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麥蓋提農民畫農民:勞作場景生活點滴都入畫
手里的畫筆不斷地在畫布上描繪著,眼睛不時左看右看,全然不顧周邊人來人往的喧鬧。米娜瓦爾·木太力甫是一位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的農民畫師,就這樣在記者的面前創作著她的畫:穿著民族服裝的男男女女,都集中在整個畫布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色彩各異,甚至是夸張無比的羊。“這是我創作的新作品《麥蓋提的羊巴扎》。”
說起自己的畫作,米娜瓦爾·木太力甫轉過身來,笑起來了。因為父親就是位農民畫師,從小就看他創作反映當地生活的農民畫,她也不知不覺喜歡上了畫畫。“我放不下畫筆了,這是我的生命。因為大家都很喜歡農民畫,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愛上了農民畫,拿起了手中的畫筆,創作反映自己生活的畫,這樣的生活很幸福。”她說道。
走在麥蓋提縣刀郎畫鄉景區的廣場上,每天都有十幾位當地的農民畫家在現場作畫。田地里勞作的農民、慶祝豐收的舞蹈、熱鬧的婚禮、趕馬車的老人……這些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場景,通過農民畫家的畫筆將艷麗大膽的色彩、夸張的線條與人物表情,展現在畫板上:
一位趕毛驢車的農民,車上只拉著一個大甜瓜。毛驢因為甜瓜太重,拉著有些吃力,趕毛驢車的農民就幫著拉起了車。
一位年輕的小伙打著手鼓,手鼓上顯出一位美女,他卻害怕地把脖子引向不可思議的遠方。
整個畫面上全是跳舞的人們,有彈琴的,有唱歌的。最顯著的位置,是幾位身著京劇戲服的人們正在唱京劇,可他們的面貌卻是十足的維吾爾族。
這些色彩大膽,構思奇特,線條夸張的農民畫,都是麥蓋提農民畫的代表作。最后這幅名叫《美麗一家》的農民畫作者正是米娜瓦爾·木太力甫。她在今年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美麗鄉村·白樺相約”全國農民畫展上,獲得二等獎。
作為全國66個農民畫鄉之一的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涌現出一批農民畫師,依明·帕托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創作的農民畫《民間藝人》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中國文化周活動展覽會上榮獲一等獎,并被法國文化部收藏。隨后麥蓋提農民畫受到國際上的關注,麥蓋提農民畫走向了世界,享譽國際。1996年,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被文化部命名為“現代民間繪畫之鄉”。2005年,麥蓋提縣又被農業部授予“中國刀郎農民畫之鄉”榮譽稱號。
喀什地區文廣旅局文化藝術科科長馬紅介紹,麥蓋提縣農民畫走向世界后,在喀什地區引起很大反響。現在,不僅麥蓋提縣有近千名農民畫家,喀什地區各縣鄉鎮都出現了一批農民畫師。他們中既有60歲以上高齡的老畫家,也有還在上學的兒童畫家。
“我們喀什地區現在有6個縣都有農民畫培訓基地,從而加大了對農民畫的扶持力度。我們不僅設立了創作基地,每年還劃撥專項資金對農民畫師進行培訓,并選送優秀作品參加全國和國際比賽。如今,越來越多的當地農民農忙時勞作,農閑時作畫,不僅豐富了業余生活,還通過作畫實現了增收致富。為什么喀什的農民畫如此受歡迎呢?我們分析后認為,主要是喀什農民畫十分接地氣,他們把看到的現實畫面,用手中的畫筆呈現出來。無論表現雪山草原、高山大河,還是表現農家樂,都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牧民的帳篷、肥壯的牛羊、生活的場景,都是入畫的絕好素材。作品有出神入化、活靈活現的人物畫,有經霜傲雪的石榴花和晶瑩剔透的葡萄,其色彩斑斕、形態各異,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絕非人們想象。”馬紅說。
米娜瓦爾·木太力甫介紹,去年她曾被送到廈門學習,在那里她得到老師的細心指導。當時老師啟發她,希望她創作一幅有關家鄉的農民畫。思來想去,她決定畫家鄉的羊巴扎。她說:“新疆南疆各種各樣的巴扎很多,現在每星期一個鄉的巴扎日還是最熱鬧的地方,在這里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更是人們交流交往的場所。所以最后我選擇畫這幅《麥蓋提的羊巴扎》。當我把構思講給老師聽時,他們十分高興,肯定了我的創作思路,也堅定了我的農民畫創作。”
去年僅麥蓋提縣農民畫師參加“美麗鄉村·白樺相約”全國農民畫展就報送了16件作品,最終有3件入選參展,2幅獲獎,獲獎作品由組委會永久收藏。
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特聘專家,吉林省政協原副主席趙家治說,新疆麥蓋提縣的農民畫展示了當地異彩紛呈的場景,彰顯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濃氛圍。特別是麥蓋提縣的《美麗一家》《農家樂》等作品,生動再現了新疆是個美麗、富饒、和諧、安定的好地方,維吾爾族是個能歌、善舞、好客的民族。他們的農民畫風格獨特,并且沒有脫離現實生活,看起來非常美觀,畫中的內容也很容易理解。
馬紅介紹,喀什農民畫之所以發展很快,就是因為它們來自基層,反映的都是當地農民平日里的生活。農民畫中每一個細節,都是在平緩、清淡、朦朧,甚至是夸張的色彩中,讓人感受到粗獷與細膩,兩種風格奇特地融合在一起,讓人產生獨特的心靈感悟。整個作品始終洋溢著鮮活性和生動性,始終貫穿著源于自然、天人合一的清新感與生命氣息,傳播著正能量。近年來,喀什農民畫又加入刺繡、漆畫等表現方式,更加豐富了它的表現手法,也讓它的市場更加擴大。
有業內人士評價說,看喀什農民畫,仿佛是在聽一首飄然而至的悠揚的抒情曲,就在歌聲傳入耳膜的一瞬間,人與自然間的阻隔被融化了,心扉敞開了,歌聲悄然沁人心脾,讓心靈得到凈化、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