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從聊天室到“IP帝國”,這是網絡文學的黃金時代
編者按:2020年,21世紀20年代的開端?;赝?010—2019年,這21世紀的“10年代”,十年間中國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經濟和科技(比如房價和手機),而在文化領域,我們在悄無聲息中走進了一個另一個“世代”,你的閱讀內容、觀劇方式,甚至你使用的語言?!笆辍焙芏蹋覀兊奈幕钜迅淖?。
維多利亞時期婚姻家庭研究、量子物理與相對論、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這是擺在網文作家“愛潛水的烏賊”書柜邊的床頭書。
在不久前舉辦的“閱文原創文學風云盛典”上,他因新作《詭秘之主》登頂月票年榜而被評為年度風云成就作家,這部作品僅在起點中文網上就擁有超過200萬條評論,是迄今為止評論最多的男頻作品。臺上,這位34歲的作家顯得有些拘謹,臺下坐著當紅明星、公司高管和無數慕名而來的觀眾,攝像機所經之處,流光溢彩。
十年前,烏賊是一個普通的出版社編輯,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下班后寫網文到凌晨1點,目的是“需要一些零花錢。”與他類似的還有作家血紅,在寫網文之前,他沒有工作,依靠打零工為生。
從普通的學生、白領、藍領工人,到年入千萬的白金作家,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游戲、漫畫——這樣的奇跡,在網絡文學的世界發生過無數次。
在過去的十年里,網絡文學行業經歷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它從曾經的“地下職業”,變為泛文娛產業的基石。曾經的網文“寫手”,如今擁有“作家”的頭銜,能評職稱、入作協。以文學為原點,畫出的生態圈已是文化產業的核心力量之一。
這是網絡文學的黃金十年。十年劇變的背后,隱約閃現不同人物的命運:有渴望顛覆命運的草根作家、有自發為作家打榜、組織“飯圈”的熱情粉絲、有試圖依靠炒作IP分得籌碼的影視企業高管、亦有運籌帷幄、在商業和文學中探索平衡的管理團隊......行業變遷背后,涌動的是時代浪潮。
“這些都是胡鬧,讓他們去寫吧”
血紅回憶,從網文初初興起,到逐漸被大眾認可,走過了10多年的時間。
2001年,中國的互聯網剛剛興起,有私人電腦的在全國屬于極少數。在海峽的另一邊,《第一次親密接觸》通過BBS剛剛走紅;這一邊,一場網絡文學的風暴開始醞釀。
飽讀玄幻的林庭鋒使用“寶劍鋒”這一網名,創作第一部作品《魔法騎士英雄傳說》,每天在網上連載兩三千字,很快被臺灣的一家出版社相中,第二年就在臺灣出版了實體圖書,并且十分暢銷,“寶劍鋒”也成了最早的網絡文學暢銷書作家。
同時,他和“黑暗左手”(閱文集團高級副總裁羅立)、“意者”(閱文集團副總裁侯慶辰)等幾個文學愛好者建立了“中國玄幻文學協會”。2002年5月,中國玄幻文學協會改名為“起點中文網”,網站組建了一個聊天室,供書友交流、吐槽。
有一天,一位名叫“江南武士”(閱文集團總裁商學松)的不速之客闖入聊天室,將網站的缺點批駁一通,一直關注著網站發展的“黑暗之心”(閱文聯席CEO吳文輝)也在此時提出自己的建站理念,作為站長,寶劍鋒并未認為他們在搗亂,而是大為觸動,力邀他們參與到起點的建站中來。
這五個年輕人,組成了起點中文網的初創團隊。網站成立一年后,激增的讀者和不斷出現的高薪作者,吸引了許多商業巨頭的興趣。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個誘人的選擇:港股上市公司 TOM 集團開出2000萬元人民幣和香港戶口的條件,要求全面接管網站。
同時,年僅31歲的盛大文學CEO陳天橋用200 萬美元的價格,承諾保留起點創始團隊的獨立運營權,幫助網站繼續擴張。
幾乎毫不猶豫地,五人選擇了第二條路。擺在面前的圖景很美好,在與盛大“聯姻”期間,網絡文學創作迎來高峰:《鬼吹燈》《斗破蒼穹》《斗羅大陸》......許多讀者念念不忘的神作,大多創作于這段時間。
“傳統作家上臺,臺下響起幾聲禮貌的掌聲;網絡作家一上臺,臺下歡呼一片,感覺有些丟面子?!痹紊虾>W絡作家協會會長的作家陳村回憶。盡管讀者眾多,收入也水漲船高,但網文作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無法得到社會承認。
