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寫作的現狀與問題 ——兼及一種研究的新角度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1期 | 張立群  2020年01月17日16:58

    內容提要: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研究是東北現代文學研究的新角度,同時也為中國現代作家傳記研究提供了新的具體個案。東北現代作家傳記主要誕生于當代,可分為四個階段。通過客觀、辯證的視野看待其整體發展,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既有自身的 特征和優勢,同時也有自身的限度和問題。“蕭紅傳”數量過多以及由此造成的整 體比例和結構上的不平衡;明顯的“地域性”邏輯和自我限制;遵循“自然生長的邏輯”但需不斷檢視其文本價值。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特殊性決定研究意義上的復雜性,其關乎現代文學史和現代傳記的論域,決定其具有獨特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東北現代作家傳記 東北現代文學 現狀 研究

    由于本文的最終目的是為東北現代文學研究提供一種新的研究角度,所以,在對象選擇和言說方式上與以往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無論從時間起止點還是具體人員構成來看,“東北現代作家”都是一個貫穿東北現代文學歷史、比已獲文學史定評的“東北作家群”范圍更大的概念,而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寫作的實際情況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作為一次全新的探索,對成書意義上的東北現代作家傳記進行研究,通過揭示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辯證的思考,不僅可以為已呈定型化狀態的東北現代文學研究找到新的言說起點,而且還可以為中國現代作家傳記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提供新的個案典型。

    一、當代化視野中的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書寫

    自1947年3月,駱賓基在重慶中原出版社出版《蕭紅小傳》至今,70 年間誕生的各種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共計 150 余種(其中可列入自傳范疇的計有15種,列入他傳范疇的約有 130 余種,如《蕭紅?蕭軍》《端木與蕭紅》式的“合傳”不重復統計),涉及作家包括蕭紅、蕭軍、端木蕻良、舒群、羅烽、白朗、駱賓基、塞克、金劍嘯、馬加、高蘭、穆木天、姜椿芳、金人、田賁、方未艾、公木等。從時間上看,除駱賓基的《蕭紅小傳》及其“再版”出版于傳統意義上的現代階段,余下的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幾乎皆出版于 1980年代之后。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發展的實際情況不僅說明其是一個持續增長、不斷歷史化的過程,而且還說明傳記寫作與出版需要適當的時代語境,而1980年代以來各體式文學創作和現代文學研究的復興并迅速走向繁榮的態勢,正說明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書寫同樣期待一種歷史的機遇。

    為了更為清晰地呈現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發展史,我們將現有的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按出版時間分為四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1940年代的兩部“蕭紅傳”。1942年年初,年僅32歲的蕭紅于香港辭世。一代天才女作家客死他鄉,自會讓很多人感到惋惜進而引發對其生命最后階段的種種猜測。在此背景下,蕭紅臨終前重要見證人駱賓基進行“蕭紅傳”的書寫,自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駱賓基于1946年11月在杭州完成《蕭紅小傳》的初稿,后在上海《文萃》雜志連載。當時想要返回東北的駱賓基預支一筆稿費后前往哈爾濱,不料在行至長春城外時被國民黨杜聿明部特刑隊逮捕。此間,西南聯大的一部分進步學生假托中原出版社之名,將剛剛連載完的《蕭紅小傳》翻印出來。獲利后的學生有的來到沈陽,到獄中看望駱賓基,并將 翻印《蕭紅小傳》獲得的余利送給駱賓基1。這本小傳被駱賓基稱為《蕭紅小傳》初版,但實際上是未經作者授權的“合理盜版”。1947年9月,上海建文書店推出《蕭紅小傳》。因為已有中原出版社的版本,此版在出版時版權頁上印著“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再版”字樣。“《蕭紅小傳》問世后,立即引起人們對蕭紅的廣泛關注,即便在當時內戰情形 之下,建文書店亦多次再版重印。”2作為第一部記述蕭紅生平的傳記,《蕭紅小傳》因著者是蕭紅生命最后階段的見證者、了解蕭紅當時的心境并記錄蕭紅部分談話而引人矚目。《蕭紅小傳》歷來是蕭紅研究的重要資料,其寫作飽有真誠。不過,正如后人指出的那樣,由于蕭紅最后的敘述時斷時續、不夠連貫,所以,駱賓基在數年后通過文字加以“還原”時難免存有記錄的偏差。且“該書引用的資料沒有出處,無法探知真偽”,“由于作者與端木蕻良的矛盾,在涉及端木 蕻良時不能客觀敘述”3,因而其所述史實究竟存在多少真實性還有待進一步考察。但無論怎樣,《蕭紅小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它開創了“蕭紅傳”寫作的歷史,不僅是第一部成書意義上的“蕭紅傳”,還是第一部成書意義上的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它的出現,開啟了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歷史,它的成就與問題可視為早期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必然經歷的歷史過程。

