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戰疫書單:人類與傳染病的抗爭史
    來源:澎湃新聞  | 徐明徽  2020年02月07日15:59
    關鍵詞:戰疫 傳染病 人類

    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病毒就占領了這顆星球,歷經高溫、酷寒或干旱等極端條件,到現在病毒仍然無處不在。千百年來,人們與病毒、流行病博弈、抗爭、共存,人類的社會文明和歷史進程也被這些看不見的威脅影響著。

    這是一份戰疫書單,在其中我們可以看見自然的力量、生命演化的神奇、病毒的生存秘密、人性的光輝與文化傳奇。愿這些書籍給予我們一些勇氣和信心。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 [美] 約翰·M·巴里 著

    1918年-1919年,一次流感橫掃世界,估計全球死亡人數約為5000萬至1億。這個數字不僅高于歷年來命喪艾滋病的人數總和,更遠超中世紀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作者約翰·M·巴里依據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數據,重繪1918年的慘狀,為讀者再現了這場致命瘟疫發生、發展及其肆虐全球的過程。

    流感并不僅僅是一場糟糕的感冒。我們應當將流感視作一次致命的威脅。一場大流感甚至比一次大規模的生物恐怖襲擊造成的傷亡更多,而且更有可能發生。 一旦一種禽類病毒感染了一個人——也可能是另一種哺乳動物,那么該病毒不是與已有的人類病毒重組,就是像我們所能想象的一樣,直接突變產生一種新型的、可以在人類之間傳播的病毒,一場新的流感大流行就可能爆發。

    在本書中,作者多線索展開論述,縱橫交錯地記述了有史以來極具毀滅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紀科學與醫學發展的歷史。本書細致入微地描寫了科學、政治與疾病傳播互動的過程,并述及傳統醫學演化至現代醫學的重要里程碑,以及當年科學家、醫學工作者等在巨大壓力下所顯示出的勇氣或怯懦,信仰、價值觀、研究態度和方法……

    這部著作不只是簡單講述1918年發生的事件,它同時也是一部有關科學、政治和文化的傳奇。

    《瘟疫與人》 [美] 威廉·麥克尼爾 著

     

    公元前430年—前429年,雅典與斯巴達之戰勝負難分,一場來去無蹤的瘟疫使得雅典失去近四分之一的士兵,由此深刻改變了地中海世界后來的歷史走向;1520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以六百人征服擁有數百萬之眾的阿茲特克帝國,他們帶去的“致命殺手”天花病毒在墨西哥城中肆虐,就連阿茲特克人的首領也死于那個“悲傷之夜”,于是西班牙人所向披靡;1870年普法戰爭之際,同樣是天花病毒,使兩萬法軍喪失作戰能力,而普魯士軍人由于做了預防接種而未受影響,戰爭勝負改變于朝夕之間。

    疫病是人類歷史的基本參數和決定因素之一。

    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從疫病史的角度,以編年的手法,從史前時代寫至上世紀前半葉,詳實探討傳染病如何肆虐歐洲、亞洲、非洲等文明發源地,而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瘟疫與人》將生態、人口與政治、文化整合起來,率先將歷史學與病理學結合,重新解釋人類的行為,講述3000年來傳染病塑造人類與社會的歷史進程。

    《鼠疫與近代中國》 [日] 飯島涉 著

     

    《鼠疫與近代中國》是東亞地區較早自覺以醫療社會文化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中國疾病史的開創性研究。作者飯島涉通過廣泛利用方志、海關報告、地方檔案和報刊等資料,系統地梳理了晚清民國時期發生在中國的鼠疫以及霍亂等重要傳染病,對近代中國引入和實施衛生行政的過程進行了頗為全面的分析,并在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的脈絡中,探究了衛生制度化對于中國近代化的歷史意義以及其特點和問題。是目前中國近代衛生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學術地位的研究著作。

    《現代醫學的偶然發現》 [美] 默頓·邁耶斯 著

    青霉素、化療藥物、X光、抗抑郁劑、宮頸涂片、偉哥等等,這些醫學藥物和手段有什么共同之處呢?那就是它們都是偶然發現的,是在尋找別的東西時意外獲得的。現代醫學史上偶然的幸運發現是怎樣得來的?為什么在技術手段突飛猛進的今天,拯救人類生命的重大醫學發現反倒寥寥無幾?