血紅舉例,北京曾有一個作者,稿費收入已經達到百萬級,但仍然不敢告訴父母自己的職業,每天背著雙肩包,乘車到很遠的地方開始寫作,到了下班點再回來,假裝自己已經“下班”了。而另一位作者蝴蝶藍,從大學時開始寫作,每次都刻意與打游戲的同學隔開幾個座位,以免被發現“在寫網文”。
“那時候,普遍對網絡文學的態度是不屑一顧,認為這些都是胡鬧,讓他們去寫吧。”陳村說。他對網文作家的第一印象是:從沒見過這么慘的“作家”?!耙坏┎桓拢陀凶x者在評論區留言,威脅要給他們寄刀片,他們也不頂嘴,檢討一下自己,就趕快更新?!?/p>
在許多傳統文學圈的人看來,網絡文學的后續發展完全超出想象。他們一度不愿關注的網絡小說,如今已經逐漸成為年輕人的閱讀主流。根據中國作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超4億,占網民總量50%以上。
2014年7月3日,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成立,陳村當選為會長,孫甘露、血紅、骷髏精靈、蔡駿和洛水當選為副會長。這標志著網絡文學正式得到主流認可,網文“寫手”也正式成為了“作家”。
“回顧網絡文學發展短短二十年,網絡文學從最初的野蠻生長階段,正逐漸進入有序發展的狀態。而社會公眾,也開始對網絡文學有了更多的關注,更大的重視,同時提供了越來越好的外部條件。”血紅說,因此網絡作者們必須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從十萬到千萬
“這是網絡文學的黃金十年。”回顧過去,如今已是閱文集團副總裁的“黑暗左手”羅立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優秀的IP不再像過去那樣零散,而是化身文化產業閉環的一部分。文化產業也不再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它真正進入到社會的細致末梢,覆蓋到每個國人的生活中去。”
2008年,兩個“第一”的新聞振奮了整個網文圈:第一位百萬年薪級別的網文作家誕生,與此同時,網文行業也賣出了第一個影視改編權。之后,網絡文學改編電視劇的腳步飛速加快2011年,《和空姐一起的日子》《泡沫之夏》《美人心計》《宮》《步步驚心》等作品出現,還有引爆熒幕的現象級作品《甄嬛傳》。
羅立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在2010年前,傳統文學的版權已經達到百萬級的數額,網絡文學僅有幾十萬。如今,網絡文學的版權費用已經達到千萬級——在十年內,翻了近100倍。
“潮水的方向優先于我們?!绷_立說?!澳阋呀浻辛讼敕?,但行業還沒跟上節奏,這個時候只能等待時機?!?006年左右,起點團隊已經有將網文改編成影視版權的想法,但每次和影視公司交涉時,總是遭遇閉門羹?!暗览硭麄兌级褪遣毁I?!?/p>
直到大環境成熟后,這樣的想法才慢慢松動。2014年,“泛娛樂”的概念被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提及,文學和娛樂開啟融合之路。在此期間,包括《花千骨》、《瑯琊榜》在內的多部IP改編劇集爆紅。其中《花千骨》收視率高達2.12%,網絡平臺播放時,更成為首部播放量突破200億的作品。這迅速撬動改編市場的發展,各大影視公司聞風而至,一個屬于IP的時代到來了。
“在2011年時,我們就預測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種種變革以及文化行業的爆發,雖然行業內可能還沒有看到這個爆發,但是我們覺得它必然會出現?!绷_立說。
與IP時代一起到來的,是起點創始團隊與盛大集團愈發不可彌合的矛盾。作為這一團隊的領軍人,吳文輝嗅到的是互聯網浪潮滾滾涌來的氣息,而盛大文學CEO侯小強對行業發展的趨勢判斷與吳文輝屢屢相左。對此,吳文輝的觀點是:移動互聯網已經到了亂戰時代,如果不采取強力措施,既有優勢很快就會被反超。
去意已決。2013年3月初,起點核心團隊集體請辭,帶走大批追隨的編輯,在諸多互聯網巨頭拋出的橄欖枝中,吳文輝選擇了騰訊。2013年9月,騰訊文學成立。
面對強大的新對手,盛大文學使出全力反擊,但收效甚微,大部分白金級寫手都向騰訊文學倒戈。2015 年 3 月,騰訊文學以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盛大文學,正式合并為閱文集團,吳文輝擔任CEO。
文學與商業
2003年,當吳文輝所帶領的起點中文網在業界公開提出商業化設想時,曾遭到猛烈抨擊。人們認為這違反了文學精神,他被理直氣壯地質問:“商業化?還是不是文學???”
