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京劇清音會”全國巡演在滬收官 京劇清音會與彈幕直播,可以很相配
清音會現場會穿插京劇聲腔板式的講解。 (演出方供圖)
“王珮瑜京劇清音會”將于12月16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這將是其全國巡演的收官之站。從今年8月31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的首場演出,歷經廣州、深圳、南京、杭州、長沙、武漢多個城市,她最終回歸自己藝術道路開始的地方——上海。延續此前的做法,王珮瑜在收官站將以“清音會+彈幕直播”的演出方式,用古典的皮黃雅韻對接現代的二次元文化,配合動漫、講座等一系列京劇推廣普及產品,打造演藝新生態。
說起清音會,這個概念最早源自于清末的“清音桌”。所謂清音,即在茶肆沙龍中,演員不扮戲、不著戲服,清唱京劇選段。其魅力在于即興,演員會依照現場情況定制戲碼,在演唱時也從心所欲,往往最見一個演員對于唱腔的理解表達和獨特處理。而王珮瑜的“清音會”雖然脫胎于“清音桌”,但其展示的內容應和時代發展,豐富程度遠超過往。舞臺上一桌一椅、長衫樂隊、筆墨茶壺,是為清雅儀式感。而對于老生藝術發展史、京劇聲腔板式的講解,以及后臺老生演員扮戲過程的穿插直播,則全方位呈現京劇的臺前幕后。在演出全程,觀眾更可以通過手機發送彈幕,這些反饋都會實時投影在屏幕上。
今年以“清音會”形式所舉行的全國巡演八城九場的規模,比之流行音樂演唱會,恐怕不算大規模,可放在當下的戲曲界,著實是大陣仗。從目前已經演過的場次來看,無一不是票房告罄、現場氣氛熱烈。尤其是在今年9月1日,京劇清音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落幕,千人劇場座無虛席,演到高潮時,全場觀眾與臺上演員一起合唱了京劇《空城計》中的《我正在城樓觀山景》,堪比流行歌手的演唱會,其熱烈程度足以令戲曲界驕傲。王珮瑜感慨:“1000位觀眾一起同臺上的演員互動,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京劇不再是只有上一代人才喜好的藝術,而是能夠與當下年輕人產生更多鏈接的藝術形式。”
作為戲曲公認的“流量擔當”,王珮瑜成功的秘訣一方面來自作為名角的演出實力與藝術水準;另一方面更是她多年致力于向年輕人普及京劇文化,一點一滴扎實培育觀眾而來的市場號召力。
這也就是為什么,和當下流行文化中“流量”爭議與盛贊齊飛的反饋不同,對于王珮瑜這個“流量擔當”,不管是站在京劇門檻之外的人,還是處在行業最核心的從業者與專家,都給予不同程度的認可與贊許。對于王珮瑜來說,不管是上綜藝、出漫畫,還是倡導年輕人在劇場發彈幕,種種跨界、創新的背后,是對傳統“錙銖必較”并且始終如一的堅守。正如王珮瑜所說:“盡量讓京劇從業者來到相對顯眼的地方,讓大家看到。”顯眼了,才有向劇場“引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