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長三角兄弟院團上演《十五貫》 五場演出票房破百萬,上昆年終交出“硬核”成績單
《十五貫》拉開了上海昆劇團在今年最后一輪演出的序幕。接下來的10天里,將有大師典藏版《牡丹亭》《蝴蝶夢》和全新制作《玉簪記》陸續在ET聚場和上音歌劇院上演。截至目前,四臺戲票房已破百萬元大關。在積累劇目與全新制作的“創作年”,交出這樣一份“硬核”成績單,是上海戲曲人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敢于直面市場、用票房說話的努力。
攜手長三角兄弟院團,上海昆劇團昨晚在上海共舞臺(ET聚場)上演明星版昆劇《十五貫》。在上昆老藝術家計鎮華帶領下,上昆中生代演員攜手浙江昆劇團和蘇州昆劇院的中青年演員,在舞臺上完成了“況鐘”幾代同堂的接力演出。
這場演出也拉開了上海昆劇團在今年最后一輪演出的序幕。接下來的10天里,將有大師典藏版《牡丹亭》《蝴蝶夢》和全新制作《玉簪記》陸續在ET聚場和上音歌劇院上演。截至目前,四臺戲票房已破百萬元大關。在積累劇目與全新制作的“創作年”,交出這樣一份“硬核”成績單,是上海戲曲人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敢于直面市場、用票房說話的努力。
“創作年”進一步激活市場,銷售速度創紀錄
素有“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美譽的《十五貫》,是新中國成立后昆曲迎來新生的最好見證。而昨晚長三角幾代昆曲演員共演的盛況,更是昆曲在新時代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今年是上昆沉下心來累積作品的創作年!”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年初時的“宣言”猶在耳畔。可在完成作品創作的同時,盤點近一年上昆的演出會發現,少了過去幾年的大規模海內外巡演,可絲毫不妨礙他們在演出市場的奮斗耕耘。先是上半年的三進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刮起一陣戲曲旋風,接著又在下半年展開長三角聯動集訓,匯報演出也能引發戲迷的搶購熱潮。臨近年末,面對“大本營”上海演出市場如火如荼,尤其是年末檔期成為海內外演出必爭的熱門,上海昆劇團也不愿錯過,最終選擇在12月10日至21日,一口氣拿出三地聯動明星版《十五貫》、大師領銜的《牡丹亭》《蝴蝶夢》和青年演員挑梁的《玉簪記》四臺五場演出。
10月末演出消息一經發布,就得到上海“昆蟲”的熱情響應,開票僅一天,演出票已經銷售近半數,線上線下銷售票房超過60萬元。其銷售速度再創上昆新紀錄。一個多月過去,這個數字持續攀升,截至發稿前更是翻了近一番。可以說,“創作年”里交出的票房佳績,是上海戲曲院團市場活力進一步激活的顯現。
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釋放戲曲的文化勢能
既然是與各種藝術門類的頂尖制作、名團大師一較高下,那么陣容劇目決不能輸。《十五貫》《牡丹亭》《蝴蝶夢》均有上昆“國寶級”老藝術家的傾力加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昨晚的《十五貫》繼續采用此前全國演出中的“三地聯動版”,實現昆曲舞臺上長三角一體化合作。
放眼全國的專業昆曲院團,上海昆劇團是當仁不讓的“老大哥”。在近年昆曲市場向好的背景下,上昆不忘聯合全國各地的兄弟院團“眾樂樂”,曾先攜手完成《牡丹亭》《十五貫》等多部作品。作為江南文化的代表,昆曲本就是長三角共享的文化寶藏。上世紀50年代《十五貫》名動全國后,以計鎮華、劉異龍為代表的上昆老藝術家曾前往浙昆向“傳字輩”老藝術家學戲,并成功在上海搬演。如今這部作品在浙昆已經傳至第六代00后的“代字輩”。可以說,這出劇目的代代傳承正是昆曲在長三角60多年來協同發展的最好見證。
今晚緊接著上演的《牡丹亭》將匯聚梁谷音、張靜嫻、沈昳麗、余彬、羅晨雪五位杜麗娘,以及蔡正仁、岳美緹、黎安三位柳夢梅。而梁谷音與計鎮華主演的《蝴蝶夢》則暌違舞臺七年之久,老藝術家以古稀之年再度挑戰,引發戲迷的高度關注。此外上海昆劇團還將在開門迎客不久的上音歌劇院“初試啼聲”,于12月20日至21日帶來全新制作的經典版《玉簪記》。此番上演,將由羅晨雪、胡維露正式“接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這一版《玉簪記》不僅有青春靚麗的演員顏值,還將在舞美、服裝、音樂等方面貼合當代審美做出改變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