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書評》好書周榜(2019第34期)
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國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2周年。每一年的今天,我們都會悼念遇難同胞,銘記歷史。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占南京后,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均對日軍在南京的暴行進行了審理與判決,做出了歷史定論。
盡管如此,否認屠殺歷史的現象在日本依然存在,甚至還有人企圖篡改歷史、遺忘歷史。若無法從反思歷史中汲取教訓,就無法正視并改正錯誤。旅美作家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是這類紀實作品中尤為出色的一部,真實還原了日軍瘋狂暴行的細節,而且分析了在軍國主義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日本士兵對人類生命的漠視。張純如在成書之前對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進行了大量采訪,并首次發掘了許多重要文獻,是揭露這段恐怖歷史的權威之作。令人遺憾的是,這本書的日文版要求刪除部分內容,張純如堅決不同意刪改而無法在日本發行。
有意遺忘、涂抹歷史的真相,是對生命的冷漠,好在日本也有不少友好人士愿意積極參與收集日軍侵華罪行史料的行動中來,所以才有了今日特別推薦的這本《南京大屠殺:日軍士兵戰地日記》。本書所收錄的戰地日記,正是由制造這一人間慘劇的日軍士兵所寫,包含屠殺當天內容的記錄。
本期書榜,我們探討如何讀史。歷史書寫可以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但無論它是紀實還是虛構,都無法忽視“真相”這個原則。紀實,要分毫不差的還原事件,以及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后果;虛構,則要在藝術渲染之下建立真實的事件框架。所以好的作品都是追求“真相的歷史”,虛構類的三部小說,皆落筆于時代與家庭困境,它們是歷史,也是生活,對每一種人生都有現實意義。非虛構作品中講究挖掘史料和作者嚴謹的實地探訪。你能跟隨書中的描述回到現場,便是對你生活中“不在現場”的彌補。我們常常在意眼睛所看到的,卻漠視內心的感受。而帶著歷史批判眼光的閱讀,我們就能站在歷史和現實之間。
特別推薦
▼
《南京大屠殺:日軍士兵戰地日記》
(日)小野賢二 藤原彰 本多勝一 編
劉峰 譯
啟微書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書收集了參加南京大屠殺的19名日本士兵的戰地日記,這些日記都是日本軍人自己書寫的陣中生活及戰爭、行軍情況,真實地記錄了這些日本軍人從一個普通的農民應征入伍,到變成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的心路歷程,再現了南京大屠殺那段殘酷的歷史。
這本《日軍士兵戰地日記》的三位編者均正面歷史的日本人,他們分別是:
小野賢二,福島一化學公司的職員,1988年參加“南京大屠殺事態調查記錄訪華團”后決定搜集南京大屠殺資料,讓更多日本民眾認清歷史。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辛苦調查,獲得了本書的大部分士兵戰地日記。
藤原彰,原一橋大學教授,著名的日本現代史學者,著有描寫日本戰爭犯罪的《南京的日本軍》等在日本暢銷和影響深遠的著作。
本多勝一,原《朝日新聞》記者,曾在該報連續發表日軍侵華罪行文章,引起日本國內轟動,是日本最早揭露日軍侵華罪行的友好人士,根據確鑿的事實先后寫成《通向南京之路》《南京大屠殺》等暢銷書,把當年日軍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展現了出來。
(排名不分先后)
虛構
1
《新婚之夜》
遼京 著
中信出版集團·春潮
2019年11月
生活的偶然和無序里,總有些微不足道卻又不容忽視的東西。本書中的5個故事表示了5種都市日常,3個不同人生階段,抖出人生這條華麗被單里的跳蚤。作者遼京擅長從生活中揪出故事的線頭,發現我們普通日子里的重大時刻。在講述女性隱含悲劇的平常生活時,緊湊地展現女孩和女人們暗涌的內心、自我意識的覺醒。覺醒后的生活則充分留白,任讀者想象。遼京具有卡佛的儉省敘事,麥克尤恩的刁鉆視角,索爾·貝婁的以小見大。
2
《令人難以寬慰的農莊》
(英) 斯黛拉·吉本思 著
巴揚 譯
新星出版社
2019年11月
受過良好教育的芙洛拉·波斯特見多識廣,品位高雅。失去雙親后,19歲的她決定投奔素未謀面的鄉下親戚。在這個名為“令人難以寬慰的農莊”的地方,她見到了與眾不同的斯塔卡德一家:心懷愧疚的茱蒂絲、熱愛傳教的阿莫斯、絕望的魯本、好色的塞思、精靈般的埃爾芬、瘋狂的艾達·杜姆……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混亂如麻的狀況,芙洛拉決定運用自己特殊的“組織才能”,接管每個人的命運,由此發生了一連串令人捧腹的故事……
本書D.H.勞倫斯等人的鄉村情節劇進行了滑稽的模仿,以戲謔的方式拆除了一系列維多利亞時代晚期小說的傳統,同時充滿了“預言未來”的元素,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最受人喜愛”的喜劇小說之一。
3
《老爸的笑聲》
(菲律賓)卡洛斯·布洛桑 著
陳夏民 譯
拜德雅·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9年12月
