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去標簽的蔡東及其不俗之處 ——以《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為例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1期 | 劉瓊  2020年01月19日11:28

    內容提要:蔡東的寫作為今天的城市書寫提供了新的經驗,她進入城市的內部生活、 觀察、記錄,竭力地去標簽化。她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 是其中的典型,它提供了一種陌生的人生經驗和藝術表達,同時做到了“形式上的精致和清醒的省思”,既有另類的別致,又有闊達的情緒。

    關鍵詞:蔡東 《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 去標簽化

    《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肯定已經被多次談論。這是《星辰書》的最后一篇,《星辰書》是蔡東最新出版的短篇小說集。

    《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收進該集子之前,我至少看過三遍。第一遍是2018 年 8月召開的魯迅文學獎評審會上,在琳瑯滿目堆在眼前的各家短篇中,它陌生、另類,讓人目光停留。說琳瑯滿目,主要是指數量和類型,有亮光的作品也不多。甚至,我猜想我們目前的短篇寫作是不是陷入了一種困境。一方面,讀者包括專業和非專業讀者,對于短篇的要求和期待要遠大于中篇和長篇;另一方面,高標在旁,經典在前,短篇創作出新出彩幾乎相當于揪著自己的頭發往空中跳,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因此,盡管各類文學期刊對于短篇需求量很大——主要是好短篇,給的條件也比較優厚,但許多成名作家包括幾位因短篇而聞的作家開始轉向長篇創作。好作家當然不受體裁和題材限制,勇于創新,特別是藝術上的自我挑戰是本能。但對短篇來說,這顯然不是利好消息,短篇創作隊伍品質下滑。在這樣一個幾乎有點揪心的文學背景下,看到蔡東和《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大家的意外和興奮就可以理解了。

    小說雖然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來,但讀小說肯定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而是一句話一段話一整篇地看。特別是短篇,如果能夠一氣兒被看完,就我的判斷標準,就達到了好短篇的基本條件——相信許多讀者都是這個標準。什么樣的短篇才能一氣兒讀完?不落俗套。敲出這四個字,我就后悔了。怎么能說這是基礎條件呢?這顯然已是創作的最高標準。什么是俗套?讓人看完開頭就 知道過程和結局,沒有意外,包括講述和經驗。短篇小說單篇體量小,各種經驗,各種結構,包括大師們的經典作品,已經被大家研磨得透透的,甚至編成寫作教材。對短篇寫作來說,不落窠臼太難了。落入窠臼,模式化、類型化、重復性寫作,是不能吸引人的。為了避免俗套,故作高深,強寫矛盾,胡編濫造,成為新的俗套。新舊兩種俗套,在《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里都被“策反”了。面對前人那么高、那么壯的肩膀,作家想方設法掏個小洞,探出頭來,亮劍。

    《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就創作而言,它提供了陌生的人生經驗和藝術表達。

    什么是好短篇?雖然各有尺度,對新鮮經驗和藝術表達的熱切期待應該是一致的。 《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的新鮮在于,一是對人生的經驗摹寫與眾不同,這是與同時期其他城市題材創作相比;二是藝術處理到位有力,行動、情感和心理成為情節發展的強大動力,整個敘事靈動自信。

    蔡東這幾年的小說基本上都在寫城市空間和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的生活,通常被歸入城市題材創作范疇。城市文學和鄉村文學這種劃分,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一種發明。至于古典文學,以至現代文學,這種劃分都沒有意義,也不成立。城鄉差異,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既是物質意義的客觀存在,也是文化層面的普遍存在。文學對于這種文化差異特別敏感,有許多重要 表現。當代文學突出作品莫過于路遙的《人生》,從某種角度看,《人生》和高加林這個人物的社會影響力要大于《平凡的世界》, 因為它寫出了1970 年代中期陜北農村青年的上升或進取之路,成為社會熱點。50 年前,農村青年的上升或進取的目標是進城,做個城里人。今天,隨著城鄉差異縮小,這個目標顯然已經變化,有些地方比如東南沿海地區甚至出現價值逆差,人們對于城市生活開始反思。城市本身也在急劇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城市和鄉村流動頻繁,階層流動,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生態環境變化,生活習慣變化,城市固有的經驗改變了。小說家再寫城市,就不能用過去所謂的城市經驗進行類 型復寫,否則就令人厭棄。專業閱讀只對意外感興趣。就好比20多歲的張愛玲未經世故, 卻提供了豐富的世態和準確的世故,寫出傳統生活底子里的幽微甚至蒼涼的人性,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學里的“狐步舞”相比,是意外之收獲,是另類和陌生的,以致被認為是天才。隨著“天才說”放大,“張愛玲熱”熱起來。在“張愛玲熱”的影響下,一大批后來者的都市寫作都是照著這個趣味出發,有張愛玲式的世故,但沒有張愛玲的才情,邯鄲學步,至多把曹七巧家的客廳換成公司的寫字間。說實話,如果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還在重復張愛玲般的經驗,把經驗模式化,真是文學的一種悲哀。

    蔡東的寫作為今天的城市書寫提供了新的經驗,她進入城市的內部生活,觀察、記錄, 不要標簽,或者說竭力地去標簽,這種努力才有意義。

    比較起這個時期其他作家的短篇小說, 以及比較起蔡東之前的作品,《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做到了“形式上的精致和清醒的省思”,既有另類的別致,又有闊達的情緒,帶給我諸多感受。我甚至對它的經驗由頭產生懷疑,以為蔡東至少是我的同齡人,不能相信這是一位“80 后”作家的作品。這恰說明小說的高明,超越了既有模式,提供了意想不到的陌生的令人興奮的經驗書寫。《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到底提供了怎樣的經驗?

