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里的大怪獸”要打破兒童劇“怪現象”
家庭音樂劇《故宮里的大怪獸之吻獸使命》將于今年4月開啟新一輪的演出,前兩天開始預售就有不少觀眾趕緊下手“早鳥票”;而前不久首演的《故宮里的大怪獸之消失的龍女的嫁衣》亦是一片好評……兩部作品橫空出世,在演出市場快速建立品牌,讓很多人都忘了出品方北京市演出公司是第一次在兒童演出領域出手。
《故宮里的大怪獸》系列,改編自“冰心兒童文學獎”獲得者常怡的原創童書作品《故宮里的大怪獸》,由常怡本人從原著中提取經典故事改編成舞臺劇。2018年《故宮里的大怪獸之吻獸使命》一經推出就很受歡迎。自2018年7月首演至今,該劇已走過全國二十余座城市、演出近六十場。第二部《故宮里的大怪獸之消失的龍女嫁衣》首演幾場上座率也都在九成以上。
探究《故宮里的大怪獸》系列為何能夠如此受歡迎,僅僅歸功于原著的影響力并不準確,它們更多的是一種互相成就的關系。據北演公司戲劇公司總經理林禮斌介紹,和常怡談舞臺劇改編的公司很多,但常怡看好跟北演這樣尊重知識版權又有專業水準機構的合作,也參與了票房分成。北演則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長期開發的IP,“演格林童話不需要版權,做得熱熱鬧鬧孩子們也喜歡,但我們要制作的是富有京味文化、古都文化的作品,這個作品和我們的理念非常契合。”林禮斌透露,他們將會長期和常怡合作,這個系列的作品至少會做三部以上,目前第三部正在醞釀和計劃中。
從版權購買到劇目制作,北演在這只“大怪獸”身上付出的是大手筆,第一部制作成本二百多萬元,第二部《消失的龍女的嫁衣》制作成本三百多萬元,這在兒童劇中算是比較大的投入。林禮斌表示,他們如此“大手筆”正是為了打破兒童演出市場的一個怪現象,“我們發現兒童劇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比較嚴重,市場上大量充斥低幼、劣質的劇目,一場演出成本幾千塊錢,一張票幾十塊錢,這就導致其他人不敢投入過多生產好的兒童劇?!?/p>
在林禮斌看來,孩子也是有審美的,只是不像成年人表達得那么直接,更何況兒童劇市場不是純粹的演藝市場,還承擔著教育、培養,輸出世界觀、價值觀的職能,沒有好的價值觀的作品就不值得去做。正是在這種情形下,北演發現了京味兒十足、蘊含傳統文化精粹的《故宮里的大怪獸》,希望通過好作品和精良的制作,去打破“劣幣驅逐良幣”的怪現象。
但這條路并不好走,精良制作意味著高成本,成本高了票價自然也就高了,銷售難度就加大,尤其是在外地市場平均票價超過200元,銷售壓力就成倍增加。林禮斌說,2018年他曾和他的團隊做過無數次爭論,“營銷團隊認為平均票價太高不好賣,但降低票價就意味著成本降低,繼而是品質的降低,如果那樣我還不如不做了。”值得欣慰的是,他們的作品推出后最先賣完的是最好的票,有些低價票反而因為位置不好而不好賣,“這說明我們的家長開始有意識地選擇帶孩子看更高品質的演出,這就給了我們繼續走下去的信心。”
在兒童劇市場還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家長帶著孩子看戲,孩子看得專注,而家長卻在一邊刷手機,讓原本的陪伴失去了意義?!肮蕦m里的大怪獸”系列試圖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打造大人和孩子都愛看的“家庭音樂劇”。因此兩部作品在講好故事的同時,又都聚焦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從孩子的角度看父母,也能讓家長對自己在親子關系中的定位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