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2019年,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檔的爆發,令到“科幻”再度成為國民熱詞。回顧2019年的中國科幻,我們不禁為這一年中紛至沓來的喜事和盛事感到欣喜和激動,也不由得去思考它們背后蘊含的意義與趨勢。沿襲前兩年“以點代面”的行文慣例,我們將選取聚焦于某一高光時刻的事件進行總結和解讀,同時提供相應的關鍵詞和相關事件,方便讀者全面把握中國科幻的發展趨勢。?
一、《流浪地球》票房口碑雙豐收?
2019年春節,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郭帆導演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火爆上映,總票房高達46.18億元,年度票房第二。電影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上映,并被流媒體巨頭Netflix購買版權,翻譯成28種語言,在超過190個國家播放。11月,《流浪地球》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有關《流浪地球》成功的意義,金雞獎頒獎詞講得十分到位:《流浪地球》以恢宏的場景設計、震撼的設計效果、先進的特效技術、嚴謹的科學探索實現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全新跨越。影片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主題,在宏觀敘事和人性圍觀描述之間獲得完美平衡,溫暖而有力的表達了中國對于未來世界的歷史責任。
今年上映的國產科幻電影還有《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等,雖然票房口碑不一定理想,但它們與《流浪地球》一道標記了“中國科幻大片元年”的到來。對于中國科幻而言,《流浪地球》的成功也開啟了科幻產業跨越發展的新篇章。為此,今年的黃金時代獎和星云獎分別授予導演郭帆年度人物獎和特等功勛章。
關鍵詞:科幻影視、科幻電影
相關事件:
l 6月,《三體》電視劇宣布立項。同月,《球狀閃電》電視劇也宣布立項。
l 8月,由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超新星紀元》宣布啟動,由孔二狗擔任導演兼編劇。
l 11月,2019年中國科幻大會科幻影視創投會成功舉辦,共收到290個申報項目,最終《群星閃耀時》獲得評委會特別大獎。
l 11月,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在江蘇南京舉行。
l 12月,第二屆中國科普科幻電影周(展)在河南商丘舉行。
二、星云獎十周年慶典活動?
10月,由新華網、壹天文化、時光幻象文化共同主辦的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十周年慶典活動在重慶舉辦。為慶祝中國民間科幻大獎星云獎誕生十周年,組委會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2019中國科幻新時代高峰論壇”和首屆華語科幻星云原作大賽(原石獎)等。郝景芳和郭帆獲得星云獎特等功勛章,第十屆星云獎長篇小說類金獎由灰狐的《固體海洋》斬獲,首屆原石獎科幻劇本獎由王晉康原著《豹人》等五部作品獲得。
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成立于2010年,和美國的科幻星云獎、日本的科幻星云賞一樣,都是由科幻愛好者自發組織形成的一個公益性獎項。獎項一直面對全世界華語科幻領域,每年評選一次。包括今年在內星云獎一共已經在成都、太原、北京和重慶舉辦了十屆。十年星云獎見證了中國科幻崛起之路,也將有志于中國科幻事業的各方力量凝結成一個共同體。
關鍵詞:星云獎、科幻共同體、科幻大會
相關事件:
l 5月,由未來事務管理局主辦的“另一顆星球”科幻大會在北京舉行。
l 11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市園博園召開。
三、“科幻世界號”衛星成功發射?
12月20日11時22分,在劉慈欣、何夕、謝云寧、寶樹、楊晚晴等中國著名科幻作家的共同見證下,全球首顆以科幻機構命名的衛星——“科幻世界號” AI衛星(星時代-8)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標志著全體中國科幻人和幻迷們從此有了一顆屬于自己的衛星。
《科幻世界》創刊于1979年,歷經四十年的波折屹立不倒,是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科幻的中流砥柱,為中國科幻的再度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值此四十周年之際,雜志社舉辦了一系列活動(比如四十周年紀念征文活動),并承辦了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而年底的“科幻世界號”發射成功也將《科幻世界》創刊四十周年的系列慶祝活動推向高潮。
關鍵詞:科幻世界、銀河獎、衛星
相關事件:
l 2018年12月,《科幻世界》正式完成了轉企改制,從四川省科協直屬事業單位轉型成了國有獨資企業。
l 5月,江波《機器之門》獲得第三屆京東文學獎“年度科幻文學獎”。
l 6月,網絡科幻電影《我們的科幻世界》在“上海電影節·科幻產業論壇”進行了改編授權儀式,電影改編自寶樹為《科幻世界》創刊四十周年而作的同名小說。
l 11月,“2019銀河之夜”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共頒出23個銀河獎獎項,江波的《機器之門》獲得最佳長篇小說獎。王晉康獲中國科幻銀河獎終身成就獎,封筆作《宇宙晶卵》出版。
四、成都正式申辦2023年世界科幻大會?
