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在我心中”多語種散文有獎征文頒獎典禮在汶川舉行
頒獎典禮現場 劉瀏 攝
19日,由中國作家協會《民族文學》雜志社與中共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祖國在我心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多語種散文有獎征文”活動頒獎典禮在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舉行,蒙古族作家胥得意的作品《落葉掩埋住的青春》榮獲一等獎。
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丹增,《民族文學》雜志社主編石一寧,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阿壩州州委副書記、州長楊克寧出席本次活動,活動由阿壩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星主持。
開展“祖國在我心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多語種散文有獎征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用多語種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祖國的赤子之情,生動展現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努力奮斗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風貌。
楊克寧在致辭中說,當前,正值阿壩州加快建設“一州兩區三家園”、奮力推動“第三次創業”的關鍵時期、黃金時期。阿壩文化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處在最好的歷史階段。全州廣大文學工作者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奮斗目標,要善于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創作的養分,切實把身沉下去、把情融進去,塑造更多具有生活基礎、群眾喜聞樂見、人物生動典型的文學形象,創作更多“帶露珠”“冒熱氣”“有汗味”的優秀作品。要堅持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最高評判標準,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確保文學作品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在本次頒獎典禮上,中國作協《民族文學》雜志社與阿壩州人民政府簽署相關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主辦“民族文學周”活動,以“青稞文學獎”的設立和頒發為載體,積極引導阿壩少數民族作家扎根基層、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著力打造阿壩獨特的“青稞文化”品牌,全方位展示阿壩、宣傳阿壩、贊美阿壩。
阿壩州是全國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擁有厚重鮮明的藏羌文化、可歌可泣的長征史詩、壯美俊秀的自然風光、絢麗多彩的人文風情。千百年來,藏羌回漢各族兒女在這里繁衍生息、相融并進,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壯美贊歌,留下了一個個感天動地的人間故事。這些都為文學創作提供了五彩斑斕的素材、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阿壩是文學創作的一方熱土。
據介紹,本次多語種散文有獎征文活動自今年4月起開始,得到廣大少數民族作家的熱烈響應,截止到9月30日,共收到來稿近400篇,有20余個民族的作者踴躍投稿,除了漢文作品,還收到以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和壯文創作的散文作品。組委會從這些來稿中選出15篇作品進入終評,12月9日在北京舉行了征文終評會議,評委經過嚴謹、認真、細致的評審和充分的交流討論,以實名投票方式,評選出獲獎作品14篇,包括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3篇,優秀獎8篇,其中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原創作品各1篇。
本次獲獎名單:一等獎胥得意(蒙古族)《落葉掩埋住的青春》,二等獎楊俊文(滿族)《不落的船歌》,韓 玲(藏族)《劫難深處》,三等獎少 一(土家族)《關山度若飛》,謝家貴(苗族)《軍人與老人》,劉文青(怒族)《彈達比亞的怒族人》,優秀獎鄢玉蓉(回族)《貴人》,左中美(彝族)《國旗升起的村莊》,彭愫英(白族)《馬背上的皮繩》,黃松柏(侗族)《那年我們去西藏》,白金聲(蒙古族)《永恒的馳騁—蒙古馬》(蒙古文),亞 明(壯族)《種田記》,肉孜?蘇皮(維吾爾族)《自豪與感恩》(維吾爾文),仁 青(藏族)《祖國在我心中》(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