2017年,閱文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以“網絡文學第一股”的身份正式進入資本市場,市值一度突破974億港元。關于文學和商業的質疑聲小了很多,但依舊存在。
“國內的文化行業,缺乏的恰恰是商業頭腦?!绷_立認為。什么是商業頭腦?意味著在文學和商業之間,走出一條平衡之路。
商業這個詞,對于起點的創始團隊并不陌生。2003年,在網站沒有資金維持、瀕臨倒閉的壓力下,起點正式推出第一批VIP電子出版作品,讀者上網看電子版得按章節付費,每閱讀千字收費2分。當時沒有電子渠道,所有的賬目都要手動處理,每天,林庭鋒要乘車到10公里之外的銀行,一筆筆地給作者匯款。啟動收費制度的第一個月,一名起點作者拿到了上千元稿費,這在當時已是相當不錯的收入;一年后,就出現了百萬年薪的作者,起點也一躍成當時文學網站的第一......
在陳村看來,起點中文網成功的關鍵之一,正是由于它創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商業制度,開起了作家生態,使網文行業擺脫了“免費閱讀”的窘境,實現穩定的盈利和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把時鐘撥轉到2016年。此時網文行業面臨的是另一個巨大的商業機遇,一度被低估的IP市場正式掀開高潮。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僅中國網劇的市場規模就達到102億元。多部網絡文學改編劇集的成功,給IP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只要這個劇是由大IP改編的,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市場一度掀起“囤積IP”的熱潮。
就在此時,現實給了發熱的影視市場一點教訓:《誅仙》改編的《青云志》只有0.579%的平均收視率,被觀眾抨擊“剔除了《誅仙》的精華,自己增加了糟粕”;今何在的《悟空傳》,投資7億元,而票房只收獲6.9億元;天蠶土豆同名小說改編的《武動乾坤》豆瓣評分為4.4分,收視率僅為0.285%。另一部《斗破蒼穹》的豆瓣評分僅有4.6分,收視率也僅有0.67%。
在羅立看來,這些改編作品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是投資者沒有真正理解創作者的意圖,粗暴地將簡單的商業邏輯套用于文藝作品?!耙粋€不懂內容的人在想什么?第一,IP要大,IP大了,證明喜歡的人多;第二,演員要有名,他的粉絲多,意味著我的觀眾就會多,一加一等于二?!?/p>
但是IP改編的精髓是“尊重原著”。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走紅的《從前有座靈劍山》、《黃金瞳》、《慶余年》、動畫版《斗羅大陸》等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對原著的還原度很高?!案木幃斎徊恢挥幸粭l路,但我們的秘訣就是一條:還原。因為作家已經把故事寫得很好了,你何必再去畫蛇添足呢?”
根據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閱文集團版權運營收入同比增加近300%,占總營收比例近四成,IP變現已成為閱文集團盈利的重要一環。在閱文集團內容運營總經理楊晨看來,小說的創作絕不能以改編為目標:“如果一味迎合現在的影視市場,那等于是一種倒退?!?/p>
他認為,網絡小說的創作方應該盡量往下游滲透,影響影視制作方,告訴他們未來什么題材可能會火,應該怎么拍。網絡小說遠遠優先于影視?!袄缃衲瓴コ觥稇c余年》,原著在十幾年前就已寫成?,F在的作品可能也會在10多年之后搬上熒幕,或者不需要10多年,但3至5年是必須的?!?/p>
羅立認為,盡管近年來IP改編的成績不錯,但距離巔峰還差得很遠,“精品化”將是未來的趨勢?!艾F在的網絡文學,大家積淀得都差不多了,就差一本經典,一次類似于《權力的游戲》的爆發。只要有這樣的經典出現,對于網絡文學的發展,一定會是巨大的推動?!?/p>
未來的目標,造夢師?
