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尚文學開啟海南紅色之旅,激勵作者講好中國故事
為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切實踐行初心和使命,12月11日,連尚文學結合一年一度的作家年會,開啟“守正創新,奉獻精品”紅色之旅活動,組織團隊前往海南省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六連嶺等紅色革命圣地參觀見學,汲取信仰的力量,用紅色基因點亮創作初心。連尚文學旗下優秀黨團員代表、作者黨員代表、入黨積極分子以及優秀編輯、作者代表等近100人參加了活動。當天,作為此次紅色之旅的核心組成部分,連尚文學“不忘初心擔使命,守正創新創精品”主題黨日活動同時舉行。
追憶紅色年代,感悟革命精神
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革命進程,形成了海南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當天,連尚文學“守正創新,奉獻精品“紅色之旅在紅色娘子軍紀念園開啟。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是為紀念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誕生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而建造的紅色文化旅游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連尚文學紅色之旅團隊大家參觀了紅色娘子軍陳列館展出的史料、實物和影視資料等,并在講解員的精彩講解下,一起回顧了瓊崖革命金戈鐵馬的紅色歷史,感受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崢嶸歲月,深刻感受了紅色娘子軍敢為天下先、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在“海南的井岡山”——六連嶺,大家感悟了23年紅旗不倒的“六連嶺精神”。六連嶺革命根據地創建于1927年,是黨領導人民群眾在海南堅持對敵斗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海南的井岡山”。充滿歷史厚度的六連嶺革命根據地陳列館,一幅幅彌足珍貴的資料圖片、一件件充滿故事的革命文物,帶領大家沿著歷史的足跡,去感受那段硝煙彌漫的革命歲月,感悟信念堅定、心系人民、英勇奉獻的六連嶺革命精神的內涵。大家紛紛表示,走訪過革命先輩的足跡、聆聽過革命偉人的事跡,也更加能夠切身感受其中的情懷。
激發紅色基因,匠心書寫佳作
紅色之旅讓紅色文化悄然融進編輯、作者的心中,汲取紅色力量,用紅色基因點亮創作初心。有著23年黨齡的連尚文學簽約作家藍盔戰歌在參觀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時深受觸動,他說:“草鞋背簍、瘦弱的身軀,和火炮坦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堅毅的目光、執著的神態,與偉大的使命聯系在了一起。此次參觀見學觸動靈魂,在今后的創作中我要努力做到融入文學新時代、承擔作家新使命。”
連尚文學簽約作家就為活著表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想象在那個生活窘迫的時代,抵御外寇的慘烈和艱難。這次參觀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與自由,我將以我之筆,描繪時代發展的壯闊之姿,傳遞新時代的愛國正能量。”
電影《紅色娘子軍》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片中的吳瓊花、洪長青等角色經久不衰,令人耳熟能詳,連環畫、舞臺劇等文化藝術表現形式也將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發揮了重要助力。紅色娘子軍的舞臺劇小神看過三遍,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讓他深受鼓舞和感動。作為連尚文學的優秀青年作家,小神說:“他們用生命建立了新中國,付出了他們能付出的一切。今天的我們有責任也必須把他們這種偉大的犧牲精神奉獻精神愛國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多看多走、多讀多學,用自己的文字去記錄新時代新人物新變化新故事,用文字去創造充滿正能量的愛國主義故事。”
凝聚紅色力量,傳播優秀篇章
談及組織此次紅色之旅的初衷,連尚文學黨支部書記李青福表示:“這是一次紅色之旅,更是一次初心之行,在探尋紅色記憶、感受紅色精神、汲取紅色力量的過程中,讓我們的主題教育有‘形’更有‘行’。這次活動中,也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把優秀黨員代表和優秀作家代表緊密地凝聚在一起,構筑了團結和諧的氛圍,增強了連尚文學這個優秀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連尚文學逐浪網編輯楚河說:“這場紅色文化之旅讓我明白,紅色基因時時刻刻都在滌蕩著中華兒女的內心,我將時刻以傳承和發揚先烈們的愛國精神為己任,指導作者用文字詮釋中國心,將拳拳報國情懷傾注于筆端,播撒正能量,共筑中國夢。”連尚文學逐浪網編輯孫亮亮也提出,文學創作也需要有歷史擔當,必須建立在尊重歷史本來面目的前提下,作為網絡文學編輯,今后將努力做好網絡文學的把關人,引導作者在創作中尊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篩選并傳播更多精品佳作。
作為江蘇省唯一一家網絡文學獨角獸企業,連尚文學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精品化創作之路,特別是在培育優秀作者和引導鼓勵優秀現實題材創作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效探索,積極承擔起網絡文學企業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社會責任。連尚文學總編輯兼逐浪網總經理張金國表示:“此次紅色之旅也是編輯、作者培訓的重要一環,對于激活紅色基因汲取信仰的力量,引導他們堅守文學的責任和使命,創作和傳播更多精品力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連尚文學一直以來注重增強編輯和作者團隊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鼓勵他們從現實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創作靈感,將‘好故事’建立在‘有意義’的現實沃土上,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為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