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以后,網絡文學前程遠大
新世紀倏忽間已20年。新世紀的中國網絡文學,一路走來,歷經迭代,業已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以海量的作者、讀者規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現象。不忘來時路,初心方無悔,為校準歷史方位、總結行業發展得失,2020年網絡文學專刊特開設“總編說”欄目,邀請網絡文學的資深從業者以親歷者、見證者的身份呈現行業發展的獨到路徑。 ——編 者
于我而言,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起點中文網成立18周年了。這個由我發起創建的網站及它所參與見證的中國網絡文學事業,也已成年。
作為一個創新的文學內容發行與運營方式,中國網絡文學用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奇跡:4億多用戶、上千萬作者、數千萬作品、全產業運營……這些,在中國文學史、出版史、傳播史上都前所未有。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中國網絡文學也在贏得越來越多國外讀者的認可與熱愛。
回顧網絡文學的發展,作為堅守者,我深感榮幸和自豪。
回顧20年:網絡文學在飛速成長
“文學上網”與網絡文學的萌芽。2000年底,我在廣東老家的車管所工作。與此同時,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網絡作者。
20年前,在網絡上寫小說的國人寥寥無幾。多數情況下,互聯網文學還主要是把線下出版的內容搬運上網,或把線下沒有辦法、渠道出版的內容發布上網,與傳統文學出版相比,更多的只是發行渠道的一次變更。因此,對于這個階段的互聯網文學,我們更習慣稱之為“文學上網”。
與此同時,繼承傳統大眾通俗文學內涵、融合當代文化元素、以網絡為渠道首發連載的一種新內容的長篇小說形式也正在萌芽,而這些就是后來的網絡文學的真正源頭。在當時,老豬、意者、羅森、流浪的蛤蟆等幾位作者,也包括我在內,主要創作的就是這個類型。當時我們并沒有想過這些作品可以受到讀者的歡迎,但隨著讀者反應越來越好,出版商開始找到我們并要求出版時,我們才真正意識到這些內容的價值。
2001年5月,出于“給喜歡寫玄幻的伙伴建立一個獨立平臺”的簡單想法,我把剛拿到的稿費拿出來,成立了CMFU(玄幻文學協會)。雖然CMFU并不是第一個互聯網文學網站,但我認為,如果追溯網絡文學的肇端,CMFU的成立無疑是標志性的。這個管理員全部都是作者的網站當時做出了兩個影響行業發展的決定。第一,在當時版權意識還沒有形成的環境下,我們首次明確提出了“只發布授權內容”的作品收錄原則。為了獲得一部作品的轉載授權,我曾花了3個月來尋找作家,而找到他的時候,他還很驚訝——以前從來沒有一家轉載網站找他要過授權。可以說,正是這個原則決定了網絡文學這個依賴于知識產權、依賴于創作者的事業。第二,我們提出了百花齊放、“作品交由讀者決定”的內容原則。實際上,CMFU的成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與此前所在網站對待“玄幻”的觀念有差異的結果。因此,我們堅持認為,內容的好壞不應由管理員或編輯的個人喜好決定,而應堅持“文學為讀者而作”的初衷,把評判權交給讀者。客觀地說,這個原則從根本上保障了網絡文學開放的活力,后來起點中文網堅持的內容多元化原則也正是源自于此。
在這兩點原則的影響下,大量網絡作家加入了我們的行列,CMFU因此快速發展。很快,原來的論壇模式已無法承載大量的閱讀,為此我們開始籌劃建立一個真正的網絡文學網站。2002年,起點中文網這個已經成為網絡文學符號的網站正式上線。
數字閱讀時代與網絡文學的生長。2003年,起點中文網已經成為全國十大個人網站之一,但我和我們的管理員團隊卻充滿焦慮。
原因在于,當時的網絡文學看似蓬勃發展,但背后卻已開始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作家基本上都是興趣化的寫作,難以長期堅持,大量作品半途而廢,讀者甚至都很難找到一本真正完結的作品。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太監”“爛尾”等詞就是當時讀者對那些創作中斷或草草完結作品的謔稱。這種情況下,讀者根本無法形成閱讀期待,影響力的擴大也就無從談起。
為此,我們必須找到網絡文學發展的持續動力,其核心抓手就在于推動作家的寫作。我們開始考慮網絡文學商業化,但僅是做出這個決定我們就用了整整6個月。因為從當時的社會情況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選擇。
