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陳寅恪的前世今生
    來源: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眾號) | 張求會 胡文輝 黃波  2019年12月25日07:21

    《陳寅恪家史》,張求會著,東方出版社2019年11月。

    以下內容來自東方歷史沙龍(174期)(主題:“陳寅恪的前世今生”,廣州學而優書店,2019年12月7日)。沙龍嘉賓為知名文史學者張求會、知名文史學者胡文輝,資深媒體人黃波。內容經作者修訂增補。

    一、陳寅恪先祖的歷史之疑

    陳寅恪先生的六世祖陳公元、高祖陳克繩、曾祖陳偉琳、祖父陳寶箴、父親陳三立和他本人。

    張求會:大家下午好,先來看這張圖,它所展示的是陳寅恪先生的六世祖陳公元、高祖陳克繩、曾祖陳偉琳、祖父陳寶箴、父親陳三立和他本人。排在上面一行第一位的是從福建上杭遷到江西修水的始遷祖,叫陳公元,從他的生年(1711年)算起,到陳寅恪在中大去世(1969年)為止,超過了250年。所以我們說《陳寅恪家史》這本書展示了義寧陳氏家族兩百多年的奮斗史,確實是有所指的。

    《陳寅恪家史》出版后,讀者反響之好,超出了我的想象。上個周末(11月30日),我在江西南昌青苑書店和書友做了一個分享會,不少讀者提出了很好的問題,媒體采訪也提了一些問題,今天我把這些問題匯總一下,待會兒向到場的各位讀者朋友做一個匯報。既是對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做一個集中式回應,也是我正在思考或下一步研究的大致方向。一本書要不斷地打磨,不斷接受讀者的檢閱,才能盡可能減少差錯。

    關于陳公元。有一個疑點:陳家為什么要從福建上杭遷到江西修水?以往的說法是福建上杭人多地少,但是經過南昌大學劉經富老師去上杭實地考察,他覺得至少在陳公元遷徙那段時期上杭的自然條件未必比修水差,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移民的原因從來都復雜多樣,比如除了人多田少,也不排除在原住地受到其他族群的欺侮而被迫遷走,甚至不排除通過遷徙來改變所謂的“風水”。簡單歸納一下,目前推測陳公元從福建上杭遷到江西修水,只能說是“一果多因”。

    關于陳克繩。疑點是陳家遷徙到修水后,靠什么發家致富?胡文輝在序言里特別強調從經濟因素而不能只從精神文化因素來探討陳氏家族的奮斗史,這個看法對我很有啟發?,F在看來,義寧陳家(準確地說,應該叫竹塅陳家)不太可能只靠種植水稻發家致富。修水耕地少,人均耕地更少,要想擺脫貧困,除了種植水稻,肯定還要種植經濟作物,比如種茶、種藍等。此外,修水盛產竹、木,所以,我懷疑陳家人當年可能還從事過竹木貿易。

    這里,順帶回應一下主持人黃波老師剛才的問題——我從事義寧陳氏家族史研究有沒有一些機緣。我是安徽人,四歲隨家人遷到江西的永修縣,在江西生活了十多年。永修在修河的下游,修水在修河的上游,修河在永修縣境內的吳城鎮進入鄱陽湖,再流入長江。講一句大話,我跟陳寅恪一家曾經同飲一江水,“君住江之頭,我住江之尾”。此外,我從讀初中到讀高中,每天要從一個火車站走到另一個火車站,腳下走的就是南潯鐵路。陳三立當年做過南潯鐵路的總理,他比我早了幾十年走過這條鐵路。南潯鐵路的路基,到我走的時候都沒怎么改變過。要說緣分的話,這個大概也算一種。

    我住在修河下游的永修縣,至今還記得很清楚:很多年里,不斷有人把上游的修水、武寧、銅鼓三縣的竹木扎成竹排、木排順流而下,運到下游來賣。所以,我估計陳家當年發家致富可能跟竹木貿易有關系。

    也有學者認為,行醫在陳家擺脫貧賤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但行醫致富這一點,我覺得不太可靠,因為懂得一點醫術的中國家庭從來都很普遍。話說回來,畢竟陳家沒有掛牌行過醫,最多可以說陳偉琳在游歷途中有時候會憑借給別人治病來賺一點盤纏。關于這一塊的研究,還不到位。