    這個經驗就是反獵奇性和奇觀化,不寫保姆逆襲上位、保安大哥入室搶劫。對于農民進城務工的獵奇化或者奇觀化寫作,已經形成城市寫作的一種題材模式,無非是傳奇程度和結局的差異。這種寫作不是時代真實經驗的記錄,相反,它形成新的階層文化偏見。在閱讀上,讓人產生強烈的不適感、拒絕感,它不僅沒有營養,而且有害——我不憚用了這個詞。

    這個經驗是反厚黑學,不寫職場宮斗, 也不寫腹誹陰謀。一段時間以來,城市文學特別是女性作家的創作,幾乎以現代宮斗為主食,最后個個都成了甄嬛、蕭太后和生活中的白骨精。以偏概全的寫作,讓人厭倦,而且精神不愉快。職場充滿戲份,現代城市人們的密切交往主要源于職場,可以寫。但職場文化是豐富的、復雜的,人群也有豐富的面向,對于職場多樣化的寫作,才是本質性和深刻性探索。片面和單一的寫作,本身就是類型寫作,意義不大。

    這個經驗,也不是離棄和家暴。這篇小說是以一對老年夫妻艱難生活為表現對象, 以夫妻關系變化為線索,但它恰恰勝在沒有“離棄和家暴”,雖然離棄和家暴如今也成為文學和生活的一種常態。與其說小說家的想象力高明,不如說小說家對于生活自身的觀察到位。她以妻子的心理、行動、情感為動力,在迂回、婉轉、幽微的心理掂量中尋找空間、出路和方法。迂回也好,婉轉也好, 幽微也好,都符合人物的性格邏輯和人生態度。中學教師出身的妻子嫁給哲學教授后,大半生都在仰視中度過,丈夫的學識、才華和風度甚至讓她自慚形穢。但這是相對安穩 的婚姻,作為行動的主角和主動方的妻子性格溫柔、平和,甚至有些軟弱,此強彼弱,才能持久,現實中的人的關系包括夫妻關系大概如此。妻子有一些奢侈的可愛的情致,比如喜歡逛博物館和聽音樂會,內心有詩意。這就寫到了關鍵處。癡呆丈夫限制了妻子逛博物館和聽音樂會的自由。加薪托付給鐘點工之前,試過用繩子捆綁丈夫,限制其行動,但妻子內心不踏實,回來也受到反抗。托付給鐘點工,最終因鐘點工不愿幫丈夫上廁所告敗。這是個動人的細節,不僅寫出了意外, 而且寫出了鐘點工的內心的細致。整個小說是在這樣的一種人性自我約束的氛圍中展 開。可以說是無意義的壓抑,也可以說是一種文明。小說家顯然欣賞后者,當然也以此 結構小說的矛盾。

    久病床前無孝子,相濡以沫的夫妻進入 老年,曾經是哲學教授的丈夫癡呆,失去自理能力,行動也缺乏自控,完全依靠妻子的 照顧和陪伴。妻子完全失去自由,失去時間和自己,面對無知、任性和無望的丈夫,內心戲特別復雜。蔡東寫得嗔而不怒,甚至不太抱怨。嗔是對時間和自由的留戀,對未來 生活的絕望。他們曾經是不是恩愛夫妻?我們會想,或許吧。小說含含糊糊。但至少不是怨偶,不是怒氣沖沖。當然,也不是報恩式。哲學教授意氣風發、口若懸河時,妻子曾經被關在海德格爾的話語體系外,有艷羨,也有失落。作為教授妻子的妻子,是夾在知 識分子和非知識階層之間的小布爾喬亞審美 階層。比如她可能熱愛逛博物館,熱愛聽音樂會,熱愛逛公園。她的一生在哲學教授的 丈夫面前可能都沒有機會徹底地舒展過、放 松過。契訶夫曾說寫作應做到使讀者不需要作者的解釋。這就需要人物的行動、對話和沉思足夠充足。無邊的想象在此展開,無邊的生活有著太多的走向。也正是由《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開始——雖然有些地方還可改進,但蔡東終于沖出了教書匠的解釋的本能,把自己隱蔽起來,讓人物行動成為小說主角。

