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天橋小年文化廟會在京舉辦
天橋小年文化廟會現場,觀眾興致勃勃地參與展賣。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在北方,農歷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春節之前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從小年開始,不少百姓就開始著手準備年貨,進入過年節奏。春節廟會就是一種承載和傳播民間文化的有效形式,過年逛廟會已成為京城百姓不可或缺的娛樂休閑活動。
1月17日至1月22日,由北京演藝集團主辦,北京市曲劇團承辦,北京天橋劇場協辦的北京第六屆天橋小年文化廟會暨老舍京味兒文化節,就以北京曲劇展演、北京風俗非遺文化產品展賣及民俗講座等活動為北京市民及廣大游客打造了一場頗具北京特色的迎春盛宴。
1月17日晚,北京曲劇兒童劇《寶船》在北京天橋劇場上演。該劇由老舍先生于上世紀60年代根據江蘇銅山民間故事而創作。
記者了解到,本屆廟會活動以“大北京”為主題,主辦方以北京的曲兒、北京的食為京城百姓過好北京的年提供了逛、購、娛的多樣選擇。在“品”的方面,由老舍先生命名的北京曲劇作為北京唯一的地方戲,以純正的北京話兒、北京曲兒,演發生在北京城里、皇城根下的北京人的事兒,具有濃郁的北京味兒。展演劇目中除根據老舍先生作品改編的北京曲劇《正紅旗下》,還有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北京曲劇兒童劇《寶船》及北京曲劇《太平年》。
在“逛”的方面,除北京特色食品展賣外,此次廟會活動還邀請了北京民俗傳承人、工藝美術師攜帶料器現場獻藝,展演、展賣景泰藍、燙畫葫蘆等眾多非遺技藝和產品。在“娛”的方面,四場“北京民俗講座”分別以傳統樂器八角鼓、中國結、古琴和北京民俗文化為主要內容,主講者通過與參與者的積極互動,使民俗文化的傳播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主辦方表示,自2015年起,北京天橋小年文化廟會暨老舍京味兒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了五屆,連年舉辦的小年廟會實際上是力圖打造一個“大北京文化”的概念,市民們在走進劇場之后,可以先了解北京傳統的民俗,再去欣賞北京曲劇,這樣就會明白這一前一后的設計實際上就是對北京文化整體的一個濃縮展現,而親身參與逛廟會就實現了一次沉浸式的京味兒文化體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