首先,當時的互聯網還沒有形成版權意識和付費習慣,閱讀在多數人眼里就是免費的,在網上花錢看書幾乎是一個不能理解的邏輯。第二,因為普遍擔心讀者流失,作家并不支持商業探索,我們面臨無人支持的窘境。第三,在網絡支付還不發達的時代,作為個人網站,我們也沒有能力建設或者接入主流付費渠道。更現實的是,此前已經有一些線上閱讀網站嘗試過包月付費業務,慘敗在前。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當聽說起點要做付費,很多人來勸阻我們,但在2003年底,我還是堅持推出了首創的VIP微支付制度。這個決定源自我們對內容的信心:這些作品是讀者喜愛且網絡惟一的。
事實證明,作為行業的核心商業模式,VIP制度成功了。這個模式不僅培養了規模前所未有的作家群,保障了內容生產的巨大活力,也實現了我們當時“讓作家不再清貧”的理想——僅2018年,閱文集團就發放了近20億稿酬。從一定程度上講,可以說VIP制度成就了網絡文學。當然,起點中文網也因此實現了后續的持續領先,網絡文學由此開啟了數字閱讀時代。讀者付費閱讀、作家享受分成的運行機制持續至今。
此后,在作家端我們又先后首創了以扶持和激勵作家創作為主的作家福利,以建立作家品牌為主的白金大神作家品牌等制度和舉措;在讀者端,推出了月票、打賞、粉絲體系等一系列閱讀與互動功能。同時,隨著內容的持續發展,我們也在不斷建設和完善內容的分類、編輯的工作制度、內容安全審讀體系等,這些制度很多都成為了行業標準。
在全體同仁的不斷努力下,圍繞數字閱讀,網絡文學的生態日益完善,并迅速成為網絡內容的核心產品之一,并一步步成長到如今4億多用戶的超級文化產品。
全產業時代與網絡文學的成熟。早在2005年,起點中文網就率先開始探索網絡文學的多元實現形式,推出了首款網絡文學改編游戲《小兵傳奇》,并開啟了IP授權業務。但客觀地說,因為行業與文化產業發展程度尚未成熟,網絡文學的產業化發展在相當長時間內并未取得明顯突破。
以2013年4G商用為標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真正開始推動網絡文學從數字閱讀向產業化發展邁進,網絡文學基于文本、超越文本開始成為常態。
首先,移動互聯網實現了網絡文學用戶基數的大幅增長,網絡文學用戶數在很短時間內就實現了翻倍,影響力空前。網絡文學的各項紀錄迅速被打破,原來難以企及的億次訂閱幾乎已經成為超人氣作品的常態。
與此同時,在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整個網絡文化產業都取得了快速發展,視頻、游戲、動漫、音頻等行業都取得了巨大突破,對于內容、IP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大。而網絡文學不僅僅影響力巨大,同時也是市場檢驗程度最高的網絡原生內容,市場沒有意外地加大了對網絡文學的關注力度。
這兩點的結合,讓網絡文學的內容開發迅速進入了快車道。《瑯琊榜》《鬼吹燈》《斗破蒼穹》等作品引發了社會性的熱潮,網絡文學IP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反過來也帶動了網絡文學的快速成長。基于對產業化的認識,我們在2014年通過騰訊文學平臺以及后續的閱文集團,率先開啟了IP一體化改編、IP共營合伙人等一系列探索,首次開始嘗試從文學平臺向外延伸,主導或參與投資出品影視、動漫、游戲等一系列產品并取得了巨大突破。
聚焦當下:網絡文學在實現跨越
目前,網絡文學的閱讀生態已經非常完善,基本的開發模式已經形成,一個成熟的文化樣式和產業形態已經確立。
內容與創作提升明顯。從內容角度上看,網絡文學作品導向正確、儲備豐富、生活化、個性化趨勢明顯,作家創作水準和投入程度也越來越高。
第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規范,網絡文學正規平臺基本都已形成了以正能量為核心的正確內容導向。家國情懷、奮斗成長、理想追求、情感認同等成為網絡文學最核心的內容主題,大凡成功的作品莫不如此。可以說,網絡文學再一次證明了主流大眾文化產品與社會、時代的高度契合。
第二,網絡文學內容儲備已經空前豐富,并依舊保持有效開拓。海量用戶的不同審美訴求加速了網絡文學的多元化進程。這一點對于最早布局多元內容的我們來說,體會最為明顯:2018年以來,榜單構成越來越多元,比如出現了排名前10作品分屬7個分類的豐富構成,連續多年都有10個以上品類創下新高。近年來還誕生了傳統文化、學霸、科技、工業、輕小說等一系列深受歡迎的題材類型。
第三,網絡文學生活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日益貼近時代。近年來,網絡文學現實主義內容的增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僅我們舉辦的現實題材征文活動征集的作品就超過4萬部,覆蓋了從時代變遷到個人奮斗、生活情感等方方面面。除了傳統的現實題材,生活化也成為了幻想類小說的核心趨勢,作品與讀者基于現實的情感共鳴、認知共鳴越來越高。