    第二階段,197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1950 年代至 1970 年代是現代作家傳記的凋敝期,這一狀況隨著“新時期文學”的出現而改觀。于這一階段陸續出版的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有肖鳳的《蕭紅傳》(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版)、駱賓基的《蕭紅小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版;北方文藝出版社1987版)、謝霜天的《夢回呼蘭河》(臺北爾雅出版社1982版)、劉慧心與松鷹的《落紅蕭蕭》(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版)、廬湘的《蕭軍蕭紅外傳》(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86版)、徐光金與金倫的《金劍嘯傳》(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版)、白長青的《通向作家之路——馬加創作生涯》(遼寧民族出版社1988版)、張杰與陸文采的《高蘭評傳》(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89版)、韓文敏的《現代作家駱賓基》(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版)以及后來成為著名漢學家、翻譯家的美國學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蕭紅評傳》(北方文藝出版社 1985 版)和蕭軍的自傳《我的童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版),等等。這一階段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寫作主要體現為“立傳者”人數和數量有所增加、傳記寫作涉及的空間和視野有所拓展,此外就是在傳記寫作形式上也有所拓展。

    第三階段,1990 年代至世紀初十年,是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深化期。這一階段誕生的各種由他者所著的“蕭紅傳”共有30余種,后人編撰的“蕭紅自傳”計有 3 種。從“蕭紅傳”的整體寫作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其部分傳記已進入“再版”“修訂”的階段,這表明“蕭紅傳”的寫作已經相當成熟。與“蕭紅傳”相比,孔海立的《憂郁的東北人》(臺灣業強出版社1998版)、孔海立的《憂郁的東北人端木蕻良》(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9版)、洪鈞的《血浪沸騰的金劍嘯》(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1991版)、楊哲與宋敏的《中國現代百科全書奠基人:姜椿芳傳》(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版)、金玉良的《落英無聲——憶父親母親羅烽、白朗》(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版)、劉秉山的《馬加評傳》(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版)、戴言的《穆木天評傳》(春風文藝出版社1995版)、金倫與里棟的《漂泊詩人——塞克》(北方文藝出版社2009版)、煒漪編著的《大時代的“小人物”:蕭軍摯友方未艾》(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內部發行)、以及王德芬的《我與蕭軍》(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2 版)、張毓茂的《蕭軍傳》(重慶出版社1992版)、王科與徐塞的《蕭軍評傳》(重慶出版社1993 版)、王德芬的《我和蕭軍風雨 50 年》(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 年 1 版和 2008 年2 版)等為代表的 14 部“蕭軍傳”的出現,也表明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寫作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這些傳記和“蕭紅傳”一樣常常被納入到“中國現代作家傳記叢書”“中國現代作家評傳叢書”“名人之侶回憶叢書”“名人情結叢書”“名人自傳叢書”等“叢書”體系之中出版,反映了東北現代作家已獲得了較為廣泛的認可程度、出版界開始關注其生平事跡,而東北現代作家的傳記寫作由此得以深化。

    第四階段,2010年至今。這一階段的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由于受到消費型傳記寫作之風的影響,出現了一大批消費型的傳記且主要集中于“蕭紅傳”的書寫上。消費型傳記的出現是因為傳主生平有可消費之處并可以通過市場贏利。當然,從另外一方面說,這類傳記的出現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階段的語境和傳記閱讀已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圍繞東北現代作家如蕭紅出現的“圖傳”“畫傳”,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作為適應“讀圖時代”的一種選擇或曰策略。除上述變化之外,就是晚近出版的傳記要接受此前傳記寫作的壓力,因而在寫法上有很大改變。諸如王德芬的《我和蕭軍風雨50年》、蕭耘與王建中的《寫給父親愛的記憶——蕭軍最后的歲月》(團結出版社2010版)等的“階段式傳記”;如周彥敏的《蕭紅的情人們》(金城出版社2014 版)、周彥敏的《情愛蕭紅》(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版)、葉君的《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 版)、劉東玲的《亂離情愫——蕭紅的恩怨交往》(人民出版社2016版)等的“關系式傳記”或曰“橫向交往式傳記”等新形式的出現,說明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正和現當代作家傳記一樣,進入一個多元發展的時期并在面向未來時呈現開放的狀態。