8月,在愛爾蘭都柏林召開的第77屆世界科幻大會上,成都正式申辦2023年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Worldcon)。世界科幻大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受矚目、歷史最悠久、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科幻文化主題活動,目前與成都共同參與競爭的城市,還有法國尼斯和美國孟菲斯。同年11月,在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上,“成都申幻”成為關鍵主題之一,大會的成功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作為“科幻之都”的成都舉辦世界科幻大會的雄厚基礎和有利條件。無論最終成功與否,成都申幻這一舉動都標志著中國科幻作為一個整體放眼國際、擁抱全球的信心和雄心。
關鍵詞:成都、申幻、世界科幻大會、國際交流
相關事件:
l 8月,陳楸帆、王侃瑜等多位中國科幻作家和從業人員參加都柏林世界科幻大會,積極推廣中國科幻。
l 11月,“100年后的成都”科幻作品征集活動結果在“銀河之夜”宣布。
l 11月,深圳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和科幻世界雜志社在成都發布《2019中國城市科幻指數報告》,成都總得分位列第一,成為2019“中國最科幻城市”。
五、《三體》日文版熱銷?
7月,《三體》日文版正式上市,一周加印10次,三周內銷售突破10萬冊。9月,劉慈欣赴日本參加活動,受到熱烈追捧。11月,《三體》日文版獲得第七屆“圖書日志”圖書獎“海外小說部門大獎”。同年,日本《科幻雜志》先后刊載“中國科幻專輯”和“三體2:黑暗森林”預告,百年文學期刊《三田文學》發表王晉康科幻小說《天火》。
自從2014年《三體》英文版問世以來,《三體》已出版20多個語種版本,日文版是第二十個語種。此前很多人有一個疑問:為什么“三體系列”在西方聲勢浩大,卻在同為東亞文化圈的韓日等國無聲無息?此次《三體》日文版的熱銷再次證明了劉慈欣的科幻是全球性的文化現象,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
關鍵詞:劉慈欣、三體、對外輸出
相關事件:
l 2月,劉宇昆主編的第二部中國當代科幻小說英文選集《碎星星》出版。
l 4月,陳秋帆《荒潮》英文版上市,隨后西班牙文版、德文版和俄文版陸續出版。
l 7月,寶樹《三體X:觀想之宙》英文版上市,早先已有西班牙文版上市。
l 11月,《三體》漫畫正式上架騰訊漫畫,英文版同步上線。同月,由藝畫開天制作的《三體》動畫版推出了首支正式預告片。同月,喜馬拉雅發布《三體》廣播劇。
六、深港雙年展凸顯科幻元素?
12月21日,以“城市交互”為主題的第八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深圳)開幕。本次深港雙年展包含兩個板塊,“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維”,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城市空間與科技創新之間不斷發展的關系。“城市升維”板塊包括子板塊“科幻現實”和一個特別板塊“九座城市,萬種未來”,后者由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吳巖教授策劃。劉慈欣、吳巖、陳楸帆等多位科幻作家和藝術家深度參與整場深港雙年展,使得科幻元素和未來色彩貫穿其中,引起了藝術界和設計界的極大關注。
這一成功的實踐也證明了科幻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和思維方式與城市空間發展、創意設計以及相關領域之間跨界互動的可能性。正如《2018中國科幻十大事件》所說,作為一個未來導向和注重想象力的思維模式,科幻將與各個領域進行跨界融合,滲透到商業社會和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幻+”已成為常態。
關鍵詞:深港雙年展、展覽、科幻跨界、科幻+
相關事件:
l 3月,第三屆香港美倫星際科幻大會舉行,主題為“絲綢之路上的外星人”。
l 7月,第30屆香港書展舉行,本年主題為“科幻及推理文學”。
l 7月,韓松榮獲2019第三屆亞洲書店論壇“2018年度科幻作家”稱號。
l 12月,江蘇衛視大型科幻科普綜藝節目《從地球出發》開播。
七、科幻作家走進新國企?
4月,由國資委新聞中心指導,環球網、未來事務管理局和果殼網主辦的“科幻作家走進新國企”活動開啟。4-6月間,活動已舉辦四站,分別是“腦洞電廠”、“人造太陽”、“未來電網”和“掘進地下城”,多位科幻作家參觀國家電投、中核集團、國家電網江蘇電力、中國中鐵裝備、中國鐵建重工等央企。他們將通過實地采風,以科幻文學、漫畫、視頻以及科普文章等多種形式,向公眾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國企央企的科技創新成果。
此類高規格的“科幻結合企業”活動得以成功舉辦,一方面體現了企業乃至全社會認識到科幻是一種能夠把握和展現科技快速變革時代的很好的藝術形式。另一方面,這也對科幻作家和藝術家們提出了更高的創作要求:如何緊跟科技大時代脈搏,將更生動和更接地氣的中國科技創新和企業元素融入到創作中去,這是科幻作家們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國企、采風、大國重器、科技創新
相關事件:
l 10月,十余位科幻作家、學者、翻譯家走進安徽合肥高新區,進行“游中國聲谷探量子中心”科幻采訪活動。
八、《星云科幻評論》創刊?