    由此宕開一筆,激賞一下這篇小說因為節制而產生的緊湊和力量。“毫無疑問,短篇小說不是語言或箴言,因此不能成為碎片;我們要求它們給予結局的樂趣”,這是布魯姆在《短篇小說家與作品》里的經典意見。說實話,也恰是不糾結、不泛濫的書寫,讓這篇小說攝入了一把大力丸,獲得了精血。面對老年后癡呆的丈夫,從前是此強彼弱,如今翻了個,成了此弱彼強,強起來的妻子從離棄之思開始,到最后輕松地帶著癡呆丈 夫去聽音樂會,在這個獨特的開始和結局之間,是看似松弛其實一環緊扣一環的推進。從這篇小說的語言,我看到了蔡東對于短篇寫作要義的掌握。這種收斂和按捺有力道,是不言而喻的留白。

    但作家顯然也很無情,她把哲學教授遞解到無知呆傻的座椅上,妻子仰視的寂寞的身姿終于在退休后變成俯視。但這種俯視更孤獨,是沒有對話者的孤獨。所以,小說一次又一次重復地細致地寫妻子出行前把丈夫 捆綁在椅子上,寫她對首飾的觸摸,寫燒菜的情緒。這些場景是工筆、白描,精致細膩,有日本現代小說的影子。

    面對連吃喝拉撒都沒有能力的丈夫,妻子因為失去時間自由只是苦惱,有點哀傷,但沒有上升到怨恨,小說這樣處理,符合人物關系邏輯,也符合人物性格邏輯。一富就翻臉,一病就離棄,這種現象有,但畢竟這只是一種社會現實,社會最廣大的人群還是 具有基本倫理底線,這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讀者可以細細體味一下妻子情緒的表達,微 妙但不幽暗,猶豫但敞亮。《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是一首關于由認知轉變得到精神解放的抒情詩。文學是善的一種形式。從 《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看,蔡東對尖銳的對抗不感興趣,不喜歡糾結和糾纏不休。這說明蔡東作為一個作家,對于日常生活和平常情感具有清醒的省思能力。

    我看過蔡東的一個受訪談話,大意是說 自己喜歡寫掙扎,寫人們在懸空的吊橋上顫 顫巍巍,寫一段段躊躇徘徊的路,以此深究人生之苦,最終目的是建立城市小說詩學。作家的創作談雖然不盡可信,但起碼表達了一種向往。蔡東關于“小說詩學”的愿望是另類的,把她的寫作從市民小說中摘出來,小說的表現對象是不受市井文化影響、擁有獨立生活節奏和立場的城市居民。他們是孤立的,不與他人結盟,但在現代都市中,這又是一個龐大的值得書寫關注的群體。正如愛爾蘭作家弗蘭克?奧康納對于短篇小說的頌揚,他認為短篇小說最能處理孤立的個人,尤其是那些位于社會邊緣的個人。《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里的妻子就是一個鮮明的個體。作家在用文字拓展人類經驗的外延和特質。

    蔡東的經驗具有共享性和共情力。《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書寫中國經濟目前最活躍的城市之一深圳,超越了城市文化通 常的認知和表達陷阱,比如說“商業化”“移民化”“現代化”等等,把一系列可能有的標簽揪掉了,觸及和提供了一種去城市坐標的非模式化的而且是符合實際的經驗。因此,它讓我看不出蔡東是男是女,是生在南方還是長在北方,是“80 后”還是“60 后”。這是我欣賞蔡東及《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的地方。

    許多作家似乎很出名,也很活躍,在今天做到這一點應該不難,但難的是,或者說遺憾的是,沒有叫得響留得住的作品。這些熱鬧的作家,用句流行的比喻,是流量作家,其性質相當于影視界的明星。影視廣告靠走紅毯尚可勉力維持,而流量作家,排除世俗的蠅頭小利,沒有叫得響的作品,總體上是自娛自樂,是可悲的。我忘了是誰說的,作家最好不要拋頭露面,作家應讓自己的作品出面說話。作家怎么生活,也許不能一概而論。但我一直記住的是,當我們談論經典的時候,當我們寫文學史的時候,我們都是在談作品。對于一個寫作者,作品是至高無上的。

    《小說選刊》年度評獎時又見到《朋霍 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這說明,對于這篇 小說的評價開始形成共識。在蔡東現有作品中,我也是最喜歡《朋霍費爾從五樓縱身一躍》。對我來說,從這篇小說開始,蔡東不再只是一個作家的名字,而是有作品的作家。

    至于什么是“朋霍費爾縱身一躍”,內容實際是:一只中年安哥拉白貓,因為寂寞,發狂,從五樓縱身一躍,摔死在小區的天井內。妻子在無奈之際,也曾設想把丈夫捆綁在輪椅車上往前一推。這個念頭,在小說曖昧地出現了一次。結局收得精致完美。妻子演唱會結束后趁興親吻了丈夫,“半是沉醉 半是痛楚地閉上了眼睛,那一刻,萬人體育 場空曠無比,仿佛就剩下她一個人了”。

    [作者單位:《人民日報》文藝部]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最新精品视频|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热色戒|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国内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 久久精品7亚洲午夜a|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午夜精品久久影院蜜桃| 精品三级内地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不卡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精品大尺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精品看高国产精品不卡|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免费视频成人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国产精品吹潮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日本波多野结衣|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先锋影音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