    依據最常見的劃分方式,已有的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既包括諸如“自述”“回憶錄”等出自作家本人之手的“自傳”形式,又包括“小傳”“評傳”“正傳”“外傳”“畫傳”“圖傳”“別傳”“情傳”“傳記小說”以及“合傳”、由親友所寫的“回憶錄”等出自他者之手的“他傳”形式。這種劃分方式由于著眼點的不同還可以作進一步的劃分,如上文提到的 “階段式傳記”“關系式傳記”,以及近年來出現的以朱丹紅的《亂世風華愛成殤:蕭紅》(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版)、月下的《此生注定愛就是痛:蕭紅別傳》(新世界出版社2014版)、王臣的《我們都是愛過的:蕭紅傳》(湖南文藝出版社2014版)、李清秋的《蕭紅:愛與漂泊》(現代出版社2014 版)等的“消費型傳記”等等。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形式多樣、幾乎涵蓋現代傳記的各個門類,同樣證明了隨著寫作的不斷深入,其本身具有的多樣性、豐富性與可能性。值得指出的是,對于現有的幾種蕭紅“自傳”如《蕭紅自傳》(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版)、《蕭紅自述》(大象出版社 2004 版)、《蕭紅自述:傳奇故事》(西苑出版社2011版)、《蕭紅自傳》(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2 版)、《蕭紅自述》(安徽文藝出版社 2014 版),我們必須要明確其并非出自傳主之手而是由后人編輯完成的事實。“蕭紅自傳”的內容雖均出自蕭紅的回憶性文章,但其生前并未寫有標準的自傳,這一點顯然是我們在閱讀和使用這些“自傳”時需要注意的。

    二、“個體的繁榮”與“整體的不平衡”

    考察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現狀,人們不難發現:“蕭紅傳”數量過多,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是其結構上的突出特征。接近占總體五分之四的“蕭紅傳”完全可以用“個體的繁榮”來形容,并可以獨立成為一項課題。“個體的繁榮”的“蕭紅傳”在相對于其他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時顯示出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整體書寫的一種不平衡的狀態,然而,當我們全面考察“蕭紅傳”書寫的實際情況之后,又會發現:這種“不平衡”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適用于“蕭紅傳”本身,因而是雙重的。

    為數眾多的“蕭紅傳”(此時當然指由他者所著的蕭紅傳記即“蕭紅他傳”)就其實績而言,首先是誕生了優秀的傳記。縱觀“蕭紅傳”的發展史,駱賓基的數版《蕭紅小傳》、葛浩文的數版漢語版的《蕭紅評傳》;季紅真的《蕭紅傳》和晚近出版的《蕭紅全傳》、林賢治的《漂泊者蕭紅》及其“修訂版”、 葉君的兩版《從異鄉到異鄉:蕭紅傳》4,都是“蕭紅傳”的典范之作,堪當現代作家傳記中的用心之作,不僅具有很高的文獻史料價值,而且還呈現了作傳者對于傳主同時也是寫作本身的深刻體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其次,是實踐了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所有表現形式,并出現了由葉君所著的、首次借助第一人稱“我”之視角,敘述蕭紅生平及其內心世界的長篇傳記小說《我本一無所戀》這一特殊的傳記形式。其三,是使“蕭紅傳”進入了國際化的寫作視野。除上文提到的葛浩文的數版《蕭紅評傳》之外,日本學者尾坂德司的《蕭紅傳》(日本東京燎原書店1983版)、中村龍夫的《火燒云——蕭紅小傳》(哈爾濱出版社1993版)、平石淑子的《蕭紅傳》(崔莉、梁艷萍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版),都表明蕭紅的傳記書寫已受到國外多位學者的青睞。他們期待通過傳記還原蕭紅苦難而傳奇的一生,進而表達自己對于蕭紅的獨特理解,已使蕭紅研究和“蕭紅傳”書寫成為一個“世界的現象”。