    關于陳偉琳。這是陳氏家族崛起的關鍵人物。上周六在南昌青苑書店搞完新書分享會后,當天晚上我跟二十多年前的老朋友——南昌大學的劉經富老師——一塊吃飯,我們在酒桌上就聊到了這個話題。竹塅陳家在經濟條件大為改善之后,通過積極參加各種公益事業,慢慢地提升了在當地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陳偉琳那個時代趕上了太平軍起事,這給竹塅陳家提供了特殊的機會。江西修水位于贛西北,同時跟湖北、湖南交界,所以被稱為“吳頭楚尾”。太平軍要從這個地方打進省城南昌,修水成了最后一道屏障,當地鄉紳組織的民團頑強抵御太平軍入侵,很多戰斗打得非常慘烈。陳偉琳和兩個兒子陳樹年、陳寶箴,正是通過辦團練抵御太平軍,才為外界所關注,可以說這是陳氏發家(政治發家)的重要起點。這次和劉教授見面,他告訴了我一些他通過走訪獲得的新材料,談了他的新看法:竹塅陳家組織的地方小支團練,匯入了余震龍(就是余春霆)組織的義寧團練,這才得以在抵御太平軍攻占義寧州城等重要戰役中發揮作用,義寧團練后來引起曾國藩的關注,陳寶箴也跟著沾了光。劉教授的話,也再一次提醒我不能輕信后人給前輩寫的墓志銘、傳記等,那里面難免會有“諛墓”之詞,未必可以全信。

    二、湖南黨爭和“賜死”:兩個歷史場景和疑點

    關于陳寶箴。先說第一個疑點,陳寶箴、陳三立父子在湖南新舊黨爭之際的表現究竟怎樣?這本書跟19年前的《陳寅恪家族史》相比,有些觀點和結論做了改動,但有一點我是比較自信的,那就是對陳寶箴父子在光緒丁酉戊戌年湖南新舊黨爭之中的基本結論還沒有過時。

    這次重寫舊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表彰、懷念臺灣學者黃彰健先生(湖南瀏陽籍)。我是1993年在華南師范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在我們系的資料室里第一次看到黃先生《戊戌變法史研究》這本書的,讀了之后大為震撼。直到2007年,在茅海建老師的推薦之下,才在上海書店出了一個這本書的增訂本。早在1970年,黃先生就在他那篇論文《論光緒丁酉戊戌湖南新舊黨爭》中,對這段歷史,對義寧陳氏做了十分深刻的研究。在黃先生那個年代,可以利用的資料十分匱乏,因此特別了不起。黃先生的一些基本判斷,這么多年過去了,依然不可超越。在光緒丁酉戊戌年間(也就是公歷1897至1898年),也就是湖南新舊兩派斗得最厲害的時候,陳寶箴、陳三立父子在新舊黨派之間的表現,用一個好聽的詞叫“調和、協調”,用一個不怎么好聽的詞叫“依違”。但是,黃先生給出的是這八個字——“老成持國,無可非議”。畢竟,激進的改革主張跟漸進的維新主張很難調和。

    《戊戌變法史研究》封面

    我對黃先生深表尊敬之余,稍微做了一點補苴工作,把兩個歷史場景做了進一步還原。當時,守舊派代表人物王先謙擔任岳麓書院山長,時務學堂的學生和岳麓書院的學生成了新舊黨爭的馬前卒。陳寶箴為了平息雙方爭執,曾經采取過一些防范性措施,比如調閱時務學堂學生的課本,看看里面到底有沒有外界傳說的“民主”“平等”等激進言論。后來譚嗣同打包票說,唐才堂、熊希齡等人雖然膽子不夠大,但是他敢擔保他們還不至于膽小到篡改學生的課卷。黃先生早在1970年就通過很有限的資料做出推斷,唐才堂確確實實組織人員連夜篡改過課卷。也就是說,巡撫大人拿到的時務學堂的課卷是被篡改過的,那當然就不會有事了。當然,我這里只是還原歷史場景,不做任何評判。