前景一片光明,長期研究網絡文學的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卻提出了一個觀點:“網絡文學未來會越來越小眾化。”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文字的黃金時代即將過去,隨之而來的是影視、綜藝、游戲等的爆發。在邵燕君看來,單純的網絡類型小說可能終將歸屬于文字愛好者們,而茁壯成長起來的是整個網絡文學的生態圈。
“除了傳統的文字以外,漫畫、動畫、影視劇、游戲,這些都是網絡文學的分身,盡管它的形式已經不再是文字了?!绷_立說?!熬W絡文學的概念將在未來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可能會覆蓋到整個文化產業。劇本殺、密室、舞臺劇、音樂劇......這些都可能成為網絡文學的一部分?!?/p>
“未來,說不定連演員都沒了。就像《盜夢空間》里那樣,電視劇生產者會變成“造夢師”,利用虛擬現實,只需要一個充滿幻想的大腦,就能織造出精美的故事?!?/p>
令楊晨印象深刻的,是網絡文學在題材上發生的變化。10年前,網文出現明顯的同質化,所有的書名都很相似,例如仙尊、萬古至尊、劍神、劍仙等。從2015年開始,一個創意大爆炸的時代來臨,多樣化的題材,各種“反套路”開始興起。
“以前的網文主角都比較苦大仇深,主角一般都是先被滅個滿門,身負血海深仇然后再復仇。”楊晨說。現在,更受歡迎的是“小清新”,能讓人會心一笑的文風逐漸占據主流。
例如“會說話的肘子”創作的《大王饒命》:在靈氣復蘇的時代,主角呂樹得到了一個金手指——把吸取他人負面情緒作為貨幣的系統,然后走上讓人不爽就能變強的不歸路。
又例如《修真聊天群》這本書,男主意外加入了一個仙俠中二病資深患者的交流群,群名片是各種府主、洞主、真人、天師,整天聊的是煉丹、闖秘境、煉功經驗。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原來群里不是中二病,真的都是千年長生不老的“大神”,一條小白的搞怪升級路就這樣開啟......
隨著90后、00后一代的長大,越來越多的網文形象開始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偶像,甚至形成“粉絲生態”。每年一到5月29日,全球各地的粉絲都會一個叫“葉修”的角色慶祝生日,他是小說《全職高手》的男主人公,曾登上花旗大廈的電子大屏,閃耀黃浦江;還代言了包括麥當勞、美年達、旁氏、伊利等在內的9個實體品牌,比很多三次元明星都風光得多。據統計,在各類動漫展會中,平均每5個觀眾就有1個是《全職高手》粉絲。
受到國內粉絲歡迎的網絡小說,在世界范圍內擁有讀者,近年來,網文出海的速度不斷加快。類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仙俠玄幻題材,吸收了很多西方原有的魔幻元素,再用道教、佛教等中國文化進行重新包裝,成為西方讀者最喜愛的題材;類似《還珠格格》《延禧攻略》的宮斗劇,也在海外搶占了屬于自己的地盤。
除此之外,法國讀者看了好幾年中國網絡小說后赴中國學習武術、美國書迷因沉迷于《盤龍》而成功戒掉毒癮的新聞也屢屢出現。一位新加坡讀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對于海外讀者而言,中國網文的最大吸引力在于“新奇”?!爸袊W文有很多稀奇古怪但又異常精彩的題材。 這些書雖然有吐槽點,卻又勾起了讀者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欲罷不能。”
關于網絡文學的想象,似乎沒有窮盡。十年,對于旁觀者而言,是一個行業從無到有、開枝散葉的全過程;對吳文輝、商學松、林庭鋒、羅立、侯慶辰而言,卻是一個見證熱愛者如何圓夢的故事。
“在閱文集團的會面中,大家都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開會和吃飯的時候喜歡看手機。”羅立說。湊近一看,原來大家都在偷偷看小說。他每天都會抽出2個小時看網文和動漫,還喜歡“刷彈幕”。有時遭遇書荒,還會在微信群里催熟悉的作家給他薦書。
說著他打開了手機里的《慶余年》視頻:“前幾天工作太忙,還沒來得及看完?!?/p>
關于網絡文學的傳奇,還遠遠沒有結束,這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