    與已有的成就相比,百余種“蕭紅傳”數量還是過多了——由過度書寫造成的過度消費,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并強化了“蕭紅傳”形式方面的探索,但卻很難使各卷處于同一水平層次,于是,“蕭紅傳”在個體和整體意義上的不平衡便顯露出來。“蕭紅傳”書寫歷史跨度長、數量大,彼此之間質量參差不齊、類型多樣,使其成為現代作家立傳中最為復雜、難解的現象之一。一方面,如果我們基于學術研究的立場,追求“蕭紅傳”的文獻史料價值,就勢必會人為地“忽視”甚至是“批判”那些消費性質的“蕭紅傳”;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客觀承認近年來部分現代作家傳記的生產、承認當下圖書市場的運行方式,又勢必會在整體上“拉低”蕭紅傳記的價值甚至是部分解構了作家傳記的本質。也許,使用具體對象具體分析的方式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但一旦我們面對那些只具版本形式、不具文獻價值且面目雷同的消費型傳記,又常常由于很難找到恰當的言說進路而感到無所適從。“蕭紅傳”在具體與整體意義上的不平衡就這樣“漲破”了傳統學術研究的領域,亟待在貫穿歷史和現實的過程中獲取一種新的言說方式。

    與自身的不平衡相比,“蕭紅傳”相對于其他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在數量上具有絕對的優勢,這又使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整體呈現出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雖說人物傳記的數量從不是決定其成就高低的唯一條件,但作家傳記的“個體繁榮”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家本人的文學史地位、知名度以及易于“立傳”的可能性。由此回顧東北現代文學的發展史,30 年間曾涌現出那么多的知名作家,他們不僅寫有數量可觀的名篇佳作,還因地域、時代等因素的影響擁有曲折、復雜的人生,東北現代作家的傳記書寫顯然存有諸多空白。這一問題當然還可以結合作家傳記寫作本身,即文學研究的一部分作進一步的引申,而東北現代文學研究在傳記寫作上沒有及時跟進的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了。

    事實上,從東北現代文學的研究現狀來看,一直有很多課題可以通過傳記書寫與研究進行深入的探索與挖掘。第一,與“東北作家群”成為東北現代文學之代表和典范的年份(1931—1945)相比,之前和之后的東北現代文學歷史或是面目模糊、或是尚未充分展開,因而線索不明、代表作家作品沒有得到關注。第二,作家群體流向不明。以“東北作家群”為例,1931年被迫離開東北、1936 年崛起于上海、1937 年開始輾轉到武漢,這些經歷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獲得了充分的闡釋。但是,1938年之后“東北作家群”的流向特別是匯聚延安之后的文學創作與活動,卻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沒有得到詳盡的記錄。第三,部分作家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狀態。相對于東北現代作家整體的創作成就,筆者一直認為端木蕻良是一個長期被忽視、冷落的作家。端木蕻良在“東北作家群”形成期因在天津求學沒有加入該群體,雖于 1933 年就完成了 30 萬字長篇巨著《科爾沁旗草原》并受到鄭振鐸的賞識,但卻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有幸在抗戰爆發之前出版,趕上文學史意義上的長篇盛行的1930年代,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對于其創作的關注。加之端木自幼嬌生慣養、有貴族作派,與底層出身、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左翼作家向來趣味不合;端木與蕭紅結合后為了躲避糾紛和戰亂,南下遷徙逐漸遠離文學的中心地帶,而蕭紅的意外辭世又將其推上風口浪尖,直至一輩子背負惡名,更在心理和情感上加重人們對他的“遮蔽”。然而,只要我們在認真閱讀完八卷本的《端木蕻良文集》的同時,看一看夏志清對于端木的創作特別 是《科爾沁旗草原》的評價5,便會重新認識這位長期處于沉默狀態的作家。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上文提到的幾部有代表性的“蕭紅傳”、結合近年來發現的材料從客觀、人性的角度推究端木蕻良的為人,那么,曾經已有的結論或許需要重新考量。在此背景下,撰寫一部翔實的、高質量的“端木蕻良傳”,全面展示端木的文學成就以及他與二蕭、駱賓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自是十分必要。最后,缺乏動態、發展的眼光。將東北現代作家和東北現代文學簡單理解為“東北作家群”及其創作,經過多年的積淀,已成為限制東北現代文學研究發展的一個片面的觀念。這種觀念就表面上看與“東北作家群”的概念及其影響力有關,但從深層上看,則是對包括“東北作家群”在內的東北現代文學的認知始終處于約定俗成、畫地為牢的階段。正如對于新中國成立之后東北現代作家的創作研究、傳記書寫常常給人留有敘述不足、筆力不夠的印象(“蕭紅傳”除外),沒有從更為廣闊的視野動態審視同樣是限制東北現代文學研究及其傳記書寫的潛在因素,而東北現代文學之“現代”究竟是取義于 1919 至 1949,還是取義于“現代化過程”即“現代以來”或“20 世紀以來”,也就這樣成為一個未竟的課題。

