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作家村二周年“村民日”活動暨第二次村民大會舉辦
12月9日,唐家三少、管平潮、蔣勝男、南派三叔等近百位網絡作家回到白馬湖畔,回到“老家”——中國網絡作家村,參加中國網絡作家村二周年“村民日”活動暨第二次村民大會。
本次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研究院、浙江省作家協會、杭州市文聯指導,杭州高新區(濱江)宣傳部、區文創發展中心、杭州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管委會主辦。
中國作家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全國網絡文學重點園地聯席會議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副院長肖驚鴻;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臧軍;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曹啟文;共青團浙江省委統戰部長王輝球;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應雪林;杭州市文聯黨組書記汪華瑛;杭州市文聯副主席唐龍堯;杭州高新區(濱江)區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區長李志龍;杭州高新區(濱江)區委副書記張瑋;杭州高新區(濱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沈建出席了“村民日”活動開幕式;作家村戰略合作單位及網絡文學相關產業(企業)代表;在杭大學文學社團代表和“首屆在杭大學生網絡小說大賽“獲獎作者參加了此次大會。
會上,中國網絡作家村村長唐家三少,杭州高新區(濱江)區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區長李志龍,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應雪林,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臧軍,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發表致辭。
李志龍在致辭中表達了三個感謝,感謝各級領導對網絡作家村的關心和支持,感謝網絡作家們對中國網絡作家村的厚愛,感謝網絡文學上下游產業鏈上的各個企業“大佬”們。高新區(濱江)始終以建成中國網絡文學事業和網絡文學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和示范區為目標,努力實現中國網絡作家村“線下與線上、引領與凝聚、作家與讀者”三結合,打造網絡文學產業生態鏈。李志龍表示,高新區(濱江)立下了一個全新的目標,力爭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我們堅信,這是一座充滿科技魅力與創新活力、充滿優雅和韻味、交融現代與歷史的城區,也正在越來越多人心中形成國際濱、花城濱的美好印象。我們會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那樣,鼓勵和支持網絡文學事業和網絡文學產業發展,讓作家村的“大神”們專心創作、安心創作,讓更多的網絡作家和優質的文化IP在這里生長、壯大。“2020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將落地高新區(濱江),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鼓勵和鞭策,我們一定會緊抓這一契機,圍繞“政策、空間、基金、產業、論壇、作家”六大要素繼續推進中國網絡作家村建設。
現場播放了中國網絡作家村村民2019年新品新作視頻。唐家三少、管平潮、蔣勝男、南派三叔、發飆的蝸牛、夏烈、聽雨等知名網絡作家、評論家和網文機構負責人就“中國網絡文學的國際表達與傳播”進行了圓桌訪談。會議發布了首屆在杭大學生網絡小說大賽評獎結果并進行了頒獎儀式。本次大賽4月2日正式啟幕, 9月30日完成征稿環節,共收到參賽作品46篇,經過評委認真評審后,浙江大學金典同學的小說《戲》榮獲一等獎,評委稱其“佳作,雙視角敘事,作者有較強的文字把控能力,有情節塑造能力。”同時評選出王子恩《幻想與異類》等二、三等獎獲獎作品5篇,另有優秀獎作品20篇。在此成功基礎上,大會發布啟動“網絡作家萌芽計劃”首屆全國大學生網絡小說大賽,面向全國大學生征集優秀網絡小說,比賽截止日期為2020年9月30日。要求參賽作品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原則,體現時代精神和歷史發展趨勢,以現實題材為主要創作方向。比賽一二三等獎獲得者將受邀參加2020年中國網絡作家村村民大會,有機會參加好故事訓練營、咪咕文學院等各類作家培訓班,更有機會成為中國網絡作家村的“村民”。
最后,與會領導與網絡作家們集體合影留念。冬日的暖陽照耀在白馬湖上,在白馬湖畔的這塊土壤上,網絡文學已經超然出塵,一枝獨秀。
附:中國網絡作家村簡介
中國網絡作家村由中國作協授牌于2017年12月9日成立并落戶濱江,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冠名中國的網絡作家村。中國網絡作家村“神仙居”、“天馬苑”兩個區塊已初具規模,其中“神仙居”座落于環境清幽的孔家里自然村內,一期、二期共改建了3個組團共16幢民居,主要提供給網文大神創作生活;“天馬苑”位于海山公園3號樓,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主要承擔網絡文學發展成就展示、網絡作家交流培訓、培育孵化等功能。
目前,作家村已收到187名作家入駐申請,已有120名知名網絡作家簽約入駐,其中有16人入選浙江省青年作家“新荷計劃人才庫”,3人獲茅盾文學獎提名(蔣勝男、丁墨、打眼);2人獲冰心散文獎(天使奧斯卡、古蘭月);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的9名網絡作家中有5名出自作家村(唐家三少、阿菩、蔣勝男、耳根、跳舞)。作家村掛牌以來,已先后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網絡文學周和首屆“村民日”、首屆網絡文學產業博覽會,累計舉辦沙龍40余場,各類調研考察交流活動120余次,接待來賓3000余人次,已經成為全國網絡文學作家最集聚、活動最豐富的區域。
依托作家村網絡文學的集聚力,周邊數字產業鏈應運而生,已有8家動漫影視游戲企業在作家村“神仙居”周邊自發式集聚,聯動形成高新區內文學創作、游戲動漫上下游優質企業鏈,形成了作家村特有的數娛產業矩陣。二年來,作家村已有24部作品通過IP轉化改編為影視劇、漫畫及手游。
在中國網絡作家村建設過程中,把意識形態與產業培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謀劃,引導作家多創作既受市場認可、又傳遞正能量的現實題材作品。成立了作家村黨支部和團支部、婦聯組織,開展固定黨日、主題黨課、黨員評議等活動,網絡作家風少羽現實主義題材新作《無常》入選浙江省“紅色芳華——革命歷史題材網絡文學創作計劃”。網絡作家牛凳創作的反映改革開放40年變化作品《春雷1979》正式在縱橫中文網連載,這成為帶有網絡文學創作元素的“嚴肅寫作”全新嘗試。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在作家村成立了“紅色故事工作室”,用生動網絡語言對黨史故事進行再創作,由11名網絡作家撰寫的近40篇20余萬字紅色經典故事引起廣泛關注。
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輸出文化產業,月關的《回到明朝當王爺》,蔣勝男的《羋月傳》被翻譯成泰語;顧漫的《何以笙簫默》等被翻譯成越南語、印尼語、韓語,在東南亞國家熱銷并形成一定影響力。滄月的《鏡系列》英文版在美國亞馬遜電子圖書上架,被歐美讀者所認知。來自美國、德國、法國、瑞士等國家的專家學者也共聚中國網絡作家村參與網絡文學海外傳播論壇,進一步推動中國網絡文學的國際交流。