第四,網絡文學個性化特征越來越突出,無論是題材還是風格都是如此。題材上,專業題材快速崛起,以2019年為例,風云榜前10作品中兩部都是深受專業群體認可的醫療職業小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同樣,《大國重工》《復興之路》《朝陽警事》等獲獎作品不僅具備深厚的生活沉淀,也更聚焦專業領域。而從風格上來說,較之網絡文學初期以熱血奮斗為主的風格特色,現在的網絡文學中沒有自我風格的作品已很難成功。這是讀者審美和精神訴求不斷提高的必然結果。
第五,在讀者要求越來越高、差異化越來越明顯的當下,網絡文學作家的創作素養也在不斷提升。就我個人感覺,其中最為可喜的是深入生活和資料學習已經成為很多作家的創作習慣。我們很多作家寫作前要閱讀百萬字的資料、做大量的調研,其中一些專業程度比較高的作品,作者還專門去醫院、基層、扶貧點體驗生活……這些工作就是網絡文學職業小說、現實題材越來越被認可的根本原因,相信也會是未來網絡文學誕生新的精品、經典的創作基礎。
產業發展與國際傳播實現跨越。從產業上來說,目前以網絡文學IP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已經基本確立,對于網絡文學的運用已不只是以傳統改編為主的二次創作,對于IP整體開發、運營模式的探索也在有序展開。以《全職高手》為例,其整體運營可以說已經真正實現了IP跨界,虛擬角色的影響力絲毫不遜于現實明星,可以代言產品,可以實現文旅結合等。
同樣,隨著有實力的網絡文學平臺逐漸向下游發展,像《慶余年》這樣的網文企業深入參與的成功改編作品也會越來越多。2019年,閱文動漫作品的總播放量已突破100億。從國際傳播角度來看,網絡文學已初步實現了出海立足,并開始從最初的作品譯介向文化生態落地升級。以起點國際為例,目前我們翻譯的作品已經超過15億字,覆蓋10余種語言,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網絡閱讀的領先者;4萬余位國外作家創作了超過7萬部作品,這些作品很大程度上深受中國網絡文學影響。接下來,這樣的傳播只會越來越深入。
展望未來:網絡文學的未來才剛剛開啟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成年的網絡文學正邁向一個全新的未來。如果說前20年網絡文學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過程,那么接下來,尋求深度將成為網絡文學的發展必然。
從內容上來說,深度的表現就是出現更多精品。事實告訴我們,精品是影響最多人、創造最大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核心,是網絡文學IP產業的基礎,也是真正熱愛網絡文學的從業者的基本追求。隨著讀者要求、作家素養、編輯引導的不斷提升,在網絡文學領域誕生更多精品應該是一種必然。從產業上來說,深度的表現很可能在于IP粉絲文化的突破。我覺得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是粉絲生態,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粉絲共讀、IP共創的趨勢在不斷加強。在2017年,我們還沒有一部作品原生評論過百萬,現在已經有數十部作品。以往讀者只在書評區、書友群討論作品,現在一天的周邊產出就可以超過過去一個月。除了閱讀,粉絲們還在用更多方式表達自己的熱愛,而這個生態,也是未來IP產業開發的基礎。
從傳播上來說,“更深”一方面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關注個性化需求,發掘、扶持出更多優質的、個性化的作品回饋讀者。 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更深度地走向世界,無論是市場深度還是IP文化的傳播深度都是如此。從空間來說,網絡文學發展的未來在于深度跨界。毫無疑問,在AI、AR、5G等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社群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于內容的訴求只會越來越強。網絡文學不僅在線上諸如視頻、互動游戲等各種領域發展前景巨大,也完全有可能更大規模地跨界線下。
因此,作為一個有著近20年工作經歷的網絡文學老編輯,我一直覺得,網絡文學成年以后才是它“人生”的真正開始。和所有大眾文藝樣式一樣,網絡文學的“人生發展”究竟如何,永遠取決于他的內容,取決于內容的導向、社會效益、質量以及對讀者的敬畏等,這一切就是編輯工作的意義所在。我相信,好的編輯永遠是保證網絡文學前程遠大的基礎。
我也熱切希望,自己可以作為編輯一直堅守下去,也希望更多人才選擇網絡文學,選擇成為網絡文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