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爾丘克《云游》:尋求陌生的潛流
《云游》和隨后的《雅各書》相比于她大多數其他早期的作品,跨越了更多的領域和主題,也跨越了更長的時間維度。作為生涯最主要的兩個美學嘗試,它們都涉及到對主體地位和歷史觀的總體敘述。相形之下,早期作品在處理這一敘事時稍顯含蓄。
《云游》的情節非常碎片化,以至于有時讀起來更像是一本短篇小說集。幾十個故事(其中一些會反復出現)以一種看似隨機的模式交織在一起。第一人稱敘述者是一個頻頻旅行的女人(她似乎沒有遇到性別或種族上的騷擾)。她密切注視著其他人,但自己幾乎不留痕跡、不受注意——盡管她有時會想象在身后三排的地方,一個乘客正在悄悄地寫她的故事。這個敘述者顯然是如此習慣于旅行,又行動得如此悄無聲息,以至于她從不需要一個私密房間來躲避外界的侵擾。相反,她的寫作發生在“火車上、旅館和候車室里,在飛機上的托盤桌上。”她非但沒有被周圍旅客的聲音打斷,反而被他們所鼓舞。她喜歡與其他乘客短暫相會的偶然,也喜歡交通方式制約下大家心照不宣的共同準則。托卡爾丘克自己也承認,主體這樣的放置方式能夠帶來明顯的特權;主人公與她所遇見的白人群體輕松交融,這與她總體向西旅行的事實相違背。然而,在國際世界主義看似平穩的運作中,托卡爾丘克尋求著不安、分歧和陌生的潛流。是什么讓人們走出故鄉?對于出身帶來的自我身份,我們又到底能逃離出多遠?她的敘述者所認同的那些不安分而又智慧的和“云游者”們,置身于異鄉,周圍是原生民和傳統主義者,他們又會怎樣定位自己?《云游》在世界主義和傳統文化的混雜概念之間尋找橋梁;在愛的探索和對未知文化的好奇心之間尋找橋梁;并最終指向我們自身起源地的內在多樣性。
托卡爾丘克的敘述者大部分時間都在飛機上度過,由此(以及它們所隱含的全球逃避主義)衍生出了《云游》的標題。她為之講述故事的人物,那些毫無預兆地打斷她的聲音的人物,也采用許多其他的交通方式,有些是現代的,有些是過時的:火車、公共汽車、馬車、手推車、駁船。事實上,這部小說的波蘭原文,“Bieguni”指的就是最古老的旅行——徒步。同時,“Bieguni”還是一個十八世紀俄羅斯激進神秘教派的名字。其支持者認為,原罪不僅應從精神上脫離,而且也需從身體上。必須要通過不斷的旅行——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才可以達到。波蘭語中,“bieguni”這個詞可以讓人聯想到動詞“biega(逃離)”,也能讓人聯想到“bi egun(地理上的極點)”。因此,這個術語既能捕捉到云游狀態下近乎抽象的廣袤特征,又能捕捉到悖論般的物質特征——盡管是全球尺度的航行,它仍然一直與非常特定的物體和地點聯系在一起;它致力于在旅行中尋找新鮮事物,也同等致力于挖掘一個個體不完美的已知起源。(原載于《波士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