    本書作者莫頓·邁耶斯是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的放射學家和內科醫生,作為醫學的內行來寫此書,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描繪出現代醫學的發展歷史。

    全書以現代醫學的四大領域(傳染病、癌癥、心臟病、心理疾病)為經,以醫學中的偶然發現為緯,介紹20世紀以來醫學領域由于誤打誤撞而帶來的一些重大發現。一些今天家喻戶曉并且挽救著億萬生命的藥品和醫術,它們的發現都是人們進行其他研究時意外的收獲。在科學界,偶然的幸運發現往往得不到好名聲,因為這類意外的發現似乎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而僅僅是運氣問題。因此在正式發表的科學論文和著作中,成功者往往有意無意地略去偶然的因素,把研究和發現說成有目標、有計劃的行為。但是,莫頓·邁耶斯認為,偶然事件每天都在發生,要抓住偶然出現的現象而從中得到意外的收獲,需要非凡的科學敏感性和卓越的智慧。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美] 理查德·普雷斯頓 著

    被稱為“病毒界的撒旦”和最有可能造成世界末日的災星,埃博拉病毒是一種極為兇險的病毒。近期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死亡率大約在4%左右,而埃博拉的平均死亡率約為50%,最高可達90%。只要被它纏上,患者很快將在痛苦中死去,仿佛死前就已經被腐蝕液化了

    埃博拉本來是一條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種病毒在河流附近的村莊傳播蔓延才被命名為埃博拉。1980年,來自熱帶雨林的危險病毒,又在法國人夏爾·莫內體內通過一個航班的距離抵達文明世界。

    埃博拉的第三次爆發是全書的重頭戲,美國華盛頓附近的一家動物公司引進的食蟹猴中發生了大量死亡事件,經檢測,確認是由埃博拉病毒導致的。美國官方迅速封鎖猴舍,處理了里面的所有猴子,幾位工作人員感染病毒。值得慶幸的是,這次的病毒對人類沒有什么傷害。

    正如作者所說,“埃博拉和其他雨林病原體的顯現,無疑是熱帶生物圈遭到破壞的自然結果”,“從一定意義上說,地球正在啟動對人類的免疫反應”。人類如何與自然相處?這仍是人類還未答好的問題。

    《世紀的哭泣:艾滋病的故事》 [美] 蘭迪·希爾茨 著

    1985年10月2日,電影明星洛克·哈德森去世的那個早晨,一個詞在西方世界家喻戶曉——艾滋病。人們開始隱約意識到這個陌生的新詞將會包含在未來之中。艾滋病將會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并無可避免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歷程。

    作者蘭迪·希爾茨是1980年代初第一批意識到艾滋病問題的美國記者之一,197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新聞專業,但作為出柜的同性戀者,在當時報社和電視臺的恐同環境下難以找到全職工作。做了幾年自由記者之后,1981年,他進入 《舊金山紀事報》,成為國內新聞記者,也是全職報道艾滋病的首位記者。他一直致力于艾滋病報道,包括醫學、社會、政治影響方面,本書詳細講述了艾滋病在美國從發現到擴散的故事。

    在寫作本書期間,他接受了艾滋病檢測,并要求醫生在他寫完之前不要告訴他結果,以免影響他的客觀判斷。在把稿件交給出版商的當天,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陽性,在服用抗艾滋病藥物AZT幾年后,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發癥。

    《羅馬的命運》 [美] 凱爾·哈珀 著

    瘟疫和氣候變化是如何讓古羅馬帝國覆亡的?

    對于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多數分析集中在政體制度、軍事組織、戰爭等方面,即聚焦在人為因素上。俄克拉何馬大學教授凱爾·哈珀卻把重點放在了人類以外的因素上,包括氣候變遷、疾病影響等自然生態因素。

    在凱爾·哈珀看來,被多數人忽視的自然的力量,在羅馬帝國衰亡過程中發揮了比想象中更強大的作用。本書重點闡述了羅馬帝國經歷的三次大規模瘟疫對帝國的破壞作用。這三次瘟疫分別是:166 年爆發的安東尼瘟疫,據推測主要病因是天花;249 年爆發的西普里安瘟疫,據猜測很可能是一種線狀病毒,我們熟知的埃博拉病毒就是線狀病毒的一種;541 年爆發的查士丁尼瘟疫,被證實為鼠疫。

