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聯(lián)合Science與清華大學舉辦青少年科學小會
1月12日,騰訊聯(lián)合Science、清華大學在京舉辦第二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八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科普學者同臺,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為青少年系統(tǒng)盤點天文學、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和化學等領域的年度科學成果。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分享了中國探月工程從起步階段,到成功實現(xiàn)在月球背面登陸的艱辛歷程。歐陽院士向孩子們解釋了觸達月球背面的科學原理,帶領孩子們共同暢想未來人類探測邁向更廣袤的太空。“ 中國首先發(fā)現(xiàn)了火星曾經有過生命的跡象,未來人類一定能夠把火星逐步改造成青山綠水,將這個貧瘠的行星改為人類第二個棲息地,讓人類的未來更美好,更幸福。”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演講
Avery Broderick是“事件視界望遠鏡”(EHT, The Event HorizonTelescope)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帶領團隊拍攝到全球首張黑洞照片。“我們現(xiàn)在已經迎來了研究黑洞的黃金年代,青少年是一支主力軍,將見證科幻小說變?yōu)檎鎸嵤澜绲哪且豢獭!?Avery Broderick說。
黑洞探測在2019年實現(xiàn)的另一起重大突破,是11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劉繼峰及其團隊捕獵到“黑洞之王”——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恒星級黑洞LB-1。“終有一天我們可以窺視宇宙全貌,洞察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劉繼峰說,“如何理解宇宙,是對我們人類的考驗,也是對人類的饋贈。”
作為世界最大冷凍電鏡研究中心的建設主導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王宏偉解析了微觀世界的奧秘。他勉勵青少年,學好數理化知識、計算機技能,擁有廣博的知識結構和對生命現(xiàn)象的好奇心,樂于天馬行空地思考,喜歡在實驗室里徜徉,未來就可能在生命科學領域取得建樹。
“搞笑諾貝爾獎”創(chuàng)始人Marc Abraham,回顧了該獎項在過去29年間的經典獲獎作品,讓孩子們在笑聲中收獲關于科學的更多深思。比如曾有一位通過磁懸浮幫助青蛙飛起的搞笑諾貝爾獎得主,在十年后獲得了真正的諾貝爾獎。
騰訊量子實驗室負責人張勝譽講解了量子算法的基本原理,介紹量子計算未來將會在人工智能、物理、化學等多個方面帶來廣泛應用。張勝譽說,“科學家的精神是追求一種真,一種美,一種對萬世萬物更深刻的理解,一種對人類生活更有意義的改變。”
作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戴偉(David G. Evans)用中文講了24年化學。戴偉在現(xiàn)場以“阿拉丁神燈”的化學實驗開場,分享了化學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水滑石材料的多元應用,以及自己在短視頻平臺做科普的心得,以輕松詼諧的方式帶領孩子們敲開“快樂化學”的大門。
會上,騰訊與Science連續(xù)第二年共同推出《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今年投票參與的青少年人數從去年的10萬猛增至120萬。投票結果顯示,包括黑洞、月球探測等在內的天文學話題最受中國青少年關注。
2019年度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