己對散文(即美文)的界定:“語言美,感情真,思想深。”周孟賢散文隨筆集《馳思騁懷》充分說明,他正是一直在努力這樣做的,而且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祝他繼續攀登,“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