    下面還原第二個歷史場景。賓鳳陽是岳麓書院的齋長,大概類似于學生會干部吧。他被時務學堂學生張伯良等人誣告,說他在新舊黨爭落敗的情況下,氣急敗壞,居然用下三濫的手段到處張貼帖子,誣陷時務學堂的老師和學生雞奸,說老師喜歡那些年輕貌美的學生,有猥褻行為。張伯良說這些帖子對他們的人格侮辱太大了,根本沒法做人,所以請學政、巡撫大人查實。真實情況是熊希齡和他的愛徒張伯良聯手制造了這起冤案,就是為了打擊舊黨,栽贓陷害賓鳳陽。直到現在,不少研究者還在說此事最終不了了之。事實上,在王先謙、賓鳳陽等人不斷申訴、抗爭之下,陳寶箴最后做出了批示,說這些帖子與賓鳳陽無關,等于還了賓鳳陽一個清白。這份批示,后來也收進了汪叔子先生和我一起編輯、整理的《陳寶箴集》。

    第二個疑點是陳寶箴到底是不是被慈禧“賜死”的?這個問題,每年都會被無數人問上無數次,我原本以為早就不是一個問題了。這次看到陳曉平和黃波老師的文章,他們倆也會對陳寶箴的死因表示疑惑,這一點讓我有些吃驚。他們二位都是十分嚴謹的歷史研究者,連他們都表示疑惑,一般的讀者表示好奇、困惑完全可以理解。我先說一下結論,我的基本判斷沒有改變過:目前能夠證明陳寶箴被賜死的證據都不怎么靠譜。

    證據之一是所謂的“以詩證史”,就是拿陳三立詩歌中用過的典故來佐證陳寶箴之死隱藏著天大的冤屈。另一個證據是陳三立在父親去世后異乎尋常的悲痛之詞,也能間接證明陳寶箴死得異常慘烈。我在給文輝的書《陳寅恪詩箋釋》寫序時說過,如果“罪孽深重”“鍛魂剉骨”等夸飾詞語也能算數,那么我們今天追悼前輩的“永垂不朽”也就真的管用了。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證據,那就是南昌宗九奇老師的文章。對于宗老師文章里的那條證據,我的判斷還是四個字:不太靠譜。宗先生《陳寶箴之死的真象》這篇文章1983年在《江西文史資料選輯》發表之后,隨后被全國政協主編的《文史資料選輯》轉載,影響迅速擴大到全國。1984年,陳寅恪先生的侄女陳小從寫信向宗九奇老師的父親宗遠崖先生詢問,宗遠崖先生回了信。下面這張就是宗老先生回信的復印件,我在文章里引用過,今天是第一次展示圖片。宗遠崖先生說,當年他跟另一位同事去戴遠傳老人家里,一塊兒聊到戊戌政變,戴老臉色立刻大變,想了半天后去書房拿了一本《文錄》指給他們兩人看。宗遠崖看了《文錄》后,怕回家忘了,就把記載陳寶箴被賜死的那段文字默寫在一本書的空白頁上。后來,他的兒子宗九奇寫《陳三立傳略》時,就把這條“史料”交給兒子寫進了文章。

    宗九奇《陳寶箴之死的真象》(部分)

    宗遠崖致陳小從信的復印件

    “賜死”這個傳說還有后續。1992年宗九奇增訂舊作,又間接轉述了戴遠傳老人的另一段話:戴遠傳的父親戴閎炯,跟隨江西巡撫松壽前往南昌西山崝廬,宣布慈禧太后賜死陳寶箴密旨,陳寶箴遵旨自縊,結果一時沒斷氣,腿在掙扎,戴閎炯看著不忍心,就過去伸手一拽,陳寶箴這才斷氣。這個回憶,等于進一步把這個傳說細節化了。宗九奇老師沒有親自發表這一段,而是給了鄧小軍老師,由鄧老師在自己的研究成果里公布了。這些都是傳聞,我也不敢把話說死,我只是覺得不太靠譜。陳寶箴的死因目前沒有定論,他的尸骨早不在了,DNA都沒法做了,更沒法做傷情鑒定。我在書里說,陳寶箴死后,關于他的死因留下很多謎團,這些爭議不妨看成是對他另一種方式的紀念。

    文輝兄這次的序言,給我很多啟發。我們一般人總是同情弱者,陳寶箴父子畢竟是因為改革而被革職的,陳家也因此而家道中落。如果陳寶箴不但因為改革而丟官,陳家不但因為改革而家道中落,陳家的掌門人陳寶箴還因為改革而被迫自殺,那不就更加悲壯了嗎?此外,一般人對于“陰謀論”天然具有一種興趣,這大概也是傳聞不斷得到傳播的原因之一。

