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陰陽師》:從游戲生長出的舞臺之美
音樂劇《陰陽師》劇照
繼由網易游戲旗下IP 《陰陽師》衍生的音樂劇《陰陽師》第二季“大江山之章”在上海、鄭州、成都、重慶、長沙、武漢、西安、天津、北京等9個城市連演35場之后,近日該部音樂劇在京連演5場并圓滿收官。這部以“中國原創+日本合作”跨國模式誕生的游戲IP音樂劇,打破“二次元”和“三次元”的體驗壁障而使游戲、動漫等元素與傳統舞臺藝術實現融合,為中國觀眾帶來了嶄新體驗,受到粉絲的熱烈追捧,也為音樂劇創作帶來了時尚新穎的選擇路徑。
游戲《陰陽師》是由網易游戲自主研發的3 D日式和風回合制RPG (角色扮演游戲)手游,游戲中的和風元素以《源氏物語》中的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設計。作為一款現象級的優秀手機游戲, 《陰陽師》在測試之前就受到了粉絲們的關注,其唯美的畫風與精致的游戲原聲,讓每位玩家都體驗到平安古都的韻味,一直為玩家所稱道。而“2 . 5次元”音樂劇源出日本,是以真人演員來還原“二次元”作品的一種演出形式。近些年來,國內曾陸續引進了《火影忍者》 《美少女戰士》等熱門人氣作品,而《陰陽師》則是手游領域“破壁”探索的首次嘗試。
音樂劇《陰陽師》的劇情根據游戲內容進行了二次創作,游戲玩家們熟悉的源賴光、鬼切、酒吞童子、茨木童子等一系列原本只在手機屏幕中可見的動畫形象與武器裝備,都一一出現在音樂劇的舞臺上。該劇選擇了一個原著中類似于“番外”的精彩短篇故事,從一次復仇開始,在陰謀、欺騙和殺戮的交織中將情節推向巔峰,而在巔峰過后,陰謀破滅、真相大白,整個劇情環環相扣且高潮迭起。該劇不僅講述了跌宕熱血的故事,同時也對人性的異化進行了積極探討,在復仇與守護之間觸碰到了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據介紹,為了呈現劇中所展現的日本平安時代的著裝特色及風貌,主創團隊除邀請日本劇作家進行劇本創作外,還全部采用日本舞臺劇演員擔綱演出——演藝新星森田桐矢、武藤賢人,配音、表演“雙棲”藝人長谷川唯,寶塚歌劇團前團員蘭舞YU以及宇野結也、土井一海、北村健人等悉數加盟,吸引了不少該類別的粉絲到場助陣。從選角到造型、從編劇到演出,該劇都盡力符合原型,原汁原味地再現。舞臺上的服化道,比如晴明的狩衣、酒吞童子身背的葫蘆、茨木童子的鬼手等等一系列重要服裝道具以及他們的妝造,不僅在整體設計上,從質感、用料到造型,都極力還原游戲效果。
音樂劇《陰陽師》出品方璞潤國際透露,“大江山之章”去年上半年巡演票房突破人民幣2500萬元,售票比例與上座率均超90 %,有超過50 %的觀眾進行過“二刷” ,部分觀眾甚至跟著劇組連續“五刷” 。而隨著音樂劇的巡演, 《陰陽師》游戲的日均在線率也提升了15 %。 《陰陽師》官方商店與游戲內的周邊銷售,也同樣相當驚人。據不完全統計,“大江山之章”在去年夏季巡演期間共達成了4000萬元人民幣的衍生品銷售額。“ ‘大江山之章’的選址都在國內一線或準一線城市,選用的劇院均是標志性的文化公共設施,在《陰陽師》 IP的身上,我們嘗試著探索一種娛樂和傳統文藝交叉的嶄新可能。它不僅是表現手段,還同時摸清了游戲IP矩陣的高度。當找到了IP制高點,未來的IP發展就會有更多可能。 ”音樂劇《陰陽師》出品人李昆說。
記者了解到,實現IP的“全產業鏈開發” ,是目前中國ACG (動畫、漫畫、游戲的英文縮寫)行業頻頻提及的詞。業內專家表示,音樂劇《陰陽師》就是一個讓IP從相對單一的內容形態實現多維度運作的作品,它不僅起到了召回老用戶、促進用戶活躍度的作用,還將帶動游戲衍生品販賣,甚至可以形成音樂劇的獨立周邊衍生,實現良性的商業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