    三、“地域性”邏輯的優勢與限度

    縱觀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寫作史,除部分“蕭紅傳”和孔海立的兩版“端木蕻良傳” 是受其導師葛浩文的影響之外6,余下的傳記基本上都出自于東北人之手,這種現象在文學研究話題層出不窮的今天,可使用流行的“地域性”一詞加以概括并隨之“設定”其問題域。

    按照一般意義上的理解,談及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書寫的“地域性”問題,很容易使人首先聯想到本地人寫本地作家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作傳者與傳主同屬一地,易于把握傳主的生活環境以及當地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外部條件,同時,也會因“地近則易核”而易于了解傳主的家族史、成長經歷,因此在成書之后,其真實性和可信度也相對較高。同一地域還會使傳記家與傳主之間保持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傳記家與傳主有著共同的生活環境、相近的生活習慣甚至是相近的氣質、性格,有利于傳記家走進傳主的內心世界,用心靈去感受另一個心靈,用文字去展現另一個靈魂,因而可作為一般性的邏輯、一種常識性的結論。

    結論雖然如此,但這種通過整體性思路得出的普遍性結論在展開時未必適用于每一個具體的個案,與此同時,在結論的背后,還會有很多相關問題可以引申與拓展。由傳記家和傳主同屬一地而形成的“地域性”優勢可否在實踐中貫穿于傳主一生的書寫?這個問題在詳細考察傳主一生的經歷后也許會變得不那么肯定。為他人立傳畢竟是一種“事后行為”,立傳者雖與傳主是區域范圍內的“同鄉”,但并不代表他筆下的主人公一生始終是“一成不變”的。對于那些經歷豐富、一生不斷處于遷徙狀態的傳主而言,傳記家和傳主同屬一地或許僅在傳記的初始部分才具有特定的意義和價值。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的絕大部分東北現代作家,正是懷著不堪屈辱、繼續抗爭的目的,被迫走上流亡之路,進而形成了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東北作家群”現象。鑒于抗日戰爭的特定時代背景,“東北作家群”又曾相繼輾轉于上海、武漢、重慶、成都、桂林以及山西、陜西等地,并最終在抗日戰爭結束前分流、聚集在延安與香港南北兩個主要地區。“東北作家群”在特定時間階段始終處于漂泊、遷徙的狀態,客觀上決定傳記寫作者只有全面掌握其行旅、秉持一種動態的視野,方可清晰而準確地記錄其生平。然而,一旦我們以這種標準去要求東北現代作家傳記,那么,隨之而來又會有其他相關問題產生。且不說東北籍的傳記寫作者與傳記走過的各地之間有自然地域意義上的差異,即使從傳記寫作、研究和學術研究之間的關系角度上看,所謂“地域性”的優勢也會在某些情況下大打折扣。回顧1980年代以來學術研究的發展趨勢可知:當代學術研究越來越凸顯出“地域化”或曰“區域化”的特色——概言之,既包括研究者相對于本地文學進行研究是一種傳統、有便利條件并呈現自己的研究特色,也包括地域文學會從主客觀方面考慮,以立項和資助等形式促進并要求研究者以本地文學研究為對象和任務。“東北現代作家在延安”之所以遲遲沒有獲得充分的闡釋,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來自東北的研究者對于延安地區的環境、當時文學的歷史和文獻資料不夠熟悉,而立于東北現代文學的研究立場,研究者對于業已形成的延安文學研究的方式方法也會感到陌生。這個問題當然還可以進一步引申,如以延安文學為主要從業方向的研究者不會完全像東北現代文學研究者那樣,熟悉在延安的東北作家早年的生活道路、性格偏好等,而兩者的結合恰恰可以說明與之相關的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為何會在書寫過程中具有“地域性”之“斷層”的可能。據統計,抗戰期間先后奔赴延安的東北作家有雷加、馬加(白曉光)、石光、師田手、金肇野、蕭軍、李輝英、狄耕(張棣庚)、黑丁、李雷、高陽、梁彥、蔡天心、羅烽、白朗、舒群、張仃、魏東明等 20 多人,準確而詳細地掌握他們在延安期間的文學活動,不僅對每個作家的傳記書寫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總體意義上的東北現代傳記研究和東北現代文學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地域性”在某種情況下也可能會成為一種限制。由于寫作者和作家本人在地域上的近距離、情感上的親近等原因,可能會使作家傳記在具體書寫過程中有意回避傳主身上的一些缺點、偏袒其行事上的某些缺點甚至以個人的情感好惡主觀地評判一些問題。只要翻閱 1980 至 1990 年代有東北籍傳記家寫的關于蕭軍和蕭紅的傳記,就不難發現在處理二蕭情感糾葛特別是分手一事上,寫作者們都不愿意涉及過多的細節。事實上,對于蕭軍極具男性中心主義思想的“愛便愛,不愛便丟開”的戀愛哲學,以及二蕭在確立夫妻關系之后蕭軍數次愛上其他女性的事實,只要閱讀蕭軍的《燭心》、蕭紅的《商市街》等散文便可獲得較為明確的信息,而在文本之外,我們也大致可以確定當時的傳記寫作者對于這些事情都有較為清晰的了解而并不存在基本史實把握不足。但或是出于為長者和尊者諱的文人習慣,或是出于對于傳主和自我的雙重保護,傳記寫作者幾乎無一例外都對二蕭愛戀過程中蕭軍始終以拯救者自居、大男子主義以及應負的責任采取了人為漠視的態度。對此,我們必須承認蕭紅早逝、蕭軍健在且已成老一輩作家這一客觀存在的事實對這種寫作傾向的影響。這種因“地域性”而形成的限制并沒有達到人物傳記書寫應有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標準,它不僅對蕭紅的傳記書寫采取了不負責任的態度,而且還在結果上夸大并加重了人們對于端木蕻良的惡感。