    我再舉個類似的例子。光緒皇帝、慈禧太后死亡,相差只有一天。要說湊巧的話,這個更湊巧。這個傳聞的影響力,比陳寶箴被慈禧賜死的影響力更大。人們肯定有理由懷疑,慈禧在自己去世前,一定要把光緒干掉,因為帝黨、后黨之爭由來已久。我的朋友——中國社科院的馬忠文老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來討論這個問題,他認為:“光緒、慈禧相繼而死,本屬一種巧合。但是,在晚清特定的政治氛圍中,這種巧合注定會被重新塑造和演繹。演繹出來的生動故事可以小說家言視之,不必深究,但探究種種演繹產生的背景和原因則是史學工作者不能回避的。”我非常欣賞他的這段話。光緒、慈禧相繼而死,本來就是一種巧合。我們喜歡編排歷史,歷史有時候也愛編排我們,不能排除巧合的存在。

    關于陳三立。當年我從事陳氏研究,就是因為連陳三立的生卒年都被很多權威工具書錯說成1852年。也就是說,這樣一個大人物,在他去世不到60年的時候,甚至連生卒年都開始被搞錯了,可見我們對他的研究有多么大的欠缺。幸好,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看來,對陳三立的研究目前是比較到位的,超過了對陳寶箴、陳寅恪的研究。在眾多研究者中,山東大學李開軍老師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關于陳三立的研究還可以深化。李開軍老師和他的一個博士生周洋,師生二人在《文學評論》上相繼發表文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們的研究成果值得持續關注。李老師準備推出一本新書《散原遺墨》,收錄的全是陳三立的手跡。李老師的博士生周洋對陳三立詩歌藝術的研究還在進行,使得這一領域更加細化、更加專業化,值得期待。

    三、“今生”難以說清:陳寅恪文獻的復雜性

    關于陳寅恪。我用的第一個詞是“焦慮”。這個星期三(12月4號),劉經富老師通知我趕緊上網,西泠印社正在網上預展一大批陳家文物,很快就要拍賣。我看完之后,有一點不敢相信,可以說有點目瞪口呆。陳家三代人,除了陳寅恪的弟弟陳登恪之外,其他每個人——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隆恪、陳寅恪、陳方恪——都有新材料出現了。這么一大批資料,從哪兒流出來的?這些新材料一旦被拍賣出去,以后就很難再看到了。所以,我用的第二個詞是“期待”。我期待著公、私資源可以共享,形成研究合力。可惜的是,很多時候不但私人資源用不到,公家資源也用不上。比如說,如果圖書館的人自己想做研究,那么這本書可能永遠也沒辦法上架。所以,我用的詞是“期待”。

    張求會《新見陳寅恪佚札釋讀》配圖

    上面這篇文章,是我2015年在南方都市報發表的,標題是《新見陳寅恪佚札釋讀》,也就是說三聯版《陳寅恪集·書信集》沒有收這封信。想不到,去年我在網上認識的一位上海的著名收藏家,通過微信含蓄地說在上海朵云軒拍賣宣傳冊里面看見我的文章了,但是這件藏品是贗品,因此,他特意向我求證,問我知不知道這件事。我說我哪里知道文物是真是假啊,我們做研究的,只看“文”不看“物”。陳寅恪引用文獻,有時候用的是他自己的引述方式,前后有跳躍、有剪輯,一般人要想給他的文章造假,也太難了吧。基于這樣的考量,我認為這篇文章造假的可能性比較小,這封信就算是贗品,也應該是對著原信抄寫(臨?。┑摹T旒僖惨幸粋€原物作為參照才行,必須把原物當中的東西搬過來才能以假亂真。換句話說,這封信的內容確實存在。結果,這位收藏家朋友把我大罵一頓,說你們這幫學者,東西都不真,怎么能當材料用?我說,陳先生也說過,假材料里也有真信息。我記得寫文章的時候,有朋友提醒過我可能有假。但是僅就內容而言,陳寅老的信,談的問題太專業了,所以我考慮再三還是寫了這篇文章。朋友回復說“理解”。我說我當時不認識您,很遺憾?,F在想聽聽您的意見,拍賣行是不是把我拉下水了,我成了背書的專家?他說對。這個拍賣圖冊里居然還把這篇文章從簡體字轉成繁體字,根本沒跟我打招呼。問題是我可能早就被人家認為在幫拍賣公司、幫收藏人站臺。這些預展的藏品,也許有些是假的,但我肉眼凡胎,不做這一行,辨認不出來。