本書共分二十四章,以第一人稱視角切入,圍繞敘事者的父親和相關人物展開整個連綴而成的故事,生動而真實地勾勒了菲律賓農民階層的生活樣貌,展示出菲律賓農村文化的豐富內涵。這些故事寫及菲律賓農民的生活點滴,小到家長里短,大到法庭抗爭。在這些故事背后,是未曾間斷的歡聲笑語。而這些笑聲之后,又隱隱透露出一絲憂傷。同時,在書中,布洛桑以黑色幽默的筆法,揭示了帝國霸權宰制的世界里,弱小民族的邊緣化處境,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非虛構
4
《造物記:云南古茶園的秘密》
周重林 楊春 羅安然 等著
中華書局
2019年10月
成片的古茶園讓人驚嘆,野生的大茶樹讓人仰望。作者深入到云南各地尋訪古茶園,記錄古茶樹與人的故事。既展現古茶園的歷史,也記錄了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本書中開創性地提出古茶園的認識方式。按照人為干預深淺程度以及時間早晚對古茶園進行分類。不同類型的古茶園形成不同的風味。書稿中還介紹了云南古茶園中的許多干預經驗和養護模式。
5
《陳寅恪家史》
張求會 著
東方出版社
2019年11月
這是一部全面展示陳寅恪家族二百年奮斗歷程的史學研究著作。作者以大量史料為基礎,結合相關研究成果,通過講述義寧陳氏數代先賢的事跡,勾畫出中國近代史上這一著名家族的發展脈絡。書中介紹了義寧陳氏的起源和陳偉琳在家族崛起過程中的奠基作用,重點評析了陳寶箴的仕宦生涯、維新變法的理念與實踐,以及陳三立所參與的政治經濟活動、交游情況和詩文創作成就,凸顯出陳氏家族自覺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家族特質,從而為研究陳寅恪的道德學問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性支撐。
6
《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
(加)宋怡明 著
鐘逸明 譯
后浪·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9年12月
作者以明代沿海衛所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襲軍戶制度下軍戶家庭與官府的互動,著重描述和總結了承擔兵役義務的軍戶如何趨利避害,制訂出種種策略以優化自身處境。他們既未公然蔑視權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與服從的“中間地帶”運作,以期將需要付出的代價降到最低,同時使利益最大化。
本書分三大部分,分別講述了福建軍戶在原籍、衛所和軍屯的生活。最大特色在于,運用了大量家譜、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間資料,講述了許多發生在軍戶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真實而鮮活的案例,輔以嚴謹、細致的考辨,構成了這本講述百姓自身歷史的社會史著作。
綜合榜
7
《大師巨匠:
百年大師,世紀巨匠,中國人的靈魂書房》
鄭貞銘、丁士軒 編著 汪士倫 編繪
聯合讀創·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9月
分為上下兩冊 ,用風氣之先、家國情懷、文化基座、學術昆侖、狂狷名士、人間性靈、思想行者、人文典范、科學高峰和美的世界十個關鍵詞,試圖還原一個個重要的時刻與場景,刻畫了百年來近百位大師們各自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實講述了他們的偉大與崇高,描繪了一軸無比輝煌的大師畫卷。本書以精簡清朗的小傳,寫就民國大師們的學養與風骨,可助當代青年以史為鏡、躬身自照,持獨立思考之精神,砥礪前行。
8
《花園詞典》
(法)阿蘭·巴哈東 著
曹帥 譯
低音·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10月
花園,并非是花草樹木的簡單植列,它連接著地區、國家、宗教、文明的過去和未來。
這部詞典既非旅游指南,也非課本教材,而是一位園藝大師激情與心血的投射。他精心編寫了近兩百個與花園、植物、建筑、藝術、文學等有關的詞條,以此串聯起人類“重構自然”的美學歷程,以及超越時空所帶來的心靈震撼。
作為法國凡爾賽宮殿花園的首席園林設計師,阿蘭·巴哈東先生認為,花園史與人類史有著類似的發展軌跡,一個完美的花園不僅要植被豐富,繁花盛開,有雕像和噴泉,更是一個有歷史感、有情感、可以讓人的想象力盡情馳騁的地方——這正是花園的靈魂。在這本書中,他以精心選擇的詞條為路標,小到片花細葉、蜜蜂瓢蟲,大到宮殿古堡、陵墓寺廟,帶領讀者走進偉大花園中鮮為人知的幽深小徑——在那些游客們在道路上不易看到的地方,才跳動著花園的心臟。
9
《洞背筆記:300條現代漢詩的深知灼見》
孫文波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9年12月
本書是享譽國際的著名詩人孫文波首部談論現代漢詩的長篇隨筆,充滿真知灼見。書中知識駁雜,涉及歷史、政治、哲學、地方志等等。書寫生動,警句頻出,展現了一位當代沉思者的精神光譜。
10
《手上的樸光:中國民藝之旅》
令狐磊 主編 佟佳熹 等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2019年12月
由《生活月刊》雜志原創作團隊探訪中國各地、各民族手工藝并經采編而成。全書共分五卷,引領讀者一同探尋江南之北的勞作與精神、浙江風土與民藝物事以及云貴智慧的土地根源,領悟手藝的情感與靈性,并走訪那些為民藝帶來新火的人們,通篇描繪出了一幅極具代表性的中國民藝地圖和一部中國民藝人物傳奇史。這是一場尋訪中國現存三十五種珍貴傳統技藝的中國民藝之旅。旅程中書寫下的是中華文化的美與深邃,還有手藝匠人的大愛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