    最后,“地域性”還會在整體上限制本地作家傳記寫作的格局與發展。顯現于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書寫過程中明顯的“地域化”傾向,就“區域外”的視角而言,絕大部分東北現代作家的傳記書寫還未走出狹窄的“地域模式”,受到整個傳記界和學界的關注進而融入全新的創作經驗。“地域性”由此成為一柄雙刃劍,一面是絕對意義上的自我生長,一面則是相對意義上的自我封閉,至于兩者的結合恰恰是在反映東北現代文學研究現狀的同時揭示了東北現代作家的文學史地位。

    四、“自然的生長”與“時間的辯證法”

    從近十年來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出版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到,除在總體數量上迅速增長之外,立傳的作家即傳主的增加也使其出版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進步。一部《落英無聲——憶父親母親羅烽、白朗》(金玉良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版)首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對東北夫妻作家曲折、坎坷的一生;一部《閱讀雷加——一個作家的人生畫傳》(劉甘栗編,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版),通過階段式的展示和整理,填補了東北現代文學史同時也是現代文學史的空白;而由金倫、里棟合著的《塵封的往事》(北方文藝出版社2009版),更是首次以合傳的形式在推出金劍嘯、塞克、羅烽、舒群、金人的“傳略”和“小傳”之余,搜集、整理并發掘出大量與東北現代作家相關的史料。此外,像《舒群年譜》(史建國、王科編著,作家出版社2013版)、晚近問世的《蕭紅年譜長編》(袁培力著,陜西人民出版社2019版),不僅詳細地記錄了舒群的一生,填補了蕭紅研究中長期存在的空白,還以專著的形式豐富了東北現代作家的年譜書寫7……近年來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發展的實際,符合隨著時間推移在絕對和相對意義上都實現了“自然生長”,暗合了傳記書寫和文學研究需要持續發現的內在邏輯,既有利于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新格局的形成,也有利于東北現代文學研究的深入。