    陳寅恪佚札

    上面是陳寅恪的另一封佚札,我的一位做拍賣的朋友提供了高清圖片,我寫成了文章,是南都劉錚老師編發的。陳寅恪的這封信很長,裱成了立軸,是從日本回流的。我昨天還特意問了那位朋友,他說這個東西上個月已經被人拍走了,賣了30萬人民幣。各位,陳寅恪的一封信拍到了30萬!所以我希望是真的,要不然這個買家就虧大了。我告訴我的朋友,真偽我辨別不了,辨認陳寅恪的字我也沒有權威性。還是剛才那個問題,內容方面要想造假就比較難。

    誰都想不到,楊絳先生的姑媽楊蔭榆女士,就是那位因為北京女師大學潮被魯迅罵了才出名的楊蔭榆,她居然會和陳寅恪有過交集。楊蔭榆主政北女師的時候干過一件時髦事——在校園里上演歷史文化劇《孔融之死》。她向陳寅恪寫信,請他介紹一下孔融的史實,這封信就是陳寅恪的回信。這封信只有月份——8月20日。偏偏那么巧,楊步偉的《雜憶趙家》里正好有這一天的記載,趙元任也在日記里有記錄。趙元任日記的復印件捐給了清華,目前還沒有整理出版,不過楊步偉的文章講得已經足夠清楚。1924年8月20日,陳寅恪、趙元任等人在德國柏林聚會。因為楊蔭榆之前在美國留過學,所以我推測她可能和陳寅恪是在美國結識的。具體的考證,大家可以看我寫的《一封罕見的陳寅恪致楊蔭榆手札》。

    陳寅恪夫人唐筼所書對聯及書信

    快過年了,這是陳寅恪夫人唐筼寫的對聯。我們都知道,陳三立生前對唐筼這個兒媳的書法是很欣賞的。這封信是唐筼代筆寫給陳寅恪的妹妹陳康晦的。

    下面這件文物的可靠性比較大,不但有內容,還有信封。所以,我想托洪光華博士一定要給陳美延老師看一下,她認媽媽的字應該比較靠譜。這封信是陳寅恪解放后寫給在南京的七弟陳方恪的。我念一小段:“七弟:世事家事竟至于此,奈何奈何!以后吾弟一身窮老,將何以堪?恐唯有學佛,聊可自遣爾。兄及六嫂近來身體皆不佳,而收入逐月減少,更覺困難,將來不知如何了結也?!边@里面有很多問題,比如解放之后某段時間,陳寅恪收入在逐月減少,為什么?不知道?!拔甯纭说芴庪m久無信來,諒皆安好?!薄拔甯纭敝戈惵°?,“八弟”指陳登恪。這件東西應該比較靠譜。哪來的?也不知道了。

    陳寅恪寫給七弟陳方恪的信

    陳寅恪寫給七弟陳方恪之信的信封

    下面這封信的落款是陳隆恪、陳寅恪、陳方恪、陳登恪,抬頭是“少奇副主席賜鑒”。陳家兄弟給劉少奇副主席寫過信,誰聽過?從來不知道!這封信估計沒有六位數肯定拍不下來。信的內容,還是與1951年海軍某部建療養院要遷移陳三立的墳有關。江湖上傳言:陳家兄弟各顯其能,通過各種渠道尋求幫助,確鑿可信的是找到國務院參事李一平,但是國務院參事跟國家副主席肯定不是一個級別。危難之際,陳家兄弟找了很多人,最高級別的有劉少奇、周恩來。周恩來參與這件事的證據目前還沒找到,但我估計八九不離十?!皠⑸倨鎺椭Wo陳氏祖塋一事鮮為人知”。寫給劉少奇的這封信,真的聞所未聞。我估計是陳叔通起了橋梁作用,要不然陳家跟劉少奇不太可能搭上線。可以說,這批史料的價值真的很嚇人。這批文物很快就要拍賣了,拍賣公司只給你看一點點,關鍵部分屏蔽掉了,像素也不是很高。有本事的朋友可以上網去看一下,弄下來,誰先弄,誰先寫。這也是我不敢寫陳寅恪傳的原因之一,相關的文獻還有很多在不斷涌現。相比而言,陳寅恪的“前世”比較好辦,“今生”真的很難說。