6月,由星云獎組委會支持、三豐主編的民間獨立科幻評論雜志《星云科幻評論》創刊。“這是一份致力于提供真誠而有價值之觀點的獨立科幻評論雜志”,目前創刊6個月,已發布百余篇科幻評論文章,星云獎典禮前期連續發布“星云獎評論特輯”,點評第十屆入圍作品。雜志發布的評論也為下一屆星云獎的推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近幾年,有關科幻的學術研究蔚然成風,成果顯著。然而,面向讀者的科幻評論卻一直缺乏,導致大量的新人新作乏人問津。《星云科幻評論》的創刊填補了這一空白。期待未來在科幻理論建設領域,學術批評和民間評論兩條腿走路,走出一片新天地。
同時,2019年也見證了許多科幻組織和而機構的創立,有各地的科幻協會和科幻專委會(如上海浦東科幻協會、重慶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也有學術性和非營利性的科幻組織(如四川大學中國科幻研究院、釣魚城科幻中心)。我們完全可以期待這些科幻新力量為中國科幻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驚喜。
關鍵詞:科幻評論、科幻研究、科幻機構
相關事件:
l 11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韓松擔任專委會主任委員。
l 11月,四川大學文新學院“中國科幻研究院”宣布成立。
l 12月,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釣魚城科幻中心”宣布成立。
九、教博會舉辦科幻教育主題論壇?
11月,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在珠海舉行。教博會舉辦了名為“科幻+:做面向未來的教育——科幻教育共同體”的平行論壇研討會和相關的科幻教育展區。研討會以“智慧共生、資源共享”為理念,以對話沙龍的方式邀請了科幻作家、媒體、教師、科技館負責人等跨界人士共議科幻教育。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科技需要創新,創新離不開想象力與創造力,而科幻教育在保護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造力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和應該擔負的責任。正如活動策劃人周群老師所說,“一個良性的科幻教育生態正在形成”。
關鍵詞:科幻教育、科幻教育共同體
相關事件:
l 11月,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會在北京舉行。
l 12月,由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中心主編的《科學幻想——青少年想象力與科學創新培養教程》初級教材在深圳某小學成功試用。
十、少兒科幻星云論壇在重慶舉行?
10月27日,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嘉年華期間,“2019少兒科幻星云論壇”在重慶舉行,150余名科幻作家、評論家、出版人和影視界代表同聚一堂,共謀少兒科幻的發展。論壇由少兒科幻重文學流派代表作家馬傳思主持,董仁威、張之路、楊鵬、超俠、彭緒洛等發表主題演講。這是中國少兒科幻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會議,會后組委會整理了會議發言并征集了眾多專家的理論文章,陸續發表在“星云科幻評論”平臺。
“少兒科幻”是中國特有的概念,其創作實踐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一支有力的創作隊伍,培育了龐大的市場。星云獎從2013年第四屆開始設立少兒科幻獎項,七年里伴隨和反映著少兒科幻的蓬勃發展。現在組委會又通過論壇和論文征集的形式開啟了少兒科幻理論建設的工作,為少兒科幻進一步繁榮埋下基石。
關鍵詞:少兒科幻
相關事件:
l 11月,少兒科幻領軍人物楊鵬組建國際寫作聯盟創作的跨界少兒科幻系列《大戰外星人(國際版)》新書發布會在廣州長隆歡樂世界舉行。
l 11月,第10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少兒中長篇及短篇金獎頒出,由徐彥利《心靈探測師》和秦螢亮《百萬個明天》獲得。《百萬個明天》后由獲2019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單篇作品獎。
l 12月,馬傳思的《奇跡之夏》入選2019年“優秀青少年讀物出版工程”。
而今,科幻已經遠遠超越了小眾的文學類型,被賦予更為廣泛的意義與價值。它是科技時代的新神話、新傳奇,映射了科技強國的和平崛起;它是文創產業的新增長點,構建了具有高附加值的完整產業鏈條;它是提升國民科學素養的抓手,培育了青少年想象力和創造力;它也是國家科技創新的源泉之一,促進了現實中的創新與發明。
2019年中國科幻十大事件清晰地反映出這個時代對于科幻的廣泛認知和強烈需求。對于中國科幻共同體來說,這是巨大的機遇,也是莫大的挑戰。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我們心存敬畏,我們滿懷期待。
世界華人科幻協會
2019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