    “自然的生長”雖可視為時間饋贈的禮物、不斷歷史化的必然結果,但如果我們將其進行階段式的劃分并和以往的歷史平行比較,那么,則不難發現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書寫與此前有很大的不同、已進入一個“語境化”的時代。在堅守作家傳記寫作是一種創作、一種研究之傳統觀念的同時,兼顧其“時代性”特征、考察其具體的生成方式,越來越成為認知當代傳記的重要前提。作為一個顯著的事實,在近年來東北作家傳記的成書過程中,圖書出版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傳記書寫也就這樣在傳記家和應用之外又擁有了生產、消費(含購買和閱讀)等多個環節,呈現出文化商品的屬性。以“蕭紅傳”為例,從 2009 年 1 月至今,10 年間誕生的“他傳”就有60種,足可以當作一道傳記出版的“奇觀”。60 種“蕭紅傳”既有以上所述的“消費型傳記”,也有圖傳、畫傳等形式,還有葛浩文《蕭紅傳》與《蕭紅評傳》、季紅真《蕭紅全傳》的“經典”再現,這種情況表明“蕭紅傳”的出版與市場和讀者消費之間的復雜而多層次的關聯。除在類型歸屬和外部形式上反映市場和讀者的需求,東北現代作家傳記還受到出版策劃的影響。葉君的《蕭紅圖傳》(廣東教育出版社 2010 版)被列為“20 世紀中國文化名人圖傳叢書”之一;葛浩文的《蕭紅傳》和孔海立的兩版《端木蕻良傳》(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 和 2013 版),均先后列入“中國文化名人傳記叢書”;朱丹紅的《亂世風華愛成殤:蕭紅》(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3版)作為“傾城才女系列”之一;朱云喬的《黃金時代:蕭紅與蕭軍的亂世情緣》(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版)作為“煙雨民國書系”之一;孫雯的《我貪戀這泥淖里的溫暖:蕭紅傳》(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版)系“民國?沉香女人系列”之一;劉東玲的《亂離情愫——蕭紅的恩怨交往》(人民出版社2016版)為“中國近現代文化名人交往叢書”之一;任揮編著的《獨特的女人魅力:蕭紅》(群言出版社2017版)作為“獨特的女人魅力”系列;句芒的《有關蕭紅的一百個細節》(作家出版社2018版)被列入“中國文學創作出版精品工程”;以及金倫、里棟的《漂泊詩人——塞克》(根據塞克口述撰寫)和金倫、里棟合著的《塵封的往事》,均被歸入“黑龍江紅色歷程叢書”,分別于2009 年和 2014 年于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金玉良的《落英無聲——憶父親母親羅烽、白朗》和劉甘栗編的《閱讀雷加——一個作家的人生畫傳》,被列入“中國現代文學館鉤沉叢書”8,先后于 2009 年和 2014 年于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等等。這些傳記的出版則又從另一側面說明其與圖書市場之間的關系。是側重“傳奇人生”、“情愛糾葛”以及“死亡神話”,將蕭紅和張愛玲、林徽因、三毛等同為傳主,列入一個系列、集束推出,獲取賣點?還是出于“人性的紀念”“人生 的示范”“認知的快樂”9之傳記功能的實現,建構作家傳記的“典型化”乃至“經典化”?還是鉤沉歷史、重現東北現代文學的歷史文化資源?或許只有對具體傳記進行具體分析,才能清楚地了解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出版現狀。

    如果將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自然的生長”做歷史化的考察,我們還會得出以下結論:晚近首次出版的作家傳記就作家自身而言,雖不是文學史上公認的一流作家,但其具有的價值仍然會超越文本自身,這些傳記雖數量不多,但它們卻相對于現有的文學史書寫及其結構、序列等,構成了可以豐富甚至是可以挑戰的“他者”。它們是東北現代作家傳記與文學史書寫“對話”過程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部分,并有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適度影響到現有文學史的內容與格局,因此寄寓著某種“未來意識”。對比而言,那些于晚近階段反復“出版”的作家傳記已得到學界和市場的雙重認可,它們的價值已通過歷史的檢驗并在獲得穩定評價的過程中“固定”下來,但在其獲得認可的過程中,一些于同期產生的作家傳記卻由于觀念、材料等原因,不再具有文獻價值,而“自然的增長”也因為包含“自我汰變”而呈現出“時間的辯證法”效果。

    結語:“回到最初的起點”

    圍繞東北現代作家傳記可以探討的話題當然還有很多,比如作傳者相對于傳主的創作主體性問題、作家傳記相對于文學研究的史料問題等等,只不過由于本文的側重點和篇幅的限制,無法一一展開。通過東北現代作家傳記歷史的回顧、問題的思考,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相對于已經成熟、定型并呈現出自我封閉狀態的東北現代文學研究,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研究確實存在相當大的探索空間,并可以為東北現代文學研究提供新的增長點。鑒于在以往的研究中,人們總是將作家傳記列為文獻史料而很少將其作為獨立的研究對象,所以,從區域文學研究的角度提出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研究的問題,便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話雖如此,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研究畢竟是傳記研究和文學研究的結合體,在沒有更多參照的前提下有相當程度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為此,我們有必要 “回到最初的起點”,即從傳記的本質和文學研究的本質上,探尋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與言說意義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唯其如此,我們才會在明確言說立場的過程中實現關于現代傳記和東北現代文學研究的雙重超越!