    陳氏兄弟寫給劉少奇的信件

    關于“仰望”。有讀者說,我這次重寫陳寅恪家史盡管有所克制,但還是看得出對陳家數代先賢的仰望。我在這里回應一下。我最初給這本新書寫的后記,標題是《想起兩句話》,第一句話是北大李零教授的“去圣乃得真孔子”,第二句話是我母親說的“說人嘴長,說己嘴短”。第二句話的意思是說,總是挑別人的刺,其實意義并不大,別人挑你的刺也很容易。一本書不出錯不可能,看看作者說對了什么,遠遠比盯著他說錯了什么更有價值。我這樣說不是為了給自己犯錯找借口,而是想說有必要改變以往的習慣。年輕氣盛時,總喜歡給別人挑錯,尤其是給名家挑錯,因為能挑出名家的錯恰恰是初學者最大的收獲之一,如果名家再回一封信,那就更驕傲了,也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年紀大了,這種做法就應該有所克制。

    回過頭來講第一句話。我在這里展示一段我最初寫的后記:“相比于孔圣人,對于義寧陳氏的‘去圣’或‘祛魅’,難度要小得多。但對我這樣一個出身貧寒、學殖淺薄的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試舉一個例子:陳隆恪攜家眷住在廬山時,夏天因為貪圖涼爽,家居時也會光著膀子,有一回碰巧裸著上身‘闖’入了妻子喻徽的獨照里。我至今還記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看見這幅照片時的驚駭和不解——義寧陳家可是‘中國近世模范人家’‘文化之貴族’啊,怎么也會有如此不雅的場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見聞的豐富,我終于明白了那些永恒的常識:誰都離不了飲食男女,解決了溫飽才能談斯文。當我嘗試著用一個兒子、丈夫、父親的眼光去打量另一個兒子、丈夫、父親時,原來理解不了的事情變得容易理解了,原本接受不了的事情變得能夠接受了。作為普通人的一代代陳家人,在‘去圣化’‘祛魅化’之后,反倒更加可親可敬——面對著‘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這樣綿亙古今的難題,總體而言,義寧陳氏給出的答案遠遠超越了絕大多數人。”

    這篇后記后來沒有用,在座的只有這本書的策劃人陳卓先生看到過。我是從這個角度去仰望義寧陳氏前賢的。此外,雖然是重寫,難免還是會把20年前的某些想法、感受帶到現在。感謝文輝的提示,我在定稿時把那些對于義寧陳氏始遷祖的諛墓之詞做了冷處理,有時會著意指出其中難免夸大其詞。

    四、陳寅恪研究的接力賽

    最后一個話題,關于“接力式”研究。

    下面這張是1997年的照片。左邊是劉經富老師,右邊是我,當年他41歲,我28歲。中間是歐陽國太,就是我書里面寫的竹塅義寧陳家大屋的守護者。

    左起:劉經富、歐陽國太、張求會。攝于1997年7月28日

    下面這張是上個星期六晚,我們倆一塊喝酒、吃飯,他已經63歲了,我也50歲了,時間真快,我們倆的頭都禿了。

    我跟劉經富老師1999年在中大開完會后就沒怎么聯系,2010年我跟陸鍵東老師、胡文輝老師一塊去清華大學出席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年譜長編”的座談會,那次又和劉老師見了一面,此后就一直沒見過。這次在南昌重聚,大家都很開心。劉老師主動把他的新書《陳寶箴詩文箋注·年譜簡編》送給我。所以,黃波老師勸我編陳寶箴年譜,現在可以不用編了,已經有人編了。這書還沒有上市,我昨晚才收到,劉老師說我是第一個拿到贈書的人。對我們之前對陳寶箴某些詩文的解讀,劉老師在新書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做得非常好。把前行者的成果拿過來,在他們的基礎上有所修訂、有所超越,這就是學術研究的“接力賽”。