    羅馬帝國發生的這三次瘟疫,毫不留情地帶走了許多羅馬平民和貴族的生命。安東尼瘟疫首先打斷了羅馬帝國持續的人口增長趨勢,不過當時的帝國處于強勢的青年狀態,并沒有因為安東尼瘟疫就動搖了根本;西普里安瘟疫的殺傷力更強大,亞歷山大里亞的人口減少了約 62%。這對于處于“世界的晚年”的亞健康狀態的羅馬帝國,無疑是沉重一擊;查士丁尼瘟疫的死亡率同樣可觀,據推測造成的死亡人數約為人口總數的一半。而此時羅馬帝國已經處于病弱的末期,經此打擊更是一蹶不振了。

    作者之所以在《羅馬的命運》中把自然的力量當成主角,也是為了提醒大家不要再忽視自然的力量產生的影響。不僅在審視歷史時不能忘記自然因素,在涉及當今世界的問題時,更要時刻把生態因素納入考慮的范疇。

    《我們為什么還沒有死掉 : 免疫系統漫游指南》 [澳] 伊丹·本-巴拉克 著

    我們為什么還沒有死掉?我們如何跟數百萬細菌夜以繼日地戰斗?我們的免疫系統是從哪里來的?怎樣面對免疫系統的天然缺陷?免疫系統損壞就無法重建嗎?病毒、細菌都在不斷演化,未來的抗藥性之戰應該怎么打?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當下,我們不禁發問,免疫系統是如何對抗病毒的?

    在這本生動易讀的小冊子里,作者伊丹·本-巴拉克向我們展示了免疫系統是如何運作的,它是如何摧毀病原體的,我們為何會對某些致病體產生免疫,探討了免疫系統的演化以及我們關注的抗生素與疫苗的功能,并展望了免疫的未來。本書將帶領讀者展開一場有趣的免疫系統漫游,在人人自危的當下,給予我們一些勇氣和信心。

    《我們為什么會生病》 [美] 倫道夫·M·尼斯 / 喬治·C.威廉斯 著

    自然選擇非常強大,將我們的身體塑造得非常精密,但同時我們的身體卻有著很多缺陷:食道和氣管在咽喉交叉,害我們被嗆著,甚至噎死;斷了的手指不能再生; 焦慮、抑郁和精神疾病這么糟糕,自然選擇為什么留下了它們?

    演化理論是人類理解自然規律的重大突破。人是演化的產物,人類健康的方方面面自然也遵循演化規律。主流生物醫學探究疾病的生理過程、分子機制, 進而對癥下藥、精準治療。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演化生物學家,他們主張從演化的視角審視人體、疾病、衰老等健康議題, 別開生面,旁征博引,啟發思考,對廣大普通讀者及專業人士都不無裨益。

    “沒有演化之光,醫學的一切問題都無法得到理解。”讀過本書,相信你看待人體與疾病的眼光會有所不同,對演化理論也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病毒星球》 [美] 卡爾·齊默 著

    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病毒就占領了這顆星球,歷經高溫、酷寒或干旱等極端條件,到現在病毒仍然無處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漿等最近用來對付它們的小玩意,更是無法傷及病毒毫發。

    人們往往談病毒色變,然而病毒并不總是面目可憎,人類吸入的氧氣里,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視為宮頸癌罪魁禍首的HPV,其實男女通吃且分布廣泛,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與人類和平共處。病毒在不同宿主間穿梭,有一定幾率攜帶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后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里,在你感嘆人類或其他物種多樣性的時候,別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勞。69%的人攜帶了一種致癌病毒,當事人卻不知道;人類在本質上不過是一堆不斷混合、閃轉騰挪的DNA,8%的片段還是來自病毒;病毒帶給我們死亡與傷痛,也帶給我們生命與未來。

    不可否認,病毒也是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甲流、埃博拉、SARS,這些病毒讓人類措手不及,它們本來只攻擊蝙蝠、老鼠或鳥類等,怎料自然演化無意之間將人類寫進了病毒的黑名單。盡管疫苗不斷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讓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們的防線。

    在這本書中,作者卡爾·齊默用簡潔而優雅的寫作,探索了病毒在其他地球生命的演化中發揮的關鍵作用,揭開生命日常的面紗,重塑我們對它們最本質部分的認知。同事也會讓人重新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認識人類在萬物中的位置。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久久久久99这里有精品10| 中日韩精品电影推荐网站|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91|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李雅|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地址|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96精品国产|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 在线观看麻豆精品国产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精品一|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蜜桃|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页|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99re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日日躁精品|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