    總之,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研究作為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可以為東北現代文學研究帶來許多新的話題。與此同時,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研究還因自己屬于傳記研究范疇而具有相應的獨立性。相信在持續關注的過程中,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研究會有更多新的言說空間被打開,而東北現代文學乃至整個現代文學研究也將由此獲得一些新的機遇。

    [本文系遼寧省 2016 社會科學規劃基金 重點項目“東北現代作家傳記的史料問題研究”(L16AZW002)、“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支持計劃”(WR2017009)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1關于這些經歷,具體可參見韓文敏《現代作家駱賓基》,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版,第100—104 頁。駱賓基《〈蕭紅小傳〉修訂版自序》,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4 頁。 2葉君:《〈蕭紅與生命中的他們〉緒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2 頁。

    3 章海寧、李敏編著《蕭紅印象?書衣》,黑龍江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34 頁。

    4 關于駱賓基的《蕭紅小傳》,具體包括駱賓基《蕭紅小傳》,中原出版社1947年3月版。駱賓基《蕭紅小傳》,上海建文書店 1947 年 9 月版。駱賓基《蕭紅小傳》(復制本)香港一山書屋有限公司 1978 年版。駱賓基《蕭紅小傳》,北方文藝出版社 1987 年 6 月版。關于葛浩文的《蕭紅評傳》,需要指出的是其原為著者的博士論文,有美國印第安那杜尼公司(Twayne Publisher)1976年版和日本東京燎原書店日文版《蕭紅傳》1983 年版兩個版本,但由于兩者為外文,并不常見。所以,這里所言的主要指其漢語版,具體包括 [ 美 ] 葛浩文《蕭紅評傳》,鄭繼宗譯,香港文藝書屋 1979 年 9 月初版。葛浩文《蕭紅評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1980 年 6 月版。葛浩文《蕭紅評傳》,北方文藝出版社 1985 年 3月版、8 月版,2019 年 1 月版。葛浩文《蕭紅新傳》,香港三聯書店1989年9月版。葛浩文《蕭紅傳》,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 年 1 月版。關于季紅真的《蕭紅傳》和晚近出版的《蕭紅全傳》,主要包括季紅真《蕭紅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版。季紅真《呼蘭河的女兒:蕭紅全傳》,現代出版社 2011 年 5 月版(版權頁印為“蕭紅傳”)。季紅真《蕭紅全傳》(修訂版),現代出版社2012年1月版。季紅真《呼蘭河的女兒:蕭紅全傳》(修訂版),現代出版社2016年1月版。關于林賢治的《漂泊者蕭紅》及其“修訂版”,主要包括林賢治《漂泊者蕭紅》,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 年 1 月版。林賢治《漂泊者蕭紅》(修訂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4 年10 月版。關于葉君的兩版《從異鄉到異鄉:蕭紅傳》,主要包括葉君《從異鄉到異鄉:蕭紅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 年 3 月版。葉君《從異鄉到異鄉——蕭紅傳》,(臺灣)INK 印刻文學生活雜志出版有限公司 2014 年 10 月版。

    5關于夏志清的文章,主要指《端木蕻良的〈科爾沁旗草原〉》,具體見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之“附錄(三)”,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81—419 頁。

    6 兩版“端木蕻良傳”,分別指孔海立《憂郁的東北人端木蕻良》,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9 年版;孔海立《端木蕻良傳》,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兩版“端木蕻良傳”的“后記”內容略有不同,但都在開篇處提到受“導師葛浩文的影響”,分別見兩書“后記”,第254頁和第217 頁。

    7 依據眾多傳記理論著述,“年譜”是可以列入廣義的傳記范疇,本文也采取這種思路。

    8 金玉良的《落英無聲——憶父親母親羅烽、白朗》在 2009 年出版時并未印有歸于何種“叢書”字樣,但在此后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館鉤沉叢書”各卷中,均在封底勒口列舉“叢書”具體包括哪些書目時,將其列入其中,故此列入此叢書系列。

    9 關于“傳記的功能”及其包括的內容,本文主要依據楊正潤的《現代傳記學》中的觀點,具體見該書第 191—228 頁的相關論述,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島研究院]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国产精品99爱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手机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九九免费久久这里有精品23|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在线日产精品一区|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精品66|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区揄拍|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