    下圖左邊這本是劉老師的另一本書《陳寅恪家族稀見史料探微》,中華書局2013年出版。劉經富老師做研究非常認真,所以我在《陳寅恪家史》后記里說了,他對義寧陳氏家族史的研究起到了“四梁八柱”的作用,非常關鍵。右邊這本是今年10月份推出的新書《陳寅恪家族史料整理研究》,上、下兩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這是劉老師的自我接力,同樣值得贊賞。

    《陳寅恪家族稀見史料探微》《陳寅恪家族史料整理研究》封面

    下圖這本雜志叫《關東學刊》,名氣不大,但是主編謝曉萌先生很有情懷,他說今年只做了兩個專輯,一是紀念五四,一是紀念陳寅恪先生逝世50周年。這一期雜志登載的胡文輝老師的這篇文章(《陳寅恪留德的經濟背景》)非常好,改變了以往的一個結論。我們長期受到蔣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的影響,也受到了陳先生三個女兒回憶錄(《也同歡樂也同愁:憶父親陳寅恪母親唐筼》)的影響,都覺得陳寅恪留德期間生活苦得不得了,面包都吃不起。胡老師很了不起,從經濟因素的角度入手,得出了和以往不一樣的結論,而且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發:“旁觀者的著作干擾了親聞者的記憶。”就算是入室弟子,就算是親閨女,一樣有可能誤解、誤判、誤導,傳聞已久的說法并不一定可靠,相關研究必須不斷接力下去。

    “旁觀者的著作干擾了親聞者的記憶”

    再舉一個例子。戊戌變法失敗后,湖南的守舊黨搜集了一些黨爭的重要文獻,編了一本書叫《翼教叢編》,整理者署名“蘇輿”,是王先謙的學生。后來,守舊派主要干將葉德輝說這書是他編的,明顯想要搶功勞。我非常佩服的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的吳仰湘老師,最近把兩篇還沒有發表的文章給我看。吳老師的文章寫得很平實很扎實,我一貫的評價是“你的文章,我挑不出毛病”。2018年1月19日,吳老師請我去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搞講座,當時他告訴我很多地方有疑竇,《翼教叢編》的整理者應該另有其人。這兩篇文章花了吳老師很多心血,最終他確定真正的編者是蘇輿的老師王先謙。你看,研究就像偵探破案一樣,從1898年到現在,一百多年才破案。如果沒有敢于懷疑的精神,沒有這樣一種自覺的接力,可能一直到死都不知道真相。

    《翼教叢編》整理者實際是王先謙

    我大概想匯報的就這么多。最后,再回應一下黃波老師問的“機緣”問題。1993年我從江西考到廣州華南師范大學,跟隨我的導師管林先生學習,他是中國近代文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1994年江西南昌召開陳寶箴、陳三立父子研討會,請管先生參加,管老師太忙,分不開身,就讓我摸摸底。我寫了一篇小文章,老師就派我代表他去開會,回來之后向老師匯報,談到這里面有很多東西可以挖掘,老師很寬容,同意我拿它做碩士論文的課題。就這樣,從1994年做起,一直沒挪過窩。這就是我從事義寧陳氏研究的最大的機緣。

    我先向各位書友匯報到這里,謝謝大家!

    五、陳寶箴被賜死的證據不足

    胡文輝:張老師比較有名家風采,我沒有什么講課經驗。我就講一下關于陳寶箴之死的一點感想。張求會講的東西,我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他說陳寶箴并非死于被慈禧賜死,我基本同意。當時,廣東的張蔭桓是被賜死的,但是張蔭桓在中國政治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陳寶箴跟他不能相比,陳寶箴畢竟只是當了幾年湖南巡撫,而且談不上有什么特別大的權勢。一般來講,政治人物都要有強大的人脈作基礎,總的來說,陳寶箴缺乏這一點。所以,那個時候處死陳寶箴不是很合情理,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

    還有處死的方式。處死張蔭桓是公開的,信息很明確,為什么當時沒有任何人知道處死陳寶箴?我們判斷一本書的真假,要看著錄情況。比如一本號稱是漢朝的書,唐朝沒有記錄,宋朝沒有記錄,明朝突然冒出來,那么這種書一般就很可疑。就像陳寶箴猝死之事,他去世那么久,一直沒有人提出“賜死”這種說法,差不多一百年的時候突然冒出這樣的說法,至少就目前的材料來說很可疑。除非有材料說,民國已經有人提出“賜死”說,那就可能靠譜一點。其他的一些推測材料,只能說是一種估計。陳三立后來參加了反對慈禧的密謀,因此會激怒慈禧。但這也只能說有一點點可能,因為當時參與密謀的人很多,不能說參與密謀的人都跟慈禧有特別的仇恨。這需要從公的角度來理解,不能從私的仇恨來理解。

    尤其鄧小軍老師提出從詩的角度來解讀,我覺得最不靠譜,因為就整個方法來說,推證的思路本身就有問題。

    但是,關于慈禧、光緒之死的類比我不同意。我覺得慈禧跟光緒的死,一是太接近,二是對中國政治的后續影響太大了。所以,你說是一種巧合,我覺得不合理。

    近年來在光緒的遺骨里發現砷嚴重超標,我覺得這對馬忠文的文章是不利的,至少現在發現光緒遺骨有砷中毒跡象。再加上還有其他傳說,比如啟功就說過一個傳聞,他說自己是從太監群體那兒聽來的,也說光緒是慈禧毒死的。從太監群體得到的這種傳聞,我覺得值得重視。這個問題跟陳寶箴的問題不能類比,所以我不同意用這個來證明陳寶箴被“賜死”不靠譜。

    其他問題先不談了,有一個問題我想請教張求會,我發現沒有材料記載陳寅恪回過老家義寧。

    張求會:應該沒有。陳寅恪的侄女陳小從,1989年回鄉祭祖,有一句詩——“百年相思一肩挑”。也就是說,這一百年一直沒有人回去過。陳寅恪先生確實沒有回過老家。

    黃波:感謝張老師,剛剛說的陳寶箴被處死的話題,說他被賜死我覺得不靠譜,特別是鄧小軍先生“以詩證史”,很難解釋得通。我的疑惑是,如果是直接病死,相關證據也不太多,所以您在書中還是持審慎的態度,我覺得這種態度是可取的。

    我們再回到今天的主題。張老師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下了很大功夫,不僅是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而且到修水進行過實地考察。我很感興趣,相信讀者也很感興趣,當年你去的時候,義寧陳氏的相關歷史痕跡還有多少?能否給大家一些可以分享的東西。

    張求會:剛才給大家看的照片,就是我跟劉經富老師第一次見面時拍的,我們站的就是修水竹塅陳家大屋門前的臺階。這所老房子有可靠的文獻記載,是公元1793年落成的,地方沒有動過,但是土坯、地面建筑等都改動過很多次。唯一不變的就是房子的地址和朝向,還有陳寶箴中舉人立的旗桿石,陳三立中進士立的旗桿墩,現在都還在。我去的時候,陳家大屋還只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家人后來感謝我們這些研究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義寧陳氏研究熱起來之后,慢慢地就從一個縣級文保單位升級為省級文保單位,最終升格為全國文保單位,這個確實不容易?,F在當地在搞文化開發,修水縣原來計劃在今年搞一個紀念陳寅恪先生逝世50周年的紀念會,同時舉行義寧陳氏文化園的開園儀式,后來因故改到了明年。文化園就在陳家大屋(鳳竹堂)的原址改建,既保留原狀,也會有一些展覽。

    陳三立中進士立的旗桿墩

    除此之外,最大的遺存還是祖居旁邊歷代陳氏先人的墓葬。陳家的家境不是特別殷實,不大可能有豐厚的陪葬品。但是,陳家大屋出名后,還是引起了盜墓賊的“關注”。1989年陳小從女士回鄉祭祖之后,就開始有盜墓賊進行盜掘,1997年我和劉經富老師去竹塅時也發現過盜墓的現象。最熟悉陳氏歷代先賢墓葬群情況的,還是劉老師,他為調查墓葬群甚至遭遇過生命危險。劉老師調查獲得的陳氏墓葬分布圖非常有價值,當然,我指的是文獻價值,而不是說墓葬本身有多么大的文物價值。歷史遺存大致就是這兩大塊:一個是祖屋及其門前的舉人旗桿石、進士旗桿墩,二是分散在祖屋附近的墓葬群。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16|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国产精品人人妻人人爽|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芽|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着| 91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不卡| 97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在线